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老年友好型城市是全球老龄化背景下人本主义城市发展理论的研究热点。在辨析概念、梳理理论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美国纽约市、加拿大伦敦市等老年友好型城市为案例,对其建设实践进行总结归纳,为我国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参考。——栏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公园对城市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文献数据库中近20年来关于公园建设与城市健康发展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国内外发展演变历程及其研究热点与趋势。结果表明:近20年来公园建设与城市健康发展研究呈现出从缓慢探索向加速发展的态势。国内外研究侧重点类似,多注重公园设计策略、公众健康及评价体系在城市健康中的应用研究3个方面,其中“公园与人体健康效益评价方法”“可达性与空间承载耦合关系”以及“城市健康理论和评估体系”可能会成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回顾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理念的缘起和研究背景,对我国住建部选择三亚作为开展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从现状城市问题、城市发展目标以及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等方面论述了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认识;接着,结合三亚市的具体实践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相关规划、建设及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从价值理念、技术方法、推进时序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此次"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工作的创新意见与思考;最后,进一步总结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对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转型时期,城市街道设计的升级改革正发生着从"车本位"到"人本位"的本质改变。文章通过梳理美国完整街道理念内涵与背景及在美国波士顿城市建设工作中的实践,总结了波士顿完整街道理念实践的经验,并从设计理念、设计内容、统筹规划和实施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其完整街道理念实践对我国城市街道设计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韧性城市"理念为应对城市危机和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规划视角,近年来已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议题。同时,世界范围内一些先进城市,如纽约、东京、上海等,不期而同的率先将提升城市韧性作为其长远规划建设的主要发展理念和目标。文章基于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的梳理和分析,总结韧性城市的发展模式和要求,以期得到对规划建设韧性城市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文依据文献计量学的数据统计方法,对1980年到2015年建筑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筛选,共选出有关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论文760余篇。以这760余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专业分析软件从文献数量、文献作者、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及研究内容这5个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在这35年里的演变脉络,不同时间段的关注热点,以及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论文的研究是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的补充和深化,也希望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韧性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其中社区韧性是韧性在城市内部空间最具实践意义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国际上城市韧性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本文对国外社区韧性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述评。首先,梳理了学术界社区韧性的概念和内涵,并将其归纳为能力、过程和目标三个部分;其次,从评估对象、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三方面阐述了社区韧性评估体系;然后,从理论研究、政策导向和实践三个维度讨论了社区韧性的提升策略;最后,总结了社区韧性的国外研究成果,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并从社区发展、规划和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启示总结,以期为我国未来社区韧性的评估、提升乃至规划范式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问题日益凸显,韧性建设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采取知识图谱和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借助Cite Space软件分析国外2000—2021年和国内2010—2021年社区研究领域有关韧性的研究,通过对热点词爆发频次与爆发时间的梳理,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三个层面对国内外韧性社区进行研究述评,并对研究方向进行预测,将国内外学者对于韧性社区研究的韧性建设进行异同点分析,得到的启示为中国韧性社区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国外创新型城市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创新型城市内涵、研究进展、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成功经验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藉此提出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20字建议:"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以人为本,品牌营造,政策保障"。未来还需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国外创新型城市研究成果进行中国化,借鉴其研究方法及理论成果,加深对我国创新型城市的研究,以推动我国创新型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破解"城市病",城市生态修复成为生态文明导向下的新型城市建设方式,其概念、对象、尺度等有所变化。本文研究了城市生态修复在国内外发展的历程,梳理了城市生态修复的概念,综述了相关研究热点和进展,目的是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理解其概念、发展史和理论传承,思考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下一步全面、系统地开展我国城市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南山地城市规划适应性理论研究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全国2/3的土地、森林、矿产、水能等资源集中于山地。西南地区是人口、民族、资源、地域文化丰富而多样的典型山地区域。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西部推进战略的实施,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与建设显露出理论指导乏力和基础研究薄弱,导致惯性走入“建设性破坏”的误区,造成城乡环境资源、地域文化特色、物质空间形态极大损失。进入新世纪以来,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逐步跃上台阶,“重庆-成都”城市密集的经济发展成为了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创新研究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适应性理论与方法,业已成为具有国家高度和重要学术价值的科学问题。论文针对西南山地土地资源稀缺性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人居建设,城市、建筑空间多维性和自然、人文内涵丰富性的人居环境品质追求,提出指导西南地区城市(镇)规划与建设的适应理论研究目标:山地城镇化适应性理论及发展模式,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的生态理论及减灾防灾,山地城市(镇)有机更新理论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山地城市(镇)建设适应性新技术支撑体系。论文拟建立对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理论研究的思考并对我国山地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工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2.
