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河电厂二期工程设2座4500m2的排烟冷却塔,是我国第1个自主设计的排烟冷却塔。文章应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排烟冷却塔开孔后对塔筒稳定性和应力的影响、V字柱不等间距布置对塔筒及环基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并总结出了一些规律。研究成果在国内首次应用于工程实践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排烟高位收水冷却塔探索过程.结合庐江神皖合肥庐江发电厂工程介绍了排烟高位收水冷却塔的斜支柱布置、玻璃钢烟道筒壁支持体系、中央竖井及烟道支架结构及排烟高位收水冷却塔防腐设计.  相似文献   

3.
古天明 《电力建设》1995,16(5):30-31
内部为钢烟筒的套筒及管烟囱的设计与施工,在我国正逐步发展,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套筒及管烟囱内部钢排烟筒均匀自承重结构型式(自立式),而绥中发电厂270m多管烟囱内部钢排烟筒结构为分段悬挂式。此文论述了针对绥中发电厂270m多管烟囱内部钢排烟筒的结构特点,采用了一种新的“液压提升倒装法”进行安装,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排放湿烟气烟囱的钢内筒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景阳  龙辉 《中国电力》2006,39(2):92-94
针对目前燃煤电厂采用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取消烟气加热装置的烟囱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排烟参数的变化对钢内筒防腐的影响。通过对某电厂三期工程的设计实践,对钢内筒设计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排烟参数对钢内筒设计的影响十分复杂,烟囱设计中环保、土建、热机专业应密切协调配合,核算钢内筒的内直径、流速、沿程阻力,以满足烟囱全负压运行。建议了不同内衬应控制的烟气流速限值,保证排放湿烟气的烟囱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5.
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电力行业排放烟气系统,强制取消脱系统硫旁路并同步建设投产脱硝装置,大部分湿法脱硫的烟气均为强腐蚀。常用六大类防腐材料均存在一定的不足,而玻璃钢排烟内筒因在国内没有成功的高烟囱应用案例,而没有推广使用,但相信未来会成为电力行业排烟筒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开大孔排烟冷却塔的结构稳定性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简要介绍了排烟冷却塔技术发展的背景资料,重点分析论述了排烟冷却塔稳定性分析方法及有限元模型建立的理论方案。以某电厂拟建的2×300MW机组排烟冷却塔为例,通过在通风筒上开大孔计算和稳定性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通风筒壁上开有较大孔洞时对结构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但由于孔洞周围的应力变化较大应对孔洞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7.
2013-01-22,国电宝二发电公司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排烟冷却塔(内置脱硫塔)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经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并公示,荣获2012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排烟冷却塔(内置脱硫塔)技术具有低背压、低凝汽器端差、低环境风敏感度、热空气抬升力高、无噪声无水耗、节约投资等优点,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660 MW机组间接空冷塔冷却、内置脱硫、排烟3种功效的集成。自2011年底投运以来,设备运转良好,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排烟塔(内置脱硫塔)系统性  相似文献   

8.
<正>燃气轮机联合循环过程中,经过滤的空气进入压气机,产生的压缩空气一部分与天然气混合,在火焰筒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另一部分作为冷却介质冷却各高温部件,最后同高温高压的燃气一并进入透平内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做功输出电能。此外,燃气轮机的排烟温度较高,其尾部排烟经过烟道排入余热锅炉中,应用热交换器原理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进入  相似文献   

9.
徐继海 《电力建设》2005,26(4):30-0
本次烟囱改造工程,是在不停机炉的情况下,对原烟囱进行接高改造施工。采用临时排烟措施,严格控制施工程序和工艺操作。使混凝土浇筑的筒壁内实外光,外形美观。克服施工环境的困难,优质、安全、提前完成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李家锋 《广东电力》2007,20(9):25-28
根据相关标准,调峰负荷机组必须进行锅炉锅筒的低周疲劳寿命计算,否则,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为此,针对锅炉锅筒运行时容易产生疲劳损耗的几种情况,给出锅筒低周疲劳寿命损伤的计算方法,同时介绍了利用计算机程序人机界面来计算锅炉锅筒低周疲劳寿命损伤流程,对于基层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系统介绍了有色烟羽的定义及不同有色烟羽的成因,有色烟羽的治理应依据其成因及环境、政策需求进行针对性治理。在满足超低排放要求的燃煤电厂,普遍存在的是白色烟羽,有少数燃用中、高硫煤的电厂会出现蓝色烟羽。重点分析了蓝色烟羽和白色烟羽治理技术及其投资、运行费用以及其经济性和环境效益。对于白色烟羽的治理,其污染物减排效益有限,甚至有可能增加污染物排放,不宜全面推广。对于蓝色烟羽的治理,需加强对烟气中SO3检测与治理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并出台SO3的排放标准,指导存在蓝色烟羽现象的电厂进行规范治理。  相似文献   

