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调查山地木板壁民居对重庆夏季湿热气候的适应性,选取当地典型木板壁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实测。结合当地建筑特点及居民生活习惯,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APMV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木板壁民居夏季依靠自然通风显著改善了室内热舒适度,夏季典型日APMV达Ⅱ级以上的约占65%。传统木夹壁民居在热环境营造上响应了当地气候特点,具有较好的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居的传统生态建造经验与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巴渝地区因特殊的地形与气候,传统民居在热环境的营造上有自身的特点。以重庆江津区龙塘村夯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测量的冬季室内热工参数为基础,运用软件模拟分析,对民居全年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发现夯土墙对改善夏季热环境更为有利,夯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远比夏季差;民居建筑中阁楼空间在调节室内热环境方面作用显著,具有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徽州地区两栋典型民居冬季室内温度、湿度进行连续测试,通过对比徽州传统民居与现代民居室内热湿条件,考察了不同功能区域室内湿环境及热舒适性。结果表明,传统民居冬季室内处于潮湿及非常潮湿等级,相对湿度值高于现代民居,但传统民居室内湿度日较差小于现代民居,室内湿环境稳定性良好;传统民居与现代民居室内外含湿量相关性系数均高于0.8,室内湿环境对室外湿环境响应明显;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传统民居厅堂、厢房热舒适时间段占比分别为7.36%、8.77%,冬季室内热舒适性差,建议采用局部采暖设施。  相似文献   

4.
银川典型季节传统民居热环境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具有代表性的银川郊区传统生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冬季对该建筑进行了温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平均辐射温度以及室内热舒适度等热环境参数的测试.整理分析测试数据发现:银川市冬季寒冷,太阳辐射充足,传统生土民居建筑冬季室内温度较低,室内热舒适性较差,室内的高湿是造成低温的主要原因.针对银川传统生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现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一幢典型传统民居进行为期一年的室内多项环境参数现场测试以及连续监测,从舒适性角度对民居室内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徽州传统民居具有"冬冷夏凉"特性;夏季自然通风、遮阳以及隔热性能良好,其室内热环境较为适宜;冬季防寒保温及密闭性效果不佳,其室内热舒适性差;过渡季(春、秋季)室内热环境较好,人体热舒适性好。徽州传统民居室内具有较好的声环境,但是光环境不佳,大部分时段不能达到现代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6.
分析浙江省夏热冬冷地区的居民生活习惯,针对夏季炎热气候条件,对湖州地区有代表性的传统和新建民居的夏季室内外环境进行连续测量,并对比新旧两种模式民居的室内环境差异.传统民居应对夏季炎热潮湿气候的主要手段是风压通风和夜间散热.利用轻质墙体快速散热以及天井的通风调节,传统民居除了在午后时段室内舒适性较新建民居差,在全天其他时段的热舒适性都优于采用砖混结构的新建民居.在新农村建设中,农居应对气候设计应该着重注意遮阳设计、内院设计、室内通风设计及围护结构材料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建筑热工学层面以天井热压通风原理为影响因子,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测.由于传统评价标准所涵盖的室内热环境影响因素有限,测试结果与人体实际热舒适感存在偏差.选用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07730为测试标准,首先结合徽州传统民居中天井的平面组合形式及其基本构成,对天井的通风降温原理进行定性分析.其次运用INNOVA 1221仪器对当地典型的"一屋一井"式传统民居内不同位置房间的预计平均投票数值进行实测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室外环境条件下靠近天井侧房间的热舒适度显著高于远离天井侧的房间.天井对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调节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鲁西南地区既有农宅建筑室内热环境差,且长期没有得到改善.通过实测典型农宅室内热环境和两种优化改造设计方案模拟对比分析得出:鲁西南典型农宅冬季室内平均空气温度1.15℃,室内壁面平均辐射温度-2~1.5℃;夏季室内平均空气温度28℃,屋顶内和南墙内壁壁面平均辐射温度36.8℃,最高值39.6℃.优化改造后的农宅冬季室内平均温度比原始房分别提高了1.8℃,3.5℃,夏季分别降低了7℃,14℃,仅通风双层隔热屋顶夏季可降温4.3℃.屋顶、南墙和北墙墙体热工性能是改善农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的重点,夏季屋顶通风和南向遮阳是关键.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该地区农宅宜居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邯郸广府古城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特性,选取广府古城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和新建民居为研究对象,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进行室内外热环境参数实测的同时对居民开展热舒适问卷调研.掌握广府民居热环境现状,明确居民对热环境的需求特性.针对传统民居围护结构性能差、舒适性低及新建民居空间布局不合理、能耗高等问题,提出相对应的优化改造对策,为广府民居居住环境改善以及古城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银川地区某户住宅为例,在高层保温住宅中分别实测了夜间通风和全日封闭状态下,室内多数房间的全日周期温度、湿度数据,依据标准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气象数据的获取及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指标的计算和确定方法。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温住宅在夏季非极端高温天气下,热湿环境处于Ⅱ级舒适区;夜间通风能使住宅部分时间处于Ⅰ级舒适区,能有效降低室内湿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草砖建筑热工性能和室内热环境,选取汤原县一草砖建筑和当地典型砖混民居进行冬季室内外热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砖混建筑,草砖墙体具有保温节煤、调节室内湿度的作用.但草砖墙体内表面温度振幅较大,在夜间墙体壁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温度,易形成冷辐射.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地区办公建筑为重点研究对象,结合实测方法,选取北京地区办公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板翅式及转轮式显热回收装置及其系统为实测对象,分析了室外温度、风速等因素对热回收装置的热效率、降低新风能耗的贡献率以及全年运行能耗的综合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板翅式显热换热器在北京地区冬季采暖期使用时,当迎面风速vy1.5 m/s,显热效率η=60%~70%,可降低新风能耗50%以上;而板翅式及转轮式显热回收装置在北京地区夏季的可适应性较差,绝大多数时间η低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60%.  相似文献   

13.
