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宿根花卉造景艺术与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斌 《园林》2002,(5):30-31
近年来,宿根花卉在植物景观配置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观赏效果.这是创造优美生存空间过程中"师法自然"的一种趋势.然而,宿根花卉周年生长在露地,一年种植、多年观赏的特点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同时也似乎失去了一二年生草花绿化、美化所具有的应时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刘坤良 《园林》2006,(8):24-25
每年5月下旬,世界级的园艺盛会——切尔西花展就会在英国伦敦如期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园艺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云集在这里,尽情地欣赏这个由英国皇家园艺学会主办、拥有80多年悠久历史的花展。展览会上,参展商纷纷展示各类园林花卉新品种,包括乔灌木、鲜切花、兰花、多浆植物、热带花卉、水生植物、蔬菜瓜果、香草、藤本植物、食虫植物等,其中深受英国人喜爱的多年生花卉(Perennials)更加突出,既有展示球根花卉或宿根植物多品种的综合性大展位,又有专门展示像玉簪属、鸢尾属、报春花属等专类植物的特别展位。整体给人留下眼花缭乱、目不暇给的感觉。这里仅管中窥豹地介绍一些新品种,藉以了解国外较高园林花卉育种和栽培水平。  相似文献   

3.
宿根花卉在城市园林绿地中,因其营造了美丽的生态景观,同时,降低了城市园林建设和维护成本,得到了广大市民及园林工作者的喜爱。作为一种园林艺术表现形式,运用宿根花卉进行绿化、美化,充分发挥其种类丰富、生态各异的优点,合理配置,定会营造季相分明、色彩斑斓的城市园林景观,以达到"师法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山)南方苗博会室内植物展示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届中国(中山)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千花斗艳"和"万绿争辉"2个植物展示工程获得了展会金奖.以此为例探讨了室内植物展示景观的设计与配置特点.工程主题需切合博览会主旨,反映产业发展现状.规划设计上要追求在有限的温室内扩大景观空间,吸引游客,延长游览时间.品种配置注重体现地方植物资源和产业特色,选择好适宜的主景和骨干植物.尽可能地丰富植物展示中的园林技法元素,包括空间合理利用,消减温室结构对景观的干扰,达到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丰富多彩园林植物的同时,营造无限的景观.  相似文献   

5.
宿根花卉在上海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海在地被植物中大量作用草花存在的问题,结合球宿根植物的优势,探讨了球宿根花卉在上海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宿根花卉在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宿根花卉广泛应用于花坛、花镜、花丛、花带等园林绿地中。它一次种植,多年观赏,在园林绿化中,起到了独特的观赏效果。 一、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 (一)群体功能强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宿根花卉是不可缺少的植物材料,用它们进行群体、成丛、成片的栽植,能充分显示大色块的群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涛 《园林》2002,(10)
宿根花卉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土壤的功能,且品种繁多,色彩艳丽,多在夏秋开花,在园林绿化布局中可布置花坛、花境及置于灌木丛前,也可作为地被植物成片、成块种植.欧美国家广泛利用宿根花卉丰富的色彩和美丽的花型设计为花境,布置于公园、庭院中,一些抗旱且匍匐生长的种类适合种植于岩石园中或作为护坡植物,另外还有许多耐荫的植物可以种植于树林和建筑群中.  相似文献   

8.
赵锡惟 《园林》2003,(5):9-9
什么叫多年生花卉? 多年生花卉义称宿根花卉,即在定植后数年内每到某个季节就会开花的植物,一般以草木和小灌木为多。多年生花卉在庭园中应用后管理真的很简单吗? 是的,因为多年生花卉中确有  相似文献   

