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历年旱涝情况 据1982年的实测水文资料的统计分析,综合参证清代268年的旱涝灾情史记的文摘评定,按照不同年类型划定标准统计得出聊城市历年旱涝变化特点及规律,主要表现在:旱涝年交替发生频繁,旱情多于涝情,有连旱和连涝的特点;近20年趋向偏枯少丰的发展态势,且中等以上干旱年有增多和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京546年的旱涝资料,通过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得到不同旱涝变化趋势,并使用马尔可夫链研究了整体和每个趋势各状态间的转移概率以及重现期。研究表明北京地区旱涝灾害具有明显的趋势性,整体呈现"涝-旱-涝-旱"波动,局部有旱涝急转的现象。1470-1579年整体偏涝,转向偏涝年份的概率最高(31.3%);1580-1768年整体偏旱,转向正常年份的概率最高(34.3%),且容易发生多年连旱;1769-1898年整体偏涝,转向正常年份的概率最高(41.5%),且旱涝灾害发生概率基本相同;1899-1961年由涝转旱,转向偏旱年份的概率最高(35.1%);1962-2015年整体偏旱,转向偏旱概率最高(29.7%),且容易发生多年连旱。对546年旱涝整体分析,旱涝转移趋向于正常,但整体处于一个偏旱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王政祥 《人民长江》2008,39(17):112-114
根据<中国近500年旱涝图集>资料及近年降水资料,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沿线水源区及受水各区近530 a的旱涝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各区旱涝存在不同的周期,20世纪是水源区汉江旱涝的频繁期,17世纪是供水各区旱涝频繁期;各区均存在连旱连涝特征;水源区与受水各区洪涝年同步机会多于干旱年.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旱涝特性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省春夏秋季连旱出现年数最多,春旱夏秋涝为其次,年年自春至夏秋季有旱涝,并有连涝连旱交替的规律。春季旱多于涝,夏秋季旱涝出现的机会均等,生长季则涝多于旱,早涝年均占总年数的85%以上。黑龙江省采用减产量等于某年粮食总产量减去标准年粮食总产量公式来估算旱涝等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全省旱涝灾害有随时间推移而增多的趋势,70年代后更为明显。旱涝灾害的加剧,自然因素是第一位的原因,但也存在着不合理的人为因素。据研究,近百年来,全省气候发生了变化,年均气温上升0.6℃~0.9℃,冬季增温高于夏季,五个积温带分别向北移动0.5~0.2个纬度。到2030年,全省年均气温将比现在上升1℃,年降水量减少10%~15%,温度上升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减少可能会导致旱涝出现频率加大,不利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以珠江流域高要、石角和博罗3个代表性站点1956—2000年月流量数据为基础资料,选取4种边缘分布函数拟合各站点春、夏、秋、冬四季的径流距平百分率序列,并利用线性矩法来估计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3种Copula函数拟合春-夏、夏-秋、秋-冬、冬-春径流距平百分率序列,然后计算出各站点连旱连涝和旱涝交替这两类旱涝组合事件发生的概率,结果表明:基于Copula函数建立的联合分布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季节间连旱连涝和旱涝交替这两类旱涝组合事件发生的概率;东江、西江与北江3个地区中北江流域的极端旱涝灾害最为频繁,平均每0.98 a发生一次连旱连涝的事件,每3.17 a发生一次旱涝交替的灾害;在珠江流域春-夏、夏-秋、秋-冬、冬-春4个时段中,以夏-秋极端旱涝问题最为严重,发生旱涝组合事件的平均概率为27.52%。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防汛抗旱:2018年,松辽流域北涝南旱、旱涝并存,请您谈谈2018年松辽流域的汛情、旱情、灾情及主要特点。宁方贵:2018年,松辽流域北涝南旱、旱涝并存,防汛抗旱形势复杂多变,春夏季发生了严重干旱,汛期受台风影响,局地降雨强度大,部分干支流出现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引发局地洪涝灾害。流域汛情、旱情主要呈现6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雷州半岛13个雨量站1970—2013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利用定义的长短周期降雨旱涝急转指数分析雷州半岛长周期和短周期汛期降雨旱涝急转现象的时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高LDFAI和高SDFAI反映降雨的旱转涝趋势,低LDFAI和低SDFAI则对应降雨的涝转旱,SDFAI在显示旱涝急转时优于LDFAI。2雷州半岛长周期降雨旱涝急转主要是以全旱为主,其次是全涝,旱转涝与涝转旱相当。35个短周期时段的降雨旱涝急转发生频率最高的均是全旱,其次是涝转旱和旱转涝;4月15日~6月15日的全旱发生频率高于其他短周期。  相似文献   

8.
