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20CrMnTi钢制造的钻机齿轮,技术要求为渗碳层深0.8~1.2mm,齿轮表面硬度HRC58~62,心部硬度HRC30~35。热处理采用气体渗碳后再用箱式电炉加热淬火。 渗碳齿轮的寿命主要取决于齿面的耐磨性及齿心部(一般指齿高的2/3处)的冲击韧性。要达到上述硬度及性能要求,表面渗碳层必须在淬火后得  相似文献   

2.
在930℃下对20MnCr5钢齿轮进行常规真空渗碳热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探针和显微硬度计等研究了渗碳层的显微组织、元素分布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渗碳层表层组织由高碳针状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组成,随距表面距离增大,针状马氏体向板条马氏体转变;渗碳层中还析出了条状富铬碳化物和球状富锰碳化物,碳化物呈弥散分布;渗碳层表面硬度为860 HV,远高于基体,随距表面距离增大,渗碳层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某减速器齿轮齿面的硬度、耐磨性能,增加其齿轮部件的寿命,采用将齿轮部件置于930℃左右的具有一定碳势气氛下进行渗碳,气体渗碳后进行淬回火处理,研究了此工艺制备的渗碳层的硬度、显微组织及基体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渗层碳化物1级,马氏体+残余奥氏体1级,心部组织2级,碳化层平均硬度61.5 HRC,以上数据均超过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准贝氏体钢渗碳特性及冲击磨损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准贝氏体钢渗碳特性及渗层冲击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准贝氏体钢渗碳后空冷,渗层最外层组织为高碳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无碳化物及石墨相析出,心部组织的准贝氏体。  相似文献   

5.
图1所示零件为棘轮渗碳件,材料20MnVB钢。技术要求:齿面渗碳层深0.7~1.2mm,齿面淬火硬度HRC50~55,内孔面硬度HRC22~28,变形量<0.046mm。  相似文献   

6.
大家知道,渗碳过程中最难控制的参数之一是表面含碳量。当表面含碳量过高时,就会形成大量的碳化物、残留奥氏体及贝氏体等有害机械性能的组织,形成太厚的过共析层,使齿根疲劳强度和冲击韧性大为下降,并且齿角容易崩裂,磨削时极易产生磨削裂纹。所以渗碳时不希望出现过共析层。但是,当表面含碳量过低时,淬火后齿表面易形成非马氏体产物,从而降低了齿表面硬度和有效渗层的深度,使耐磨性大大降低,直接影响使用寿  相似文献   

7.
通过宏观和微区形貌检查、磁粉探伤、化学成分、能谱分析、金相组织检验和显微硬度测试,对01型变速箱差速器齿圈表面剥落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齿圈的渗碳层中存在不合格的碳化物,加之有效渗碳层较浅,基体心部硬度较软。在强喷时,喷丸会直接冲击齿圈表面,导致剥落掉块失效,并给出了必要的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厂生产的拖拉机液压高压油泵齿轮(见图1),是轴齿轮,轴上有花键,模数较大(m=5),齿数少(8个齿),齿顶尖窄(图2)。材料为18 CrMnTi,要求渗碳层深度0.9~1.5毫米,表面硬度 HRC 60~63,心部硬度 HRC 31~47,金相组织要求(按原一、八机部颁发的渗碳齿轮金相标准评级)碳化物≤5级,残余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H10Cr4Ni4Mo4V钢经渗碳热处理后,渗层表面硬度值的大小及均匀性对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渗碳表面硬度低或极其不均匀的情况下,其疲劳寿命远远低于渗层表面硬度高且均匀的试样寿命。在渗碳热处理时,渗层表面硬度值应控制在60.0~65.0HRC,且同一零件硬度差不大于2HRC。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种齿轮钢20CrNi2Mo、17CrNiMo6、20CrMnMo进行渗碳及热处理,研究了不同渗碳时间后3种钢的表面碳含量及热处理前后的渗层硬度和组织。结果表明:3种钢的合金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20CrMnMo钢、17CrNiMo6钢、20CrNi2Mo钢,合金系数越大,相同渗碳条件下表面碳含量越高;高温回火前3种渗碳层的表面硬度均在45HRC以上,回火后均有所降低;高温回火前渗碳层的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等非平衡态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