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u(3+)-β-二酮、三正辛胺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颂培  李建宇  姜晓琳  李云天  陈鹃 《化学试剂》2003,25(3):137-138,144
合成了铕(Ⅲ)的二苯甲酰甲烷、三正辛胺的三元配合物Eu(3+·(DBM)3·[N(C8H(17))3]2,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合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讨论了配合物的成键特性、配体传能机制以及协同配体N(C8H(17))3引入对激发光谱的影响。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可吸收247~400nm的宽带紫外光,发射Eu(3+)的5D0→7F2对应的612nm红色荧光。适于用作农膜转光剂。  相似文献   

2.
二元、三元二苯甲酰甲烷铕配合物的荧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凤英  薛珍  赵永亮 《化学试剂》2002,24(5):257-259
以发光的三价铕离子为中心体,二苯甲酰甲烷(DBM)、邻菲罗啉(Phen)和2,2‘-联吡啶(Dipy)为配体,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反应,合成了二元铕配合物Eu(DBM)3和三元配合物Eu(Phen)(DBM)3及Eu(Dipy)(DBM)3,经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组成。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测试表明,配体中氧原子和氮原子均与铕(Ⅲ)离子配位,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三元配合物中含吡啶的配合物Eu(Dipy)(DBM)3荧光强度又高于含邻菲罗啉的配合物Eu(Phen)-(DBM)。  相似文献   

3.
含铕配合物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呈现出可见的较强红色特征荧光。以二苯甲酰甲烷和三苯基氧膦为混合配体,合成了Eu~(3+)-二苯甲酰甲烷、三苯基氧膦三元配合物(Eu(DBM)_3(TPPO)_2)。对配合物的合成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得到较好的合成工艺条件:以乙醇为溶剂,控制pH在6.5~7.0之间,反应时间为3小时,反应产率在78%以上,对配合物进行了氢谱、红外结构表征。配合物经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特征峰出现在358 nm和274 nm;在398 nm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发射的波长615.4 nm特征光最强,荧光表现为红色。  相似文献   

