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在乙醇为溶剂的条件下,以8羟基喹啉为pH值调节剂,制备出了稀土铕(Eu)与2,2-二羟甲基丙酸、1,10-邻菲咯啉的新型四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3C固相核磁共振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其基本结构为Eu[CH3C(CH2OH)2COO](NO3)2(phen)。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在600、625、663和705nm处都出现了发射峰,分别与Eu^3+的^5d0→^7F1、5^D0→^7F2、5^D0→^7F3、5^D0→^7F4跃迁相对应。最强的发射峰625nm位于叶绿素a、b吸收波段(600-680nm),这对作物的生长很有利。 相似文献
4.
通过稀土氯化物与丙烯酸、1,10-菲罗啉进行配位反应,制得了含铕可聚合荧光配合物单体。通过红外、紫外、荧光、核磁、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符合预先设计的结构。具有可聚合活性和良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的方法测定了九种L_4EuQH型β-二酮铕配合物的荧光寿命(其中Q表示胺的衍生物)。结果表明,对相同Q的配合物的6130(?),5910(?)和5797(?)三个荧光峰所测得的寿命均相同。不同的Q可能通过氢键作用对配合物的荧光寿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醇为溶剂合成了聚醋酸乙烯酯(PVAc),研究了引发剂和甲醇用量、反应时间对转化率和固含量的影响,并对聚合物进行了粘接性能测试;同时以PVAc为高分子配体,合成了PVAc-铕(PVAc-Eu)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发光和热性能。结果表明,醋酸乙烯酯聚合的较佳条件是:甲醇体积为单体体积的11.9%,引发剂用量为0.19 g(单体质量的0.5%),反应时间为3 h;用508 nm作激发波长,配合物荧光光谱在612 nm处出现铕的特征吸收峰;热重(TG)测试显示,PVAc和PVAc-Eu起始热分解温度分别是300和86 ℃。 相似文献
8.
10.
合成了席夫碱N-亚水杨基-2-氨基吡啶,并以此为有机配体与过渡金属铕反应,得到了相应的配合物,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得到配合物的单晶,解析出其晶体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荧光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二元、三元二苯甲酰甲烷铕配合物的荧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发光的三价铕离子为中心体,二苯甲酰甲烷(DBM)、邻菲罗啉(Phen)和2,2‘-联吡啶(Dipy)为配体,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反应,合成了二元铕配合物Eu(DBM)3和三元配合物Eu(Phen)(DBM)3及Eu(Dipy)(DBM)3,经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组成。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测试表明,配体中氧原子和氮原子均与铕(Ⅲ)离子配位,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三元配合物中含吡啶的配合物Eu(Dipy)(DBM)3荧光强度又高于含邻菲罗啉的配合物Eu(Phen)-(DBM)。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在水热合成条件下,以醋酸铕,三嗪三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铕配位聚合[Eu(TATB)(H_2O)]_n,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此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2. 8637(4) nm,b=2. 2239(30) nm,c=2. 0397 nm,α=90°,β=134. 514°,γ=90°,V=9. 263(2) nm3,Z=8。配合物1中存在两个晶体学独立的铕离子,由两个处于八配位的四方反棱柱构型组成。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发射光谱可归属为金属离子铕的特征发光。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Eu、La比的2,6-二甲酸吡啶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热量-差热分析,确定其组成为Ru2L3.7H2O(L=C5H3N(COO)^2-2,RE=Eu、La)。 相似文献
20.
含铕配合物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呈现出可见的较强红色特征荧光。以二苯甲酰甲烷和三苯基氧膦为混合配体,合成了Eu~(3+)-二苯甲酰甲烷、三苯基氧膦三元配合物(Eu(DBM)_3(TPPO)_2)。对配合物的合成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得到较好的合成工艺条件:以乙醇为溶剂,控制pH在6.5~7.0之间,反应时间为3小时,反应产率在78%以上,对配合物进行了氢谱、红外结构表征。配合物经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峰出现在358 nm和274 nm;在398 nm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发射的波长615.4 nm特征光最强,荧光表现为红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