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赵静  任红霞 《染整技术》2020,42(2):43-46
探讨羽绒服钻绒的原因,并优化羽绒服制作工艺以解决钻绒问题。研究了设计结构、面料、填充物、缝纫纱线、缝制用针以及缝制工艺等因素对防钻绒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实验,找到改善羽绒服钻绒的关键控制点,科学有效地达到更高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羽绒、羽毛结构特征的研究,分析了羽绒服装出现钻绒现象的机理,结合对织物钻绒性能检测的方法。提出了羽绒服装防钻绒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睿  刘静静  肖红 《纺织学报》2014,35(6):115-0
针对羊毛防寒服针眼处的钻毛现象,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参考 GB/T 12705-2009《织物防钻绒性实验方法》中织物防钻绒性实验方法,测试在不同的缝纫加工条件下,从织物面料和针眼钻出的羊毛量。利用 SPSS 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统计量分析和方差分析,求得优化的缝纫工艺参数组合,同时探讨各缝纫条件对针眼钻毛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羊毛防寒服,最优的缝纫工艺组合为选用9号圆头机针,缝纫线线密度为14.8tex×3,针迹密度为9针/3 cm;机针号与缝纫线线密度对针眼钻毛量的影响显著且程度相当,而针迹密度对针眼钻毛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未覆膜/未涂层织物结构中织物组织纱线线密度、经纬纱密度、面料面密度等因素对羽绒面料防钻绒性能的影响,收集12种面料,对织物结构和防钻绒性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得出结论如下:织物组织对织物钻绒性有明显影响,斜纹织物防钻绒性好于平纹;影响平纹织物防钻绒性的结构因素重要性排序为紧度>面密度>经向紧度>经密>经纱线密度>纬纱线密度>纬向紧度>纬密;影响斜纹织物防钻绒性的结构因素重要性排序为经向紧度>纬向紧度>紧度>纬密>面密度>经密>经纱线密度>纬纱线密度;织物紧度对羽绒面料的影响较大,斜纹织物控制羽绒面料紧度在90%左右,有助于提高羽绒面料的防钻绒性。  相似文献   

5.
文中对标准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GB/T 12705.2—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转箱法》和FZ/T 73053—2015《针织羽绒服装》中防钻绒性试验方法中的试样制备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改进并对防钻绒性评价进行总结。改进后简化了试样制备步骤,试样袋两侧不会存在钻绒现象。指出了GB/T 14272—2011,GB/T 12705.2—2009以及GB/T 12705.1—2009,考核的是面料或者胆布,而FZ/T 73053—2015考核面料、胆布和缝纫工艺,且不同标准对应的防钻绒性评价规则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GB/T14272-2011《羽绒服装》标准中,取样方法、试样袋封闭处理方法、羽绒质量选取等防钻绒性能的测试方法中存在适用性不足现象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羽绒具有特殊的绒丝结构,蓬松性、保暖性极佳,因此人们在冬季,或者寒冷地带,羽绒制品为首选的防寒保暖服装,广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但由于羽绒制品存在面料钻绒的问题,一直影响其进一步发展。通过对钻绒机理及成因的研究,从工艺上探讨了防钻绒的几种保护措施,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开发出了一整套免缝防钻绒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8.