4.
以钐离子为中心体,利用二苯甲酰基甲烷(DBM)为第一配体,1,10-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与氯化钐在乙醇中反应,加入钆离子(Gd~(3+))对其敏化,合成了具有发光性能的稀土钐三元配合物Sm/Gd(DBM)3phen。将钐三元配合物与丙烯酰胺(AM)进行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种键合型稀土聚丙烯酰胺共聚物[Sm/Gd(DBM)3phen/PAM]。通过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热重分析测定了配合物及共聚物的组成、结构、发光性能及稳定性。结果表明:Sm/Gd(DBM)3phen/PAM的发光性能优于Sm/Gd(DBM)3phen,在紫外光的激发下于559、597、643 nm处发射出Sm~(3+)的4G5/2—6H5/2、4G5/2—6H7/2、4G5/2—6H9/2跃迁特征荧光。其中,不发光的Gd~(3+)对于发光的Sm~(3+)有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22,(11):2394-2397
应用Claisen酯缩合反应机理,合成了新型含有β-二酮结构的有机配体1,5-二苯乙烯基乙酰丙酮(Dsacac),并将其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协同配体,分别合成Eu(Ⅲ)单核稀土配合物(Eu(dsacac)3phen)和Eu/Y不同质量比掺杂配合物(EuxY1-x(dsacac)3phen),分析了单核稀土配合物和掺杂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荧光性能以及配合物的能量传递过程。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非荧光离子Y3+可以提高配合物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1-(邻氯苯基)-3-(2-羟基苯基)-丙二酮(L1)、1-(间氯苯基)-3-(2-羟基苯基)-丙二酮(L2)和1-(对氯苯基)-3-(2-羟基苯基)-丙二酮(L3)3种配体,并将此3种配体分别与 Eu(III)反应生成3种新的稀土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 Eu(L1)3·2H2O、Eu(L2)3·2H2O 和 Eu(L3)3·2H2O。荧光光谱显示,3种配合物的配体均能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三价铕离子,从而使配合物发射出强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在3种配合物中,Eu(L1)3·2H2O 的荧光强度远大于 Eu(L2)3·2H2O 和 Eu(L3)3·2H2O 的荧光强度,这说明配体 L1与 Eu(III)离子的能级匹配较好,能量传递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1-(邻氯苯基)-3-(2-羟基苯基)-丙二酮(L1)、1-(间氯苯基)-3-(2-羟基苯基)-丙二酮(L2)和1-(对氯苯基)-3-(2-羟基苯基)-丙二酮(L3)3种配体,并将此3种配体分别与Eu(III)反应生成3种新的稀土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Eu(L1)3·2H2O、Eu(L2)3·2H2O和Eu(L3)3·2H2O。荧光光谱显示,3种配合物的配体均能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三价铕离子,从而使配合物发射出强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在3种配合物中,Eu(L1)3·2H2O的荧光强度远大于Eu(L2)3·2H2O和Eu(L3)3·2H2O的荧光强度,这说明配体L1与Eu(III)离子的能级匹配较好,能量传递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应用Claisen酯缩合反应机理,合成了新型含有β-二酮结构的有机配体1,5-二苯乙烯基乙酰丙酮(Dsacac),并将其作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协同配体,分别合成Eu(Ⅲ)单核稀土配合物(Eu(dsacac)3phen)和Eu/Y不同质量比掺杂配合物(EuxY1-x(dsacac)3phen),分析了单核稀土配合物和掺杂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荧光性能以及配合物的能量传递过程。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非荧光离子Y3+可以提高配合物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配位反应合成了三种荧光配合物:铕配合物[Eu(DBM)3phen],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AlQ3)和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ZnQ2),然后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在聚丙烯(PP)材料中分别掺杂这三种荧光配合物,制得三种PP/荧光配合物复合材料,以提高PP发光性能.对这三种复合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荧光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相反应合成出均苯三甲酸铽铵发光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NH4)2Tb(C9H3O6)3Cl·7H2O·2H 3O.配合物的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点群:P21/c,晶胞参数:a=1.43825 nm,b=1.24151 nm,c=0.65938 nm,α=90°,β=122.24°,γ=90°,V=1.1773 nm3.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Tb3 与配体之间的有效能量传递使配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强的绿色特征荧光,荧光发射峰485 nm、540 nm、580 nm和615 nm分别归属于5D4→7F6、5D4→7F5、5D4→7F4和5D4→7F3跃迁,其中5D4→7F5发射带最强.  相似文献   

11.
实验合成了单核铕-樟脑酸-1,10-菲咯啉三元配合物和La、Y掺杂异核铕-樟脑酸-1,10-菲咯啉三元配合物。通过配位滴定、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测试,确定其组成为RE2(CA)3(phen)2(RE为Eu、La和Y;CA为樟脑酸;phen为1,10-菲咯啉);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图确定其最佳激发波长为330.0 nm,即在330.0 nm激发光下的发射光谱图中均显示出Eu3+离子5D0→7F0(579nm),5D0→7F1(594 nm)和5D0→7F2(612 nm)等三条特征谱线,其中5D0→7F2(612 nm)为最强跃迁峰。荧光强度变化研究表明,适量镧和钇离子的掺杂并没有降低铕离子的荧光强度,说明镧和钇对铕离子荧光发射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u3+掺杂的Y2O3荧光粉。考察了Y2O3:Eu3+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物相表征,研究了Y2O3:Eu3+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在612 nm波长监测下,Y1.98O3:Eu3+0.02的激发光谱为300~550 nm,最大激发峰值位于466 nm,归属于Eu3+的7F0→5D2的跃迁。在466 nm波长激发下,Y2O3:Eu3+的发射光谱为550~700 nm,最大发射峰值位于612 nm,归属于Eu3+的5D0→7F2的跃迁主峰。Eu3+的掺杂量为x=0.02,p H=1时Y2O3:Eu3+荧光粉可以得到最强的红光荧光粉。  相似文献   

