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综采工作面末采工作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寺河矿大采高(6.2m)和超长工作面(300m)的显著特点,利用煤矿顶板动态仪、综采压力记录仪、活柱下缩量以及宏观的矿压显现现象等方法对末采阶段主撤巷道围岩变形和垛式支架工作阻力进行现场观测,分析研究了主撤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其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主撤巷道压力分布呈现出中部最大、下部次之、上部最小;主撤巷道在距离工作面19m开始受工作面超前支撑压力影响,约5m时影响最为剧烈,需在此之前加强对巷道围岩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4.
5.
6.
以李家湾煤矿12401浅埋大采高工作面为背景,通过矿压数据及矿压显现综合分析,得出12401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及周围来压步距,来压强烈,且周期来压期间伴随有100~200 mm的立柱下沉;通过对支架适应性分析,得出12 000 k N工作阻力的支架在实际回采过程中偏小,支架支护性能差。并提出了整改意见。研究结果对于该矿及周边类似矿井安全回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煤壁片帮严重等技术难题,以鸡西矿业集团杏花煤矿东采区30#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为例,采用现场实测与理论力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采场顶板岩层的运动规律、采场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和工作面支架—围岩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保证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浅埋深大采高坚硬顶板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关岭山煤矿15#煤层埋深浅、采高大、顶板坚硬的实际生产条件,通过现场监测,对关岭山首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顶周期来压呈现明显但不强烈的特点,平均动载系数为1.33,周期来压步距5.62-24.35 m,离散性较大,平均14.19 m,断层影响期间,来压时的影响范围增大,工作面支架阻力处于高位波动,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14 m左右,支架初撑力控制较好,基本能够满足对顶板控制的要求,支架额定工作阻力选型合适,能够对顶板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某煤矿深埋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软件UDEC2D模拟研究了顶板的垮落形态、煤壁稳定性情况,并通过现场实测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巷道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阻力。结果表明:上覆岩层垮落带高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与埋深关系不大。煤壁的稳定性受采深影响较大,采深增加后煤壁及端面破坏均为拉坏。 相似文献
10.
11.
浅埋煤层超长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的规律,以及工作面长度增加到300 m以上时的矿压显现特征,得出了分段来压现象明显、来压有大小周期之分、采动影响波及范围广、老顶初次破断具有不对称性、顶板运动有沿煤壁切落特征、老顶周期性破断首先发生在工作面中部等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监测山西某矿高瓦斯突出区域大采高工作面支架受力状态分布、顶板来压强度及支承压力动态变化等状况,为大采高岩层运动破断对工作面瓦斯涌出影响提供依据,对大采高工作面支架阻力、单体柱支护阻力及煤体支承压力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大采高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应力集中系数更高,支承压力峰值距工作面距离更近,来压期间靠近工作面端面处的煤体受挤压及破碎程度更高且随着工作面继续推进支承压力值又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3.
牛山煤业3201工作面煤层为较软煤层,工作面斜长较大,顶板运移和采动应力分布有别于短工作面.通过在现场布置测点,进行矿压显现规律的观测.深入分析了超长工作面顶板运移、矿压显现的特征,为采场顶板管理和巷道支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结合长平煤矿首采工作面的生产实践,针对长平煤矿第二个大采高工作面的地质条件,通过现场观测及理论方法,详细地研究了开采时工作面及其4条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观测结果表明:老顶初次来压发生在39.8~43.5m期间,平均来压步距41.8m,来压动载系数1.21,来压影响距离平均6.55m;老顶周期来压步距在18.1~28.8m之间,平均23.7m,动载系数平均为1.12;靠近工作面的43051巷和43053巷收缩量较大,而43055巷和43052巷收缩量较小;在超前工作面100m左右时开始出现离层。研究表明,该工作面选用的液压支架较为合理,能够适应顶板来压及地质条件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大采高综放开采技术增加了割煤高度和放煤空间,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和围岩控制必然不同于普通综放工作面.根据某大型矿井9号煤层的赋存特性,对9304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进行现场观测,并分析矿压数据,研究了9304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和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