12.
220 t/h燃油锅炉改烧煤焦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彻  张传名  周月桂 《发电设备》2007,21(3):177-180,218
针对燃油锅炉改烧煤焦油引起的冒黑烟的问题,研究了煤焦油燃烧及热解特性,设计了新的燃油雾化喷嘴和稳焰器结构,在实炉上进行了热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设计的燃油雾化喷嘴和改进结构的稳焰器后,燃烧煤焦油锅炉负荷能稳定在210 t/h左右,且烟尘排放浓度有所降低,缓解了燃油锅炉改烧煤焦油后引起的锅炉冒黑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300MW机组烟塔合一技术应用及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文杰  张爽 《湖北电力》2010,34(2):26-27,32
针对某300 MW热电联产项目采用烟塔合一技术排烟的方案进行了阐述,讨论了烟塔合一排烟技术相对于烟囱排烟所具有的特点,并从投资和运行维护经济性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烟塔合一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4.
燃煤电厂现役电除尘器普遍存在烟尘排放不达标的问题,分析认为电除尘器关键参数设计不合理,尤其比集尘面积小是造成这种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在比集尘面积选择合理的情况下,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浓度达到低于50 mg/m3的新排放标准时,要求推荐的比集尘面积范围如下:(1)烟尘排放浓度小于100 mg/m3、常规煤种情况下,比集尘面积≥110 m3/(m3/s);难收集煤种情况下,比集尘面积≥150 m2/(m3/s).(2)烟尘排放浓度小于50 mg/m3、常规煤种情况下,比集尘面积≥125 m2/(m3/s);特殊煤种情况下,比集尘面积≥180 m2/(m3/s).  相似文献   

15.
尤良洲  王丰吉  胡妲  朱跃 《中国电力》2018,51(8):162-166,179
脱硫系统协同除尘技术路线在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设备的前提下,实现烟尘超低排放。通过对三级屋脊式除雾器、管式除尘除雾装置及冷凝式除尘除雾装置技术比较可知,三级屋脊式除雾器运行稳定、成熟可靠、应用广泛。同等改造条件下三级屋脊式除雾器改造费用低于其他两种除尘除雾装置。  相似文献   

16.
采用Span-80/Tween-80复合乳化剂配制生物油/柴油乳化油,并在单缸直喷式柴油发动机试验台上研究其燃烧特性以及NOx、CO、CH4和碳烟等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当所用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为6.0时,生物油质量分数为5%和10%的乳化油性质稳定,稳定时间分别可达242和125 h;乳化油的热重特性与柴油基本一致;2种乳化油燃烧的有效热效率均高于柴油;与柴油相比,相同负荷下乳化油燃烧时NOx、CH4和碳烟排放较低,特别是CH4和碳烟排放量明显下降;当乳化油中生物油含量较低时,CO排放量与燃用柴油时的CO排放量相近;但当生物油含量较高时,乳化油燃烧释放的CO量要高于柴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新研制的低卤低烟聚氯乙烯电缆料 ,其燃烧时的发烟量较低 ,机械物理性能较高 ,有良好的工艺挤出性能 ,现已批量用于电力电缆和光缆  相似文献   

18.
华能北京热电有限公司锅炉正常烟尘排放浓度为50mg/m^3,不符合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139—2007《北京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低于20mg/m3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公司旧电除尘器存在所配电源控制系统功能差的问题,提出对电除尘器电源控制系统进行改造,新控制系统采用了ZH2005S型电除尘器高压电源及低压振打控制系统,并考虑对电除尘器的运行方式进行优化,改造后其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梁冬 《黑龙江电力》2000,22(6):59-62
介绍了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连续监测系统的必要性及国内的应用情况,并对其采样方式、气态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烟尘监测方法等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在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卧式煤无烟燃烧锅炉炉内冷态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煤无烟燃烧技术是一种将移动床煤气发生炉与层状燃煤锅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复合燃烧技术。撞击流技术被创造性地应用于所开发的煤无烟燃烧锅炉的二次风系统中,其目的是在炉内形成稳定的湍流流动,加强炉内的混合、燃烧与传热,同时实现炉内的消烟与除尘。该文采用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用SMPLE算法进行炉内三维流场的计算,模拟结果定性地体现了撞击流的特点,揭示了卧式煤无烟燃烧锅炉的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