东江流域汛期旱涝急转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鹏  刘春玲  张强 《人民珠江》2012,33(5):29-34
基于东江流域32个雨量站1956-2009年的月降雨量资料,通过定义长周期降雨旱涝急转指数LDFAI(Long-cycle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和短周期的降雨旱涝急转指数SDFAI(Short-cycle Drought-Flood Abrupt Alternation Index),分析了东江流域汛期长周期和短周期降雨旱涝急转现象的趋势变化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高LDFAI和高SDFAI对应着降雨的旱转涝,低LDFAI和低SDFAI对应着降雨的涝转旱,SDFAI在反映旱转涝优于LDFAI。②长周期降雨旱涝急转主要以全涝为主,短周期降雨旱涝急转发生频率最高的是全旱,其次是旱转涝和涝转旱,4-5月的全涝发生的频率高于其他短周期的频率。③前汛期-后汛期、6-7月东江中上游地区和5-6月东江流域全部区域涝转旱的趋势减小,并且旱转涝的趋势增加,东江下游和东江三角洲地区有涝转旱的趋势;4-5月、7-8月和8-9月中上游地区有旱转涝的趋势,东江下游和东江珠三角地区有涝转旱的趋势,而且越往上游地区,旱涝急转趋势变化越明显,此研究结果对于东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贵州省18个气象站点1958—2012年5—8月的逐日降水数据,利用长、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烟草生长期内旱涝急转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生长期内长周期旱涝急转以旱转涝为主,且由西部向东部逐渐减少,LDFAI强度年际变化曲线以0.109/(10a)的速率下降,极端旱涝急转事件有减少的趋势;短周期旱涝急转事件转换频繁,其中,5—6月旱转涝、涝转旱发生次数均等,6—7月以涝转旱为主,7—8月以旱转涝为主,较强旱转涝的次数大于较强涝转旱的次数,但强度均有所降低。除东部地区外,其他区域各地市间旱转涝、涝转旱联动性均较强,尤其是置信度为100%的各地市间会同时发生旱涝急转事件,应及早采取相同的防范措施。这一分析结果为烟农防汛抗旱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淮北市旱涝急转型气候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淮北市1957~2006年50 a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为依据,分析探讨淮北市旱涝灾害及旱涝急转的基本气候规律。结果表明:淮北市辖区内旱灾经常表现为跨季度连旱,最严重的是夏旱连秋旱,影响秋播秋种;涝灾以6月下旬到7月下旬最为多见,一般由汛期暴雨引起。旱涝急转有一定规律可循,出现时间一般在6月中旬到8月下旬,并以6月下旬到7月下旬最为多见,67%的大涝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久旱必涝之说。  相似文献   

11.
