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6)
<正>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完整的人"和合格的公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教我们孝敬长辈、关爱兄弟。学习《弟子规》是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抓手,它能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2)
高中生在文化学习上有着开阔的视野,学习大量的优秀美术作品,不仅可以丰富文化知识,还对艺术观、审美观的完善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高中文化课占据的比例较大,在面对文化课带给学生压力时,将一周一次的美术课作为缓解学生压力的课程很受欢迎。美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审美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在讲解美术时,教师除了要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外,还需要开动脑筋,使用辅助教学工具,上好美术课程。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1)
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仅仅是思维活动的中介与平台,学生进行操作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能够脱离实物进行思考和想象。设计动手操作活动时,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或合作)的探索,在动手操作中作出猜想、获得发现,发展数学思维,建构数学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结合"圆锥的体积""镜子改变了什么"和"平行四边形的判断"的教学片段,说明操作与思维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湖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与实际项目的结合,从选题、组织、小论文、调研、交流、制图、汇报、答辩、归档等多方面的教学控制,体现了毕业设计与实际项目的有机融合对本科建筑学专业教学、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
伴随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新课程理念的科学引导,得益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得益于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从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给教育改革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中语文教学有机融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了高中教学质量的极大提升。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就融合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进行科学分析,并就发挥可视化教育功能提出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以有效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4)
<正>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对人的塑造,塑造有道德、有灵魂的真正的人。语文教学更是担负着这样的使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课堂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多渠道、多途径、多方法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渗透教育。一、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的渗透教育据粗略统计,一个学生一天在课堂接受教育的时间约为5小时。而且,学生几乎每天都要上一节语文课。如果语文教师仅仅把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看待,就词句教词句,就语法讲语法,就工具给工具,这就不仅是教法上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4)
语文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而阅读教学的质量就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在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呢有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解疑化难、与时代最新信息融通、拓展训练、开发智能等多方面的优势。但"整合"不是简单的柔和,而是科学的迁移,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方式、空间、课外阅读等几个渠道的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达到对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学习能力的提升、实践能力的培养、阅读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4)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德育工作在幼儿时期占有重要地位,教师的教养观念与教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幼儿教师,要利用幼儿模仿性强以及可塑性大的有利时机,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英语方面的知识、技能、能力等,更重要的是渗透德育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平时的生活中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