夜间通风是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有效方式,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夜间通风用于办公建筑的研究,然而关于夜间通风在居住建筑中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墙体的蓄热作用,夜间通风不仅能改善夜晚通风时段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以改善白天非通风时段的室内热环境,但是对这两个时段的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潜力是不一样的,将按照通风时间的不同,将一天分为“通风时段”和“非通风时段”,通过TRNSYS软件建立了居住建筑自然通风的模型,分别研究夜间通风对这两个时段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潜力,重点考虑了围护结构参数、换气次数、通风时间以及墙体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庭院式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主体和精华,具备良好的自然采暖和空调效应,但因种种原因,对庭院这种“冬暖夏凉”热工性能的研究依然处于定性阶段,在系统地分析了庭院夏季的动态热过程各相关因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庭院空气温度分布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给出了定量化分析并通过实测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以皖南传统民居天井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遮阳、通风和采光三方面分析了皖南民居天井在夏季隔热和冬季保温方面的固有特点,并着重于提出通过天井改造以提升室内热环境舒适度的措施.并且在一系列的手段中,综合选择运用可以适用于各个季节的天井改造措施,为皖南民居天井改造的进一步研究与具体实施提供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佛山东华里民居热环境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山东华里清代民居进行热环境实测,揭示了岭南典型传统民居具有夏季"自然空调"效应。结合实测数据分析,提出在无主动能源辅助的条件下,街巷布局、天井空间、高敞厅堂、通透的隔断是岭南传统民居适应南方夏季湿热气候的有效手段,可为今天的建筑被动节能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关于对公共建筑舒适性空调温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公共建筑空调的热舒适性的现状 ,指出了人们在公共建筑的热舒适受人体衣着薄厚及室内外温差的影响 ,阐述降低公共建筑的室内空调参数标准和改变空调温度的设定值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建筑节能举措 ;提出公共建筑夏季、冬季空调温度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8.
对寒冷地区(B区)两户典型农村居住建筑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数据实测,结果表明:滨州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舒适性较差,厨房、浴室室内湿度偏高,热环境现状不理想;冬季室内预测和实测热中性温度分别为16.9℃和5.9℃,居民热可接受温度范围为8.5~18.5℃.针对该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地区人体热舒适与热适应现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考察不同季节人体对室内热环境的适应性和冬季外窗冷辐射对人体局部热感觉的影响,对哈尔滨市冬季、春季采暖期间教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感觉及热舒适进行现场调查.在对环境参数进行测试的同时,对受试者的热感觉进行主观调查.结果表明:冬季室内热中性温度与测试期间室内平均温度接近,春季采暖末期热中性温度明显低于室内平均温度.靠窗组受试者的局部冷感觉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者.人体肩部和后背更易感到冷,头部更适应冷环境.在偏暖的环境中,冬季比春季人们更容易感到热.说明人们对哈尔滨漫长冬季的室内热环境和寒冷的室外气候已经充分适应,冬季室内温度过高,人们会感觉更加不适.宜充分利用人对热环境的适应性适当降低冬季和春季采暖末期室内温度,既舒适又节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CFD模拟方法,分析夏季工况下对室内排风进行再利用的主动通风式高效保温隔热外墙的传热过程,并对墙体内空气间层的速度与温度分布展开讨论.比较研究了不同空气间层通风量与外墙面温度对墙体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墙体具有很好的隔热特性,运行过程中能通过流动空气层带走90%以上的传入热量;同时空气间层能有效降低内侧墙体温度,利于减小室内墙面热辐射,改善室内舒适度;增大墙体通风量能显著提高墙体热阻,增强墙体隔热性能.通过拟合分析得到了空气间层平均风速与墙体热阻值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