刘刚 《中国纤检》2007,(5):47-48
对羽绒服装质量投诉中,消费者较为关注的异味、色牢度、钻绒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羽绒服生产企业在防钻绒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羽绒制品中,防钻绒性能、透气性与耐水洗性能均满足检测标准要求的面料很少,导致羽绒面料品种单一,羽绒制品多样性也受到限制。通过在羽绒面料上复合一层由聚碳氟烃纳米纤维技术制成的防绒膜,研究面料覆膜前后防钻绒与透气性、覆膜面料水洗前后防钻绒与透气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了碳氟烃聚合物纳米纤维材料制成的防绒膜,防钻绒性明显得到提升,透气性与耐水性能仍能满足检测标准的要求,有效解决了羽绒面料品种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轻型羽绒服兼具了保暖、轻便、时尚等多重性能,以轻型羽绒服的钻绒问题作为切入点,调研了当前轻型羽绒服的缝制工艺,分析了含绒量、面辅料及制作工艺对轻型羽绒服防钻绒性的影响,从面料结构设计、缝制工艺、充绒工艺及缝制手法等方面给出了轻型羽绒服防钻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羽绒服装的钻绒机理及影响羽绒服装钻绒的因素,分析了现有羽绒钻绒性的测试方法及其局限性,提出一种成衣钻绒性能测试的方法,为消费者选择防钻绒性能良好的羽绒服以及为生产企业更好地控制钻绒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GB/T 14272-20l1《羽绒服装》、GB/T 12705.1-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摩擦法》、GB/T 12705.2-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转箱法》和EN 12132-1:1998、BS EN 12132-1:1999、DIN EN 12132-1:1998《羽毛和羽绒织物防钻绒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摩擦法》等测试标准中织物防钻绒性检测方法进行试验比较、分析和探讨,对检测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总结,并为企业生产及质量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隽 《毛纺科技》2015,43(4):26-28
以锦纶6为原料,通过不同的组织设计、加工方法和工艺,得到不同的超细锦纶羽绒面料,研究了锦纶纱线单丝数、经纬密比值、染色加工方式、后整理加工工艺等对面料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加工方式和工艺条件,从而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和参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超细锦纶面料纱线单丝数的增加,羽绒面料撕裂强力和防钻绒性能随之增加;同规格的面料,经纬密度比越接近1∶1,撕裂强力越大,滑移越小,防钻绒性能也越好;染色加工中,采用溢流染色机绳状染色较经轴染色机平幅染色面料的防钻绒效果较好、滑移较小,撕裂强力也较好;采用相同细度的纱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水性PU胶整理较其他的后整理加工方式,面料的防钻绒效果和撕裂强力较好、滑移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
介绍目前羽绒服面料防钻绒性的一些主要的试验方法以及羽绒服装的洗后外观测试情况,并给羽绒服生产进行漏绒方面的质量把关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内衣缝纫的品质要求,织物、机针、缝纫线和缝纫机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在缝纫时要注意缝纫参数的选择,如针杆要根据所用的缝纫线、面料的厚度来选用,针尖尽量使用小、中号的圆嘴式针尖,缝纫线主要使用涤纶和棉包芯线,缝纫机主要采用平台式、简式或整体式,同时可使用电脑全自动缝纫机以适应特殊部位的缝纫需要.缝纫的其他参数,如缝纫线的张力要根据缝纫面料、缝纫线和缝纫机而定,张力应尽量小以便更好地成圈和具有更佳的线迹外观.线迹类型主要采用300类的双线平缝、400类的双线绷缝、500类的包缝和600类的装饰绷缝,针脚密度为5~6针/cm.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羽绒服装防钻绒工艺优化过程。研究了纱线细度、密度、含绒量、缝制用针、缝制工艺以及充绒工艺等因素对防钻绒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测试了成品羽绒服装的钻绒性,结果表明:工艺优化后,羽绒服装钻绒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达到了服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
解决针织面料缝制问题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 《针织工业》2005,(2):54-57
针织面料的缝制存在着面料间的移位、缝合处缩皱、面料上出现牙痕、面料滑动、针织组织脱散以及弹性织物的弹性保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缝纫机配件和缝纫工艺的选择两方面入手,一一提出解决方法,如不同特点的织物选择不同的压脚、送布牙和缝针,弹性织物对缝纫线及线迹种类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18.
探讨影响棉/木棉混纺防羽绒织物的防钻绒性和手感的因素。采用棉/木棉混纺纱和纯棉纱以不同后整理方法试制了5种防羽绒织物,测试了各防羽绒织物的防钻绒性、弯曲性能和剪切性能,并分析了织物防钻绒性的影响因素及弯曲性能和剪切性能与织物手感间的关系。试验发现,14.6 tex棉/木棉混纺纱与11.7 tex纯棉经纱交织的防羽织物具有较好的防钻绒性,并且织物弯曲刚度低、手感柔软、布面细洁,隔离螨虫效果达90%以上,应用价值较高。认为:棉/木棉混纺织物的防钻绒性与木棉纤维的低线密度紧密相关。目前的防羽后整理工艺对提高织物防钻绒性能有限,从纤维原料和织物结构入手可以大幅度提高织物防钻绒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一次成形织造技术在防羽绒面料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合理的产品尺寸设计、组织结构设计、织造工艺和后整理工艺,实现具有格状填充腔体的无缝防羽绒面料的织造,为家用羽绒制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无缝格状防羽绒面料具有一定的防钻绒效果,且透气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服装实际发生的钻绒性能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国内羽绒服防钻绒性测试方法主要针对的是羽绒服面料,对服装的缝制工艺并没有关注.提出了改进羽绒服防钻绒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