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oogle中国前总裁李开复的新公司“创新工场”在万众瞩目中开始了。因为李开复的缘故。这冢新公司从诞生之初就人气不减。 据说每天到创新工场应聘的人不计其数;据说新公司不像Google那样为大厨预留职位,自称“美食家”的李开复如今经常跟员工一起吃快餐;据说他自己也开始养成新的习惯:机票订经济舱,去美国出差住70美元一晚的快捷酒店……  相似文献   

2.
微焦点     
《互联网周刊》2011,(15):14-14
李开复(@李开复):Myspace前任总裁给Google+的五点“从失败中学习的”建议:1)吸引记者、意见领袖、名人,2)想清楚并处理好隐私问题,3)挖掘G+后台用户数据,这和金矿一样有价值,4)寻找超级产品经理,修复G+中的问题,5)要有一个最后拍板者。(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相似文献   

3.
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人员流动性大是一个客观的现实,一个“李开复”走了不要紧,但是千百个“李开复”走了就是问题了。  相似文献   

4.
传教士,这是2005年对于李开复最好的诠释,也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诠释都适合他。 Google就像一个宗教,每一个加入它的人都将理由归结为“感化”。按理说以李开复的资历他已经过了可以轻易被感化的阶段,但是很“遗憾”他也被Google“感化”了。“微软是个了不起的公司,但是Google是一个让我震撼的公司。”2005年7月,当时从微软跳槽至 Google的李开复这样描述他对Google的印象。对于决心在中国市场以自己的方式大干一番的 Google,李开复是Google中国区总裁最适合的人选。他具有Google所需要的科学家背景和强大的号召力。而且李开复温文尔雅的言行举止经常让人忘记他职业经理人的身份,以至于李经常对身边的人说,“大家为什么都喊我老师?”这正是Google需要的。当然,对于李开复来  相似文献   

5.
人物     
《互联网周刊》2005,(31):4-4
李开复跳槽案上演“口水战”美国东部时间9月6日,随着“李开复跳槽案”在华盛顿州法院进入开庭程序.微软和Google之间的这场人事风波演绎得越来越像一部爱情小说。在当天进行的听证会上,诉讼双方的辩护律师仍然态度强硬地各持己见,分别列举了一系列理由,向对方施压。微软的律师甚至公开指责李开复出卖微软商业机密.请求法官颁发一项禁令,在正式庭审之前禁止李开复为Google工作,而法院正式开庭的时间为明年1月。Google依旧委屈:“李开复之前在微软从事的工作同Google没有关联。”事态发展到这里,微软和Google诉讼的焦点早已不仅仅是李开复本人了,微软也绝非只是为了通过诉讼来安抚自己研发人员的心理波动。如果曾被鲍尔默称为微软中国研究院“教父”的李开复顺利在Google进入角色,将会对微软中国的人才控制能力带来极大威胁。微软中国已经在诉讼案受理的同时宣布,要在2006财年内招聘近千名新员工,这也将是微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才招聘活动。“口水战”之后,“人才战”似乎一触即发。(陈琼)  相似文献   

6.
刘亚杰 《软件世界》2010,(10):10-11
在中国,头上顶着“创新”帽子的企业不少,但拿出创新成果的并不多。而这其中,李开复苦心经营的“创新工场”格外引人瞩目。相比李开复在Google辞职时候表现出的豪情壮志,很难平复众多针对“创新工场”质疑的声音。“创新工场凝聚的到底是一流的创意人才还是一流的创业者?”、“真正一流的创意人才和创业者是否能够顺利进入创新工场这个平台?”、  相似文献   

7.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尽管天寒地冻,仍挡不住不少人摩拳擦掌的创业激情。尤其是在这恶劣的就业环境下.大学毕业生们想做“马云第二”或者“李开复第二”的人肯定不在少数。没钱怎么办?很多人都会回答:  相似文献   

8.
严旭 《多媒体世界》2010,(23):56-60
从2009年开始,“云计算”就成为了当之无愧沸点最高的词汇,不论是报刊、杂志还是电视,社会热点新闻几乎全部被“云”覆盖。李开复曾经为“云计算”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云”就像是钱庄。最早人们只是把钱放在枕头底下,后来出现了钱庄,很安全但兑现起来却很麻烦。  相似文献   

9.
别了,李开复     
中国技术精英去跨国公司的人很多,跳槽的也比比皆是,可只有最近原微软公司副总裁李开复加盟Google任中国区总裁一事闹得“全球风雨”,评论如潮。开始感觉两巨头又在争霸了,后来是越看越不是滋味,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李开复何许人也李开复祖籍成都华阳,1961年12月3日生于中国台  相似文献   

10.
又见开复     
在微软的119号办公楼里,又看到了李开复。李开复现在是负责微软.NET人机界面的副总裁,当时离开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在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时,李开复答应每年来一次北京。李开复没有失约,每年都至少回来一次。但是在美国微软的总部见到他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感觉。李开复还是穿着“开复风格”的条纹衬衫,满脸微笑。开复介绍说,现在微软.NET在用户界面方面还没有重大改变,今后PC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安全可靠,人类的自然语言会集成到不同的应用当中去。比  相似文献   

11.
微软副总裁李开复要跳槽Google,引致两家公司对簿公堂。案子还在排期候审,但原告微软先占上风,取得了法庭颁布的临时禁令,使李开复无法顺利就任, 以履行其“Google中国业务主席”的职务。今天IT行业的竞争白热化,正所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据法庭文件显  相似文献   

12.
留声机     
微软只是“搜索爱好者”。——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调侃微软搜索引擎Bing。  相似文献   

13.
印象     
木木 《现代计算机》2008,(11):106-106
客人:“服务员,昨天同样的价钱,你给我的这份炒鸡比今天的多一倍,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有人关注李开复离开谷歌,只因双方是成功企业、成功人士,这纯属“明星无小事”的八卦视角。重要的是要明白成功何来。更重要的是:国内IT从业者,当学习开复好榜样。  相似文献   

15.
人物     
李开复“叛逃”微软Google中国浮出水面在Google中国掌门人传闻不断之际,Google最终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Google在美国东部时间7月19日宣布,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在中国设立产品研发中心,由原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出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并负责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网络世界》2010,(9):16-16,18
2009年9月高调辞去Google大中华区总裁一职,2010年9月8日在Google中国的马路对面高调庆祝创业公司的周年庆。此人就是李开复。“一年前的今天,只有我一个人单枪匹马,是个光杆司令。”在创新工场一周年庆生会上,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感慨万分。  相似文献   

17.
事件     
《互联网周刊》2005,(32):6-6
李开复暂时解禁,TD-SCDMA外场测试结果尘埃落定,永乐国美“歃血为盟”,数据  相似文献   

18.
超越云计算     
2008年的10ff,谷歌举办了一场关于云计算的内部研讨会,当时只有三位嘉宾做了主题发言:一位是谷歌全球副总裁Alfred Spector,一位是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另一位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当时大家都在谈云计算,而张尧学却“不识时务”地谈起了“透明计算”。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微型计算机》2009,(1):176-176
“搜索引擎最大的问题仍然是‘竞价排名’。” 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在央视调查搜索引擎虚假广告信息后强调指出。  相似文献   

20.
杀入手机终端市场显然不仅仅需要勇气,悲观者如李开复,做出“互联网公司做手机大多数会失败”的预测就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