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针对目前城市住区文体配套设施建设状况,探讨规划设计如何满足居民对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并重新审视有关住区规划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居住小区步入老年型住区的行列,然而现有大部分住区的环境设计却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休闲需求.以即将进入高速老龄化阶段的济南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及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老年人对休闲空间的需求,从而对济南老年型住区户外休闲空间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济南未来的住区环境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住宅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本文从广阔的角度认识景观的内涵,及在景观构成元素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住区景观设计的目的,并根据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分析并提出住区景观设计应该满足人们五大需求--人的最低层需求是生理生存需要,顺次向上为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住区景观的营造也应该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以保证住者的身心健康,为社会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将保障性住区紧密融入城市为主要目标,提出了依托配套设施建设使“住区成为街区”的路径,并据此讨论了保障性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的四大策略,旨在为今后保障性住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社会对人居环境的需求变化入手,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阐述了绿色住区的科学含义,指出当前我国城市住区的建设正朝着绿色化、智能化、规模化和郊区化的社会形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飞 《商品与质量》2011,(S7):256-257
随着高房价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经济型的住宅作为首选目标。同时,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型住宅的规划要贯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功能为核心,营造尺度宜人的交往、活动、居住空间。规划效果要让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感受到住区的品质与便利,找到自豪感与归属感。户型设计要把握人在住宅内各种行为活动的规律,充分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要把适应性、灵活性、可变性的设计理念应用到户型设计当中,才能满足现代生活多元变化的居住需求。  相似文献   

7.
解放至今淮安市主城区的住区建设大致经历了起步、缓慢发展、加速发展三个阶段,同时住区的空间分布基本呈圈层状向外扩展,住区开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此外,淮安市主城区的中、高密度住区也由最初主要集中于主城中心,逐渐演变为在更大的城区空间相对均衡的分布,而以"产城融合"、"智慧宜居"、"绿色文明"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住区必将成为淮安市未来住区建设的主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建设与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接踵而至的城市问题也应受到人们重视。而住区是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占较大比重的场所,因此,通过对住区中"陌生人"的交往现状及其共处的景观环境进行研究,结合调研分析,试图探索增进"住区陌生人"交往的新交往共享环境设计的理论依托,提出创新空间,设计具有本土特色和更完备的人性化景观,更新交往方式,构建住区景观环境中的情感空间,期望城市住区向更宜居、更和谐舒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村镇住区是为农村居民提供的满足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要求的复杂综合体称之为村镇住区,是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最基本的功能为居住要求.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成为国内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话题,和我国现阶段重大的历史任务.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规划师、建筑师对于村镇住区的规划更多的依然是对于村镇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关注,而较少将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因素融入村镇住区规划之中.在偌大的国土范围内,各地气候条件和地域特色不尽相同,关中地区称为关中平原又叫渭河平原,地处陕西省中部,北接黄土高原南抵秦岭,包括西安、渭南、铜川、咸阳、宝鸡五市和杨凌区.对这里的典型村镇住区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村镇住区不符合生物气候条件的规划设计问题.从村镇规模选址、规划布局、住宅选型、环境景观、基础设施规划五个方面,对关中地区村镇住区进行模式化研究.探索关中地区村镇住区规划建设在生物气候条件影响下的应对策略,为村镇住区的绿色、舒适、宜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安置型住区的建设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传统邻里社会关系的解除和新住区关系的重构,带来了住区邻里关系淡化,整体认同感下降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城中村安置型住区概况和现状的基础上,得出居民户外交往行为规律和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现存的问题,进而提出功能完善、共享庭园打造、文化再现、经济节约等城中村安置型住区户外交往空间景观设计策略,以期为城中村安置型住区户外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坑塘废旧闲置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现阶段开展的村庄整治中,对村庄住区内部废旧坑塘的整治十分必要,并且效益明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农村住区内部废旧坑塘的整治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出了在不同情况下所适用的几种模式,并对沈阳市吴三家子村住区内部废旧坑塘整治的经验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住区是城市居住功能的核心载体。伴随城市的用地拓展和社会变迁,住区类型日益细化和分化,对应的开发模式也从早期单纯的居住用地开发走向融入更多商业、文娱等功能的综合性住区、居住街区建设。城市住区的发展与演替受全球化竞争、用地功能调整、配套设施建设、住房政策改革、环境变迁、人口变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呈现衰退、复兴、增长等不同景象。与之相应,住区的分化与融合也成为住区规划与建设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住区空间模式逐渐解体,大面积封闭式的住区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瓶颈。从历史发展纵轴上分析国内外住区空间模式演变过程及存在原因;结合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以多学科视角横向研究我国住区空间模式及设计要点,提出大开放、小封闭的住区空间模式,为我国住区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住区规划设计应具有超前意识,以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居住生活水平,本文对昆明佳小我的规划作一简要介绍,把我们在设计过程中的设想及相应的处理献之于读者。  相似文献   

15.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当前我国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配套设施作为保障性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应普遍滞后与低效,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制约了民生保障目的的实现。从居民主体需求出发,并以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例,探索了保障性住区配套设施建设情况评估流程,并据此确定了评估因子及其权重,初步构建了保障性住区配套设施建设评估模型,研究成果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住区规划的演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现在对于住区规划要着重策划,规模上应有小型倾向,同时要注意道路交通组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绿化环境和水环境是住区景观环境中两个重要的生态因子,良好的绿化与水体的结合创造了住区优良的景观生态环境。文章对居住区环境中如何利用绿色技术对绿化环境和水环境进行生态化建设进行探讨,以提高住区自我维护、自我更新的能力,创造与自然健康共存、高品质的住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灰色关联度耦合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农村生态住区建设因子级配及影响贡献水平,建立了基于建造为主分量,以建造、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为子系统的农村生态住区建设复合系统,各子系统间存在协调耦合影响,分析了建造-资源、建造-经济、建造-环境和建造-社会各子系统间耦合影响和贡献机理。建立了基于邓氏灰色关联度的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测度模型,运用Matlab7.0编程计算了堰河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程度为[0.63,0.69],处于磨合耦合阶段,系统间的相互贡献和影响程度不高,规划设计耦合协调较好,建造实施耦合度大幅降低,运营和维修耦合呈上升趋势。通过运用耦合模型计算系统贡献水平,可有效指导农村生态住区建设项目决策。  相似文献   

19.
人车混行住区宅间空间设计与儿童的日常室外活动密切相关.本文从人车混行住区宅间的功能分区、宅间路组织、单元入口细化设计、绿化设计等方面归纳总结了现有住区宅间设计模式、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儿童友好视角提出了改造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住宅人居环境的各个组成中,自然光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与人们的生活起居以及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而科学评价是人居环境学听科学问题,要达到住区光环境的充分的合理的利用,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住区从居光环境的变化特征进行模拟与描述,以保证规划与设计的合理性与完整性,从而达到人居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江南新苑住宅小区的住区光环境的模拟和描述,对居住区人居环境的科学评价做了实践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