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沪酿3.042米曲霉紫外诱变及高活力蛋白酶菌株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沪酿3.042米曲霉的孢子为对象,对其孢子进行紫外诱变,利用酪蛋白平板对2261株再生株进行初筛,得到34株蛋白酶活力提高的菌株,复筛得到一株蛋白酶活力高且遗传稳定的突变株LY06,37℃培养44h产酶活力由313U/g曲料高到556U/g曲料,为原菌株的1.78倍,传代培养15次,蛋白酶活力基本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4株鲜酵母菌株抗冻性及产气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4株鲜酵母菌株在-20℃下的抗冻性以及酵母用量分别为3.2%,1.0%,0.75%和0.5%下的无糖活力。结果发现。FX-2和FX-8属于低糖鲜酵母菌株,NHS01和NHS02为高糖酵母菌株。高糖鲜酵母在-20℃下的抗冻性要好于低糖鲜酵母;在无糖面团制作中,酵母用量为3.2%时,发酵1h,低糖鲜酵母活力高出高糖鲜酵母活力36.75%;酵母用量为0.75%时,高糖鲜酵母活力同低糖鲜酵母活力相差不到8%。所以,在进行鲜酵母菌种挑选时,选用高糖酵母更加合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富集培养和初筛,从繁茂膜海绵中分离到108株产甲壳素酶菌株;其中有12株菌产生的透明圈比较明显。结合平板法和酶活力比较法,筛选出1株高酶活力的优良菌株H7,酶活力为0.5415/mL。通过16SrRNA同源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菌株H7为Pseudoaheromonas属,和P.ganghwensis/DQ011614相似性达到98%。  相似文献   

4.
以蜀南地区的豆腐乳为原材料,通过平板粗筛出白色沉淀圈/透明圈比值大的5株菌。再将这些菌株用三角瓶复筛,得到1株豆乳凝固酶活力/蛋白酶活力比值较大的菌株,经显微镜初步鉴定为毛霉。通过正交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当培养基中水分含量为70%,起始pH6.5,温度25℃时,其豆乳凝固酶的产酶活力可达93.3U/g。该菌株具有豆乳凝固酶活力的能力,值得深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5.
经对30余份采自不同地区土样的菌种筛选,得到20株可将富马酸转化为L-苹果酸的菌株,其中尤以G(04)株的转化活力最高。对该菌株的较佳转化条件研究表明:较适的转化温度为37℃,基质初始pH值为7.5。菌体经0.2%胆酸38℃处理20h,可使富马酸转化率较未处理的对照提高74.3%。另外,采用0.2%胆酸或0.06%TPC处理菌体,均可在转化反应中抑制琥珀酸副产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黑曲霉固态培养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黑曲霉突变株DM-1是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特别高。采用粗纤维原料固体培养,发酵96小时(培养温度31℃),其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95和1200mg葡萄糖/gDMh。本试验系统研究了各种营养成份和培养条件对DM-1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稻草杆(或麦杆)∶麦麸为60∶40、硫酸铵3.0、硫酸镁0.3、玉米浆3.0,加水200%,自然pH;环境湿度85%-90%。酶反应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55℃-60℃和pH5.0。酶pH稳定性较好,在pH3.0-8.0范围内处理1小时,残余酶活力在85%以上,该酶经55℃处理30min,剩余酶活力为86.0%。  相似文献   

7.
胆红素氧化酶产生菌的选育及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胆红素氧化酶产生菌的菌和选育进行了研究。以科研室保藏菌种Mv920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单独处理和复合诱变,从353株突变株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菌株MyrotheciumverrucariaMv9352,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以20%的土豆汁(含0.25%的葡萄糖和蛋白胨)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6~7,摇床转速为140~160r/min,24~26℃培养96h,酶活力可达4.0~4.5u/ml,比出发株的产酶能力提高近4.5倍。  相似文献   

8.
研究从泰国发酵食品Tuanua中分离蛋白酶菌株,在所分离的6个株菌株中,有3株在蔗糖废蜜培养基试管培养中即超过1000单位/ml,比1990年Margarita分离到的枯草杆菌BIOTECH113的235单位/ml和1993年Moon分离到的坚强芽抱杆菌NRS的234单位/ml高5倍多。该3株菌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第一群的B亚群。其中一株用蔗糖废蜜培养基在3L搅拌通气发酵罐中发酵,于7h内产生250单位/ml的蛋白酶活性。通过补充大豆饼粉和蔗糖废蜜,培养到35h细胞数量和蛋白酶活力分别达到1010/ml和13770单位/ml。比我国蛋白酶生产用菌株枯草芽胞杆菌AS1.398和地衣芽胞杆菌2709的高近一倍。最佳发酵温度33.8℃,产酶活力随通气和搅拌速度的减小而减小,随通气和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产蛋白酶的最佳作用pH为8.5。且在此pH8.5的条件下是稳定的,在0.05M、pH9.5的甘氨酸溶液中,20h活力仍然保持70%。最佳催化温度65℃,但只有在45℃以下时才稳定。  相似文献   

9.
从酱油生产用菌粉中选诱优良米曲霉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酱油酿造用菌粉为出发菌(S),经分离、纯化后再经紫外线诱变(15W,20cm,30min)及控温培养处理后,获得1株变异菌株。结果表明:能在44℃环境中旺盛生长;酶活力可达8158.6u/g(干曲),较出发菌株S酶活力提高了77.84%;遗传稳定性较好;发酵成酱油后经测定,其指标可达“GB18186—2000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特级品,明显优于出发菌株酿造的酱油。  相似文献   