13.
以H3BO3作助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2Zn Si O4:Eu3+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分析对样品的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探讨了H3BO3助熔剂添加量和掺Eu3+量对Na2Zn Si O4:Eu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样品属于单斜晶系,样品的激发光谱主要由一系列线状谱峰组成,激发主峰为465 nm,归属于Eu3+的7F0→5D2特征跃迁。在波长为465 nm蓝光激发下发射红光,发射峰分别为578、591、613、653和701 nm,对应于Eu3+的5D0→7FJ(J=0,1,2,3,4)跃迁,发射主峰位于613 nm(5D0→7F2)处。当Eu3+和H3BO3的摩尔掺杂量分别为5%和0.8%时,样品的荧光发光强度最大。Na2Zn Si O4:Eu3+有望成为蓝光激发的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用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三种含杂芴基的双β-二酮及其铕配合物。配体及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配体与Eu3+发生螯合配位。配体的荧光光谱是宽的蓝色发光谱带,属H2L*→H2L跃迁。配合物荧光光谱最佳激发波长在400~420 nm之间,且以611 nm处Eu3+的特征红光为主,半峰宽10 nm左右,单色性好。热重-差热分析分析表明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红光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ZrOCl2·8H2O、EuCl3·6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ZrO2∶Eu3+发光粉体。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对其微观形貌、物相和发光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rO2∶Eu3+发光粉体为分散均匀,粒径约为10nm的纳米晶。主晶相为t-ZrO2,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出现少量m-ZrO2。发射光谱为Eu3+在604nm和595nm处的特征发射,分别对应5D0→7F2和5D0→7F1跃迁。m-ZrO2出现导致ZrO2∶Eu3+对称性的下降,在610nm处出现发射峰。Eu3+掺杂量为8mol%时达到最大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Eu3+与对羟基苯甲酸、1,10-邻菲啰啉(phen)的具有新型结构的稀土配合物。通过TEM、元素分析、IR、TG及荧光光谱分析对其表观形貌、粒径、组成结构及荧光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稀土配合物呈球状,粒径在100nm左右;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与稀土铕5D0→7FJ(J=0,1,2,4)的跃迁相对应,最强发射峰位于616.3nm处。将制得的配合物与聚丙烯树脂进行熔融纺丝,制得稀土荧光纤维。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最强发射峰位于618nm处,是Eu3+的特征红色发射谱带。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透射电镜表征了标题配合物[Mn(S-S)(N-N)](S-S=mnt2-,1,2-二氰基乙烯-1,2-二硫醇离子;N-N=5-NO2-phen,5-硝基-1,10-邻菲咯啉)固态形貌,TEM和EDP照片显示标题配合物是一种纳米级(颗粒直径约40nm)的微晶粉体。测量了配合物[Mn(S-S)(N-N)]在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丙酮(CH3COCH3)等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电子发射光谱,该配合物在350~632nm间显示较强的荧光发射带。报道了掺杂有标题配合物[Mn(S-S)(N-N)]的CdS-PVA复合膜的暗态导电性和光电导性,研究了[Mn(S-S)(N-N)]对CdS的光敏化作用与其电子光谱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选用具有不对称结构的1,3-二酮苯甲酰丙酮(HBA)和Eu Cl3·6H2O合成了一种新的β-二酮稀土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对这种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得到了苯甲酰丙酮Eu(Ⅲ)配合物的推测结构,同时,对其进行了荧光性能的测定,荧光结果表明,苯甲酰丙酮Eu(Ⅲ)配合物显示了铕的特征光谱,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22,(4):704-706
选用具有不对称结构的1,3-二酮苯甲酰丙酮(HBA)和Eu Cl3·6H2O合成了一种新的β-二酮稀土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对这种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得到了苯甲酰丙酮Eu(Ⅲ)配合物的推测结构,同时,对其进行了荧光性能的测定,荧光结果表明,苯甲酰丙酮Eu(Ⅲ)配合物显示了铕的特征光谱,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用二苯甲酰甲烷(DBM)和EuCl_3·6H_2O合成了一种新的β-二酮稀土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对这种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得到了二苯甲酰甲烷Eu(Ⅲ)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