9.
黄建荣  段娴贤 《园林》2011,(4):66-67
多年生花卉是指个体寿命超过两年、能多年开花结实的花卉。因其地下部分的形态不同,可分为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它与其它花卉植物相比具有突出的特点:①一次种植,多年观赏;②植株体相对矮小;③装饰作用强,观赏价值高;④适应性强;⑤管理简便,投入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宿根花卉的特点,分析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提出加强宿根花卉管理和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的措施,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保证居民居住环境优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章红 《中国园林》2007,23(11):63-67
"花与家居生活"为主题的花园创作体现了园林艺术之美与家居环境的有机融合。以杭州历届"花与家居生活"主题花园展几个获奖作品为例,从"巧妙的立意、用材、借景,精心的布局、配置、养护,以及手法、材料、技术手段的创新"等方面着手,论述了现代家居花园营造的理念、手段和方法,倡导园林工作者适应日益更新的社会需求,将园林艺术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朱雪梅  王国光 《工业建筑》2004,34(11):91-93
广州素有“南国花城”之称 ,为了更好的发展和弘扬其历史悠久的花卉文化 ,芳村区计划在花卉博览园生产基地开发兴建商务综合区。通过对基地分析 ,结合博览建筑特征和对花卉文化的理解 ,采用“仿生、韵律和夸张”等多种手法进行设计 ,使之更富有时代性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要求全市提升城市市容环境的整体水平,南山花卉世界被定位具有荷兰风貌的小镇。通过优劣势的分析,本设计改变了原花卉市场的空间布局和围合方式,将原街道空间重组为步行街,设置街心广场、郁金香喷泉池、沿街小商业,增加突出花卉主题的各类店铺;采用荷兰当地建筑手法,对现有建筑进行合理改造,屋顶及外墙材料更新及替换,营造荷兰风情...  相似文献   

14.
近日,我作为"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的评委,为花展中的展览花园评奖。在国际花园区的8个展园中,有3个表达的是设计师对童年成长环境的回忆,其中一位立陶宛设计师的花园就取名为"童年的花园"(Garden of Childhood)。看来,设计师的景观记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的设计作品。自然与人类的影响塑造了景观,而不断变化的景观反过来也影响着我们。景观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区域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特征。对地区景观的认知会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大脑中,逐渐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和审美。景观也造就了生活在该区域民众的民族认同和民族性格,正如秀美灵动的江南大地孕育了温和细腻的人群,广阔无垠的草原上生活着奔放豪迈的民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大致介绍了2004年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古窑遗韵”(长沙园)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6.
姊妹花开新世纪 二梅香飘天下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愉 《中国园林》2001,17(1):71-72
梅与蜡梅是我国的传统名花,由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和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二梅展及无锡市首届梅花节,将以很大的规模于2001年2月17日至3月15日在风景秀丽的无锡梅园举办。其间还将于2月18-21日召开国际梅与蜡梅文化研讨会和国际梅品种登录第二届年会。届时将会有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国际梅品种登录权威人士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7.
刊首语     
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主办,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中山陵园管理局和南京市旅游集团共同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将于2020年初在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举办。期间进行的梅花与蜡梅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主办,中山陵园管理局、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承办。作为全国性大型花事活动,其合作举办的方式具有兼容性与先进性,新颖别致,紧跟时代潮流,吸引来自国内外不同领域的梅花、蜡梅相关工作者参加本次展览会和学术研讨会。梅花和蜡梅(以下简称“二梅”)是原产于中国的传统观赏花木。从古至今,围绕着观赏二梅进行的各类社会文化活动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8.
花卉主题园是现代园林中非常流行且能够突出特定花卉主题的观赏性游园,旨在以植物景观本身突出花卉的主题。八仙花花朵硕大繁密、花色丰富多变、花期长、株型优美,是著名的园林景观植物,但目前国内外将八仙花单独作为一种主题花卉的景观实践研究还较少。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八仙花主题花园为例,探讨了其设计理念与原则,重点阐述了品种选择、微地形塑造、旱溪生境营建、植物配置等景观营造关键技术,以期为花卉主题园的建设及八仙花的景观营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杭州园林花境应用与配置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杭州西湖风景区日益重视花境在城市绿地中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经实地调查表明,目前杭州已应用花境植物188种,涉及62个科,其中以多年生花卉为主;生长表现和应用效果良好的常用种类60种。通过典型花境实例分析,表明目前花境营建较为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和自然式配置形式,景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杭州花圃为全国最早建立的专业性花圃之一,其将生产、科研与观赏相结合,并因丰富的多年生、一、二年生草花及温室花卉品种而著名.作为杭州市公园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突出的地位和示范作用.经过2次改造提升,其逐渐成为一处以展示“花”为主体的综合性公园,植物种类丰富、品种多样,景观富有地域特色.对杭州花圃园林景观发展变化进行梳理,特别对几个主要特色景区的植物景观进行评析,以期为更深入研究植物造景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