2000年以来,阜阳市经常出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的严重局面。本文根据近年来旱涝急转频繁,水旱灾害日趋严重的情况,初步探讨阜阳地区旱涝急转的形成原因,提出减轻灾害损失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特大旱涝长期定量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太阳活动与地球表面旱涝灾旱之间的对应性关系,寻觅预测旱涝灾害的规律,从影响旱涝的物理机制入手,阐明太阳黑子是预测的理想指标,动作中选用3266个月黑子数和1800多站年的国内外特大干旱、暴雨及灾情发生时间,用多学科知识交叉分析设计流程框图,寻求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并建立起各种预测模型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成果,成果表明:太阳黑子月年变化对我国江河最大洪水呈线性关系,验证我国1996、1998年大效果良好,此种方法有预见期长、精度高、能预报特大旱、涝、暴雨发生时间等四大优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长(LDFAL)、短(SDFAL)两种旱涝急转指数,对鞍山地区旱涝急转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周期旱涝急转概率较低,短周期存在6—7月及8—9月由"旱转涝"向"涝转旱"急转变化;区域近55年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呈现下降趋势,短周期指数6—7月及8—9月呈现上升趋势;短周期由"旱转涝"向"涝转旱"急转变化高指数分布岫岩一带。  相似文献   

14.
德州市隶属海河流域,南邻黄河,北依漳卫河,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大气降水呈明显季节性,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丰枯交替,连旱连涝,旱涝相随。文章通过分析德州市防洪体系现状,提出了研究方案,实现防洪工程最优线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5.
张智吾 《中国水利》2007,(24):42-44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这一基本待征决定了我国防汛抗旱任务艰巨而繁重。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汛抗旱工作高度重视,近年,防汛抗旱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科学防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我国水旱灾害都较为严重,水旱灾害总体呈现先旱后涝、北旱南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兴仁县烟草生长期内旱涝急转特征,利用兴仁县1961—2012年烟草生长期内(5—8月)的日降水资料,通过定义长、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采用滑动平均法、降水距平法等,全面分析兴仁县烟草生长期内的长、短周期旱涝急转变化趋势、月降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烟草生长期内长周期旱涝急转以旱转涝为主,在今后涝转旱事件有增多趋势,并且强度有所降低;短周期旱转涝事件演变趋势为增加—减少—减少;5—6月旱转涝事件有增多趋势;6—7月是旱涝急转易发时段,且强度较高;7—8月涝转旱事件有减少趋势,且强度有所降低。在烟草成熟期,月均降水较多,降水波动较大,极易发生旱涝急转。此研究成果可为防灾减灾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判断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范围、强度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在嘉陵江流域1958~2017年实测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数据的基础上,引入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I),结合旱(涝)频率、旱(涝)站次比和旱(涝)强度评估指标分析了嘉陵江流域旱涝频率、范围、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近60 a来雨涝的频率...  相似文献   

18.
一、发展旱作物灌溉的必要性1、气候因素安徽省涡阳县地处半湿润季风气候带南部边缘,具有太阳辐射能量丰富,气候温和,雨量比较适中等特点,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历年旱涝灾害频繁。据县水文站降雨资料,近28年中,作物生长旺盛的4至9月,春涝、初夏涝、夏涝、秋涝共有28次,而春旱、初夏旱、伏旱、夹秋旱为33次,旱多于涝,平均秋旱为2.8年一遇,秋涝则4年一遇,秋旱明显多于秋涝。旱涝的多发性、交替性、连续性和不固定性构成了我县旱涝发生的随机性,给防预旱涝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0—2006年4~9月湖南89个气象观测站降雨量资料,分析前汛(4.6月)、后汛(7~9月)的旱涝趋势特征;根据降雨量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值相关性分析全省旱涝变化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湖南省汛期旱涝在时间上存在阶段性、在空间上存在区域性的特点,后汛期发生旱或涝的频次高于前汛期,前汛期北部发生旱或涝的频次高于南部,后汛期东部地区或全省旱涝共存的发生频次高于旱或涝发生频次;汛期各月降雨量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变化的响应在时空分布上差异较大,8、9月湖南东西或南北地域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变化的响应存在正负不同的结果,易导致旱涝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2005年6~7月,安徽省先是发生大范围的严重干旱,之后淮河干流和部分主要支流又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呈现先旱后涝、南旱北涝、旱涝急转的严重局面.本文对2005年旱涝急转下的防洪抗旱调度进行了总结,认为调度工作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防控的思想,实践了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的新理念,并提出进一步开展优化调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