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模拟电荷法对普通导体避雷针及绝缘管型引雷针在雷云电场下所形成的电场进行了计算,并通过对二者的计算比较,认为绝缘管型引雷针所形成的空间场强大于普通避雷针所形成的空间场强,绝缘管型引雷针的引雷能力比避雷针的引雷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雷击模拟实验的条件,给出了带绝缘套管的避雷针的模拟实验结果,提出了带绝缘大套管的避雷针引机理的解释,其机理是空间电荷使电场增强的作用。通过2个模拟实验,验证了带绝缘套管的避针引雷机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模拟试验表明:目前大量使用的接闪器为一根针的避雷针,其引雷效果并非最佳。当接闪器的针数达到一定值时,其引雷效果明显改善。当伞状导体消雷器针数处于某一值时,其电晕电流最大,当然其消雷效果也应最好。这样就把有良好接地性能的伞状导体消雷器与避雷针统一了起来,同时达到了最佳消雷器和最佳避雷针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1 导体消雷器的特点 导体消雷器是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新型防雷害装置, 它通过本身的结构功能,可以改善雷云电场在消雷器附近空间的分布状况、当雷云电场接近时,消雷器的多根导体尖端上产生异性电荷,与雷云电场相互作用,将雷电先导首端电荷予以中和,从而消除发生在消雷器附近的下行雷电先导的发展,并抑制绝大部分上行雷电先导的形成,使其不致形成对地雷击.这就是导体消雷器的主要特点.它与传统的避雷针(线)是完全不同原理,导体消雷器是主动去消除雷电和驱雷,雷击可以避免,而传统的避雷针(线)是主动去迎雷、引雷,雷击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5.
当一个雷击以几十手安到几百平安的电流向地面轰然而下时,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自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对防雷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避雷针、避雷带、放射元素避雷针、高脉冲针、动力球针(属导体引雷类型)和半导体少长针消雷装置(SLE)(属消雷类型)。建筑物的落雷频率,一般由近似公式N≈3×10-4H2表示,即年雷击数与建筑物高度平方成比例,这是高层建筑必须比一般建设物更加重视避雷的重要依据。目前,以导体引雷的避雷针和避雷带等方式虽然在现代防雷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但避雷针和避雷…  相似文献   

6.
从消雷器所形成的空间电场探讨其防雷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模拟电荷法对避雷针及消雷器在雷云电场下所形成的电场进行了计算。通过两者计算结果的比较,认为消雷器所形成的空间电场的最大场强低于避雷针所形成的空间电场的最大场强,且消雷器所形成的空间电场分布比避雷针所形成的空间电场分布均匀,因而消雷器比避雷针不易遭受雷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行经验表明,半导体多针系统与避雷针没有本质的差别,即半导体多针系统和避雷针一样,也是引雷作用是主要的,本文着重从理论上阐述半导体多针系统的消雷理论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运行经验表明,半导体多针系统与避雷针没有本质的差别,即半导体多针系统和避雷针一样,也是以引雷作用为主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使用中的避雷针存在着引雷效果不强,时有绕击发生而造成雷害,介绍了一种带有绝缘套管的避雷针,并通过模拟试验探讨了针头个数对引雷效果的影响。所得结果对电力系统防雷保护装置的改进和完善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分叉避雷针与单针的引雷效果和保护范围进行简单的分析对比,由此来说明避雷针分叉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