10.
酱油生产用菌诱变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酱油酿造用菌粉为出发菌(S),经分离、纯化后再经紫外线诱变(30W,25cm,30min)及控温培养处理后,获得1株变异菌株。结果表明:能在42℃环境中旺盛生长;酶活力可达7263.5μ/g(干曲),较出发菌株S酶活力提高了108.3%;遗传稳定性较好;发酵成酱油后经测定,其指标可达“GB18186—2000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特级品,明显优于出发菌株酿造的酱油。  相似文献   

11.
以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JJQ8为出发菌株,进行了紫外线和HNO2诱变处理,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获得2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HS—T001和HS-T002。与出发菌株相比,经紫外线诱变处理的HS.T001突变株产酶活力提高了1.9倍,用HNO2诱变处理的HS—T002突变株产酶活力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12.
酸性异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淀粉厂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出产脱枝酶的菌株,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株产偏酸性异淀粉酶活力较高的菌株YDF30。其发酵56h时酶活力最大,达到16.4U/mL。所产生的异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5.2,在低于50℃和pH5.2~9.6条件下较稳定。依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13.
以细菌M7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处理,经刚果红培养基初筛及摇瓶发酵复筛获得突变株。经紫外诱变获得6株正突变株以第2株产酶活力最高,CMCase、FPA相对酶活力较原始菌株提高了6.06倍、6.88倍。紫外诱变可使细菌M7产纤维素酶活力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从实验室保藏的9株黑曲霉菌株和1株宇佐美曲霉菌株中,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了一株高产酸性果胶酶菌株一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YL-1。YL-1菌株产酶发酵条件为:29℃静置培养72h,期间在24h翻曲1次。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该茵株固态发酵优化培养基组成为:250mL锥形瓶装发酵基料10g(麸皮8g+豆饼粉2g),食用果胶0.9g,玉米浆0.5mL,吐温-800.15%,(NH4)2SO4 2.0%,KH2PO40.4%(均相对于基料),料水比1:1,自然pH。酸性果胶酶活力最高达4831 IU/g干曲。  相似文献   

15.
里氏木霉91-3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A_3经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复合处理,获得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91-3。该菌株在最适固态发酵条件下,纤维素酶滤纸酶活力为170u/g曲,产酶水平是出发菌株的1.6倍。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4.8,50℃;pH稳定范围为3~7;90℃处理7min,酶活保存率为91.64%;室温放置半年,酶活保存率在90%以上,室温放置一年,酶活保存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里氏木霉91-3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A_3经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复合处理,获得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91-3。该菌株在最适固态发酵条件下,纤维素酶滤纸酶活力为170u/g曲,产酶水平是出发菌株的1.6倍。酶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4.8,50℃;pH稳定范围为3~7;90℃处理7min,酶活保存率为91.64%;室温放置半年,酶活保存率在90%以上,室温放置一年,酶活保存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从健康鲫鱼肠道分离出62 株细菌菌株,革兰氏染色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8 株为革兰氏阳性菌株,44 株为革兰氏阴性菌株。实验分析各菌株产纤维素酶和产淀粉酶的情况。筛选到26 株产淀粉酶菌株,占筛选菌株的41.94%,没有从鲫鱼肠道内筛选到产纤维素酶菌株。使用16S rDNA 基因序列检测,确定相关菌株分别属于Aeromonas、Shewanella、Pseudomonas 等。分析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F2 的致病性和产酶活力,确定其不是鲫鱼致病菌,其分泌性淀粉酶在pH7、温度32℃时表现出最大酶活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云南马龙C3F-2016烟叶表面筛选的产淀粉酶菌株为出发菌株,诱变选育高产淀粉酶菌株并研究诱变前后酶学特性。方法:ARTP技术选育菌株后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诱变前后菌株产生的淀粉酶酶活力,并探讨不同温度、不同pH、金属离子、紫外光对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诱变选育出一株酶活力有较大提高且传代稳定的突变株Bacillus koreensis FS-103,其淀粉酶活力达9050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90%。高产突变株FS-103所产淀粉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0 ℃,最适作用pH5.5,在40~50 ℃和pH5~6之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Ca2+、Mg2+对淀粉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紫外照射对淀粉酶活力影响减弱。结论:此诱变选育产淀粉酶菌株的方法可行,为该类菌株进行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23份土样中筛选出105株野生型霉菌,其中有10株具有较高的糖化生淀粉的能力,尤以A-4(Ⅱ)、C和E6 3株菌酶活力最高,分别达112562,825.1和825.1个酶活性单位;对C株菌进行紫外光诱变,从诱变后的菌株中筛选出有较大正向突变的两株菌株C(1)和C(5),与诱变前相比,C(1)菌的生淀粉糖化酶活力提高了27.3%,经生淀粉酒精发酵试验,相同条件下酒精度提高了22.4%;C(5) 的生淀粉糖化酶活力提高了12.1%,酒精度提高了5.97%。  相似文献   

20.
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及其产酶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以具有一定纤维素酶活力的黑曲霉菌株A.niger598为出发菌株,经紫外光、甲基磺酸乙酪(EMS)的复合诱变,选育出一优良的突变株An—238,其产生的纤维素酶活力是出发菌株的2.48倍。同时对菌株An—238的产酶培养基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最终测得纤维素酶活453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