刘颂  张莉 《风景园林》2012,(6):104-107
基于TOD模式已经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一背景,首先回顾了TOD核心理论与中西方国家的相关实践,之后从宏观区域绿道构建、中观城市节点与社区中心规划设计、微观以人为本的街道景观营造三个层面探讨了TOD模式的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将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产生的影响,以期对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儿童营造健康且有益于其成长的环境已成为当下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必要部分。城市中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多种多样,但国内外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意识到"接触自然"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有重要意义,这也得到了欧美国家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证实。儿童游戏空间中的自然元素毋庸置疑成为城市公园设计的重要因素。基于国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本文旨在探索中国城市公园内儿童游戏空间中自然元素的应用情况,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个城市中87个城市公园的儿童游戏空间进行调研,尝试弥补国内儿童友好型城市中游戏空间的空白,以期提升未来儿童友好型城市中公共活动空间的营造质量。研究发现,国内儿童游戏场地具有普遍自然性不足、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采用丰富的自然材料来提高游戏场地的自然性,同时应尽快推出相关设计导则或规范。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城市的多尺度空间防疫体系建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城市诞生以来,与疾病和灾害的斗争,一直都是城市规划建设提升的主要动因之一,尤其在当代社会人口、信息、经济等高频交互的背景下,高密度城市成为疫病快速传播影响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新世纪全球疫病在高密度城市传播的特征和我国城市防疫中的城市规划建设问题,提出建构包括城市-社区-建筑的多尺度空间防疫体系,并以综合大数据的智能化平台监控、反演和预警疫病爆发与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为了缓解城市问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城市形态自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备受国外学者的关注,因此梳理国外研究成果对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和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健康城市视角,本文梳理了国外学者对理想城市形态的探索成果,试图回答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什么是可持续城市形态以及如何实现城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等三个关键逻辑问题。文章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形态两者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的关系,从概念和特征角度回答了什么是可持续城市形态,又分别从设计模式、研究层面、量化评估方法和技术、模型和政策角度回答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城市形态。在分析我国可持续城市形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国外研究成果在设计关键原则、研究技术方法、重视空间规划和环境规划方面对我国研究的可参考借鉴性。  相似文献   

16.
李平  卢立 《城市勘测》2011,(6):31-34,3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需求。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城市管理的滞后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城市的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在我国数字城市化建设实践中取得了显赫的成绩。本文以宜昌为例,主要阐述了网格划分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总结分析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制度建立将近30年来所经历的主要问题,指出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整治过程中对名城的建设性破坏正转向保护性破坏,而就"真实性"保护原则的不同观点和落实方法是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在中国社会大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名城保护工作应立足中国城市的文脉,对西方舶来的概念开展独立的研究,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8.
姚圣  曾春霞 《南方建筑》2019,(3):108-113
针对国内城市轨道建设中站城分离的现状问题,研究日本城市轨道站城协同的开发策略和方法,借鉴其轨道建设和城市开发一体化的经验。日本通过逐步进阶的轨道发展过程,轨道站周边区域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发展核心,轨道网络主导了城市空间的架构。通过多元化的国私企业经营方式,土地区划调整和再开发工程等发展策略,日本不断完善站城协同的建设方法。具体来看,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开发分为两种模式,分别是枢纽站开发模式和郊外新城开发模式,其中前者包括了大规模TOD一体化开发城区、交通枢纽站中心和地区站点中心3种类型,体现出多线集聚型开发的特征;而后者体现出沿线型开发、新城模式、公共交通主导的特征。希望借鉴日本高密度城市的轨道城市发展经验,为促进国内城市轨道事业的高效集约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健康城市视角的城市管治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健康城市已成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采取合理的城市管治路径以提高城市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城市建设,是各大城市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本文首先对健康城市问题作了一些介绍,接着介绍城市管制的内涵,最后对我国健康城市建设指导下的城市管治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Place branding is a growing academic field, and the number of studies about place branding has proliferated in the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how the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around Chinese cities affects city branding strategies is still understudied. This contribution examines how the use of city labels has evolve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since 2000 and explains the changes by three possible propositions: (1) self-reflection based on a city’s economic and regional position, (2) vertical inspiration from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 governments, and (3) horizontal imitation from fellow municipal governments. It appears that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encouraged the tertiary sector and pursued green images in their labelling choices until 2015. Municipalities tended to follow policies formulated by higher level governments and practices of pioneer cities, while since 2015 their strategies have become more self-reflective, mature and consistent. Compared with Western cities, municipal branding is more sensitive to influence from higher level government poli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