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基于CORBA的分布式网络计算技术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CORBA技术的动态企业联盟系统平台的研究",并给出了系统总体框架及实现方法.通过该系统平台可以实现联盟企业问的信息资源共享与网络协作,从而实现敏捷化制造.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制造系统的智能重构能力,快速地开发、设计和制造产品,提出了基于Web服务与多智能体系统MAS的网络化制造信息集成方案,构建了基于Webservices的MAS网络化制造模型体系结构,并论述了其通信机制和协作机制的实现。该网络化制造模型有利于提高网络化制造的智能水平,优化网络化制造的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基于ASP服务平台网络化制造的主要功能及关键技术,提出协作单元的概念。重点讨论了基于ASP网络化制造资源的建模技术、协作单元的发现技术、实用的网络化制造联盟的组建技术,最后给出系统体系结构及工作过程,并举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基于DNA扩展的网络制造支撑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指出开展网络制造必须充分利用和集成现有的技术和标准,而现有的一些方案存在难以集成非Web基系统和可扩展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DNA扩展的应用体系结构及其优点,阐述了利用分布式组件技术实现对非Web基应用系统的集成。利用该方案进行网络制造支撑平台原型系统的搭建,并通过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支持中的应用。说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在短期内实现大型复合或组合构件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提出一个网格化分布式制造一体化体系结构框架.该框架集成了开放网格计算环境的实时分布式子网格一体化体系结构框架和欧盟的虚拟自动化网络,通过允许并行企业更快更容易开发新技术,评价快速原型与生产,管理基于知识的制造,并应用e-Science求解制造中的新问题,来支持大型组合构件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6.
多Agent网络化制造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网络经济时代制造环境的变化,阐述了网络化制造模式的思想,并针对网络化制造的要求及多Agent系统(Multi-AgentSystem-MAS)体系结构的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网络化制造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虚拟制造系统的企业集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制造环境、制造产品、制造系统和制造过程本身的复杂性,提出通过虚拟制造系统对制造企业进行多方面集成,使其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在分析虚拟制造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虚拟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并讨论了虚拟环境下基于黑板控制系统的分布式并行协同求解以及基于虚拟制造系统的制造企业集成。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制造企业对业务集成的需求,提出了制造企业应用软件集成平台的体系结构,并提出一个集成平台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利用J2EE中的相关技术构建了一个分布式企业内部部门级的信息平台模型,该模型具有分布式组建结构并支持基于Web的客户端技术和基于远程应用程序的客户端技术.该平台可以根据业务过程灵活设置,具备柔性集成的功能,便于企业内部协作.  相似文献   

9.
网络化制造是一种新兴的先进制造模式。在此,分别介绍CORBA技术和SOAP技术在分布式系统集成和交互上的各自优势,提出了基于CORBA和SOAP的网络化制造体系结构,并分析了系统实施的网络安全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e-Manufacturing的体系结构和实施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琛  范玉顺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9):1760-1764
e-Manufacturing即电子化制造是当前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制造模式.介绍了e-Manufacturing的基本概念和基于此思想的企业集成框架,提出了e-Manufacturing的系统体系结构以及e-Manufacturing系统制造层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功能子系统的集成这一关键问题,给出了e-Manufacturing系统集成的一种面向服务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应用系统,对它们进行统一的封装,并通过服务的方式将它们紧密集成,基于工作流技术使它们能协作对外提供更高级的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尽可能在产品设计阶段预测产品设计、制造和应用等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集成仿真技术的产品设计方法,并以离散型制造业为对象,建立产品设计集成仿真体系架构。该体系结构包含制造过程仿真层、应用效果仿真层和优化设计技术支撑层,通过制造过程的仿真预测产品的加工质量,通过应用效果的仿真预测新产品的使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同时,分析了集成仿真信息流及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传递特性。最后,通过应用实例,阐述了集成仿真技术在某压铸产品设计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陈杰  陈劲杰  杨帆  刘安军 《机械管理开发》2008,23(1):147-148,150
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行业原有运作模式已不再适应这一快速的变化.机械制造业公共服务的出现,为制造业企业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竞争能力等提供了新的途径,根据MSP的系统功能需求,论述了MSP的运行环境和开发工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MSP的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3.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工程翻训练车间,可辅助学生在工程训练之前初步了解机械制造过程.本文采用MuldGen Creator虚拟建模软件和Vega仿真软件对工程训练车间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并介绍了建模和仿真流程,讨论了建模和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C/S结构存在的弊端,传统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基于3层的B/S结构。但是,随着企业应用系统越来越复杂,系统与系统之间的集成问题已变得尤为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层结构的J2EE标准的分布式企业应用系统开发思想,并详细介绍了J2EE的体系结构和作为J2EE的核心技术的EJB规范。本文最后通过一个机械制造企业群的分布式管理系统开发来说明基于J2EE平台的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基于Internet的远程设备服务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实现制造资源的远程共享和客户化定制,建立了基于Internet的远程设备服务网。提出一种构建基于Internet的远程设备服务网的技术方案和体系结构,并重点分析了实施这一系统的关键使能技术,包括基于Multi-Agent的设备供应商选择、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策略、远程故障诊断与维修向导以及设备服务中心的管理等。开发了相应的原型系统,可为入网企业客户提供以下服务:为企业客户寻找最合适的服务商来承接设备制造和服务;通过远程设备服务网的服务中心为企业客户提供评价机制,帮助企业客户决策;为企业客户提供技术咨询与培训、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以及备品供应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化制造模式的数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阐述网络化数控系统功能模型和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化数控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法。此外介绍了以工控机和运动控制器为平台的系统硬件结构,以Browse/Server模式实现系统信息通信和共享技术,以运动控制器Gather功能和动态网络数据库实现现场数据的采集和存储,以及通过虚拟控制面板实现远程客户的系统监控和服务等。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技术成为了现代化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机械制造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推动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机械制造企业自动化技术应用效果最为明显,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机械制造的效率。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建立起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并进行专业化培训,从而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本文章通过研究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现状和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组件智能体的机械产品协同设计集成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机械产品分布式异构环境下协同设计的特点,在定义组件智能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组件智能体的异构设计环境集成方法。采用“积木式”组合方式,构造了一个公共的集成框架。其特点是通过组合不同的组件智能体模块进行快速系统集成,同时使各个组件智能体之间可以进行通讯和协同,并共享产品的信息资源。所研制的集成框架可方便地构造一个机械产品设计项目,并在水泵网络协同设计中得到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支持独立企业网络化制造异构数据系统集成,分析异构数据系统集成需求,给出系统集成约束。对组件接口技术在网络化制造环境下的语义描述和系统模型进行探讨。从结构、实现和访问3个方面对面向商业对象的组件商业应用程序接口(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BAPI)技术进行研究,保证网络化异构数据系统集成的自我包容、沟通协作、复合使用和不可持续,并阐述组件BAPI技术的优点。以卧龙网络化制造(Wo long network manufacturing, WLNM)平台中典型系统卧龙产品数据管理(Wo long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WLPDM)和SAP R/3 ERP系统的集成为例,说明了该技术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