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Cr18Ni9Ti不锈钢的N^+注入态,N-C-O共渗入N-C-O共渗+注入复合态的表面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态由于同时具有一定厚度的改性层与非晶态表面,而达到了耐磨性及抗蚀性的最佳统一。X射线低角度掠射技术及超显微硬度计UMHT-3被用于N^+注入层的组织结构分析与硬度表征,并采用俄歇能谱仪测量离子注入层的氮浓度分布,同时还讨论N^+注入对提高N-C-O共渗态抗蚀性能的贡献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N-^+注入,N-C-O共渗结合N-^+注入的表面复合改性方法,探索强化17-4PH钢表面的有效途径,该方法赋予基体表面一定深度的改性范围与低摩擦系数,因而强化效果达到最佳。同时还探索了不同时效温度下,基体心部硬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对08钢制碾米机筛片进行石墨流态炉快速氮碳共渗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以空气为流化气的石墨流态炉,添加适量活化气NH3及少量CO2进行奥氏体氮碳共渗15 ̄40min,即可获得20 ̄55μm致密的ε化合物层。经250℃回火ε相低氮侧强烈时效,使渗层硬度高达800 ̄1000HV0.02,与起缓冲作用的次表中等硬度淬火层回火产物相配合具有极高的耐磨性、抗蚀性及较小的脆性。工件表面呈均匀的蓝黑色。石墨流态炉作  相似文献   

4.
雷明凯  朱雪梅 《金属学报》1999,35(10):1085-1089
等离子体源离子渗氮1Cr18N19Ti不锈钢获得的峰值氮含量为32%,浓度为13μm的单相高氮面心相(γN)表面改性层,与原始不锈钢相比较,在3%NaCl溶液中的E-p 具有扩大的热力学稳定区、完全钝化区,以及缩小的不完全钝化区、孔蚀区。在pH〈0.4时,γN相改性层发生与原始不锈钢相同的均匀腐蚀;在pH=0.4-3时,γN相改性层孔蚀击穿电位增高,耐孔蚀性能改善;在pH=4-11时,γN相改性层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简称Xi-Tec法)进行了灰口铸铁表面渗Cr及Cr-Ni共渗的研究。实验工艺在采用表面工程研究所经多年实践所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Vs、Vc、P等)基础上,讨论了时间、温度对渗层的影响,分析了灰口铸铁经离子渗Cr及Cr-Ni共渗后渗层组织,表面成分与硬度分布,并详细讨论了渗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6.
加弧辉光离子Ni—Cr共渗层的显微组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加弧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碳钢表面形成Cr共渗层的合金元素,分布及其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渗层表面合金元素浓度为Ni500-60,Cr10-15,渗层内合金元素含量由表面向内逐渐降低,由于试样碳含量的不同,形成的Ni-Cr渗层内碳元素的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Ni-Cr共渗层均以γ-(Fe,Ni)相为基,在45,T8钢试样中,同时存在碳化  相似文献   

7.
Zn(H2PO4)2-N[CH2CH2OPO(OH)2]3对碳钢的协同效应与缓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失重法、表面观察法、极化曲线法、氩离子刻蚀法和XPS分析法研究Zn(H2PO4)2-N「CH2CH2OPO(OH)2」3在海水中对碳钢的协同效应与缓蚀机理。结果发现:50%Zn(H2PO4)2+50^N「(CH2CH2OPO(OH)2」3(XM-303在海水中对碳钢具有明显的协同缓蚀效应。50%Zn(H2PO4)2+50%N「CH2CH2OPO(OH)2」3(XM-303)主要为阴极抑制型缓蚀  相似文献   

8.
用电化学的方法对经Ti~+-O~+二重离子注入后的钝铁表面进行处理,可呈现出深蓝、海蓝、褐、紫、金黄、淡黄等颜色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着色表面进行分析,发现表层有TiO_2富集,证明存在钛的氧化物是着色的必要条件.同时着色后的表面存在Ti的浓化层,着色的深浅程度与钛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碳铬共渗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在碳铬共渗过程中,先在渗层中形成Cr_(23)C_6型碳化物,它与母相奥氏体(A)之间具有的取向关系。进一步提高表面碳含量可生成Cr_7C_3型碳化物。表面碳含量越高,所生成的Cr_7C_3碳化物越多,而Cr_(23)C_6型碳化物则减少。碳铬共渗层由表及里的最终组织为:A+Cr_7C_3→A+Cr_7C_3+Cr_(23)C_6→A+Cr_(23)C_6  相似文献   

10.
模具钢离子O—S—N共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SO2+N2+H2为渗剂,对H13、LD1、Cr12MoV、3Cr2W8V模具钢进行离子O-S-N共渗工艺试验,获得了四种材料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离子渗氮及常规淬、回火处理的进行了耐磨性、抗胶合性对比试验,最后在模具产品上进行了考核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