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根据旱涝灾害和播种面积等资料,分析黑龙江省旱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洪涝旱灾害是黑龙江省的主要自然灾害.本文提出了黑龙江省洪涝旱灾害指标;分析了1949~1990年洪涝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性;提出理论损失新概念, 较系统地估算洪涝旱灾害造成的实际损失和理论损失;探讨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春夏秋季连旱出现年数最多, 春旱夏秋涝为其次, 年年自春至夏秋季有旱涝, 并有连涝连旱交替的规律.春季旱多于涝, 夏秋季旱涝出现的机会均等, 生长季则涝多于旱, 旱涝年均占总年数的85%以上.黑龙江省采用减产量等于某年粮食总产量减去标准年粮食总产量公式来估算旱涝等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全省旱涝灾害有随时间推移而增多的趋势,70年代后更为明显.旱涝灾害的加剧, 自然因素是第一位的原因, 但也存在着不合理的人为因素.据研究, 近百年来, 全省气候发生了变化, 年均气温上升0.6~0.9 ℃ , 冬季增温高于夏季,五个积温带分别向北移动0.5~2个纬度.到2030年,全省年均气温将比现在上升1 ℃,年降水量减少10%~15%,温度上升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减少可能会导致旱涝出现频率加大,不利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以近30年来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资料为背景,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到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总产量与成灾面积成反方向变化的趋势.其次运用计算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对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经济损失和抵御气象灾害各项指标强度进行了分析,得出农业抗灾能力依次为堤防长度、机电排灌站装机容量、水库容量、有效灌溉面积的结论,这个结论为"十二五"期间政府农业减灾防灾投入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1950年至2000年青海省每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同期农业旱灾受灾面积及各地区受灾频次,研究青海省农业旱灾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950年至2000年51年间青海省农业旱灾在时间上呈波动性加重发展,轻重灾害交替出现,交替周期由前40年大致10年的周期缩短为后10年大致4年的周期,且出现特大旱灾年分增多的趋势.在空间上,农业旱灾的频发区出现在海东地区.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较为发育.分析了工程区主要山地灾害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深入研究了山地灾害存在和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泥石流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崩塌、滑坡的发生也具有季节性,随着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崩塌、滑坡发生的频度会更高,危害更...  相似文献   

7.
8.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Ms6.5级地震,地震诱发大量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次生山地灾害。结合现场调查,通过遥感图像共解译次生山地灾害点235处,灾害面积约8.59 km2。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利用次生山地灾害面积百分比及中心点密度2个参数,研究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地震的关系;同时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岩性、距河流距离等因子统计分析了地形、岩层及河流对次生山地灾害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区次生山地灾害面积百分比约为0.79%,中心点密度约为0.2 个?km-2。结果表明:次生山地灾害点的排列受NE向昭通—鲁甸主断裂控制,63.83%的次生山地灾害发生在发震断裂带2~8 km范围内,距震中越远,次生山地灾害发育率越低;次生山地灾害集中分布在1 000~1 200 m高程之间和35°~45°坡度范围内,而20°~30°坡度范围内次生山地灾害中心点密度和面积百分比最大;碳酸盐岩等硬岩地层上次生山地灾害最为发育,而软岩地层中多引发高陡坡次生山地灾害;次生山地灾害整体上沿牛栏江呈线状分布,随着距河流距离的增加,其发生概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海伦市水旱灾害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海伦市水旱灾害状况,分析了水旱灾害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水旱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全省81个站夏季6-8月气温、降水资料,计算变异系数;进行正态化处理,计算Z指数。确定重旱轻旱?重涝轻涝和降水、温度指标,求出发生概率结果进行灾害3级区划,即重?中?轻区划。另外进行了全省主旱区和主涝区区划,并提出了7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洪涝灾害居黑龙江省自然灾害之首。产生洪涝的环流形势待点是:在东亚区为北脊南槽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东,且6月份与洪涝月7(8)月形势基本相同。为揭示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制作高纬65°N中纬45°N前一年11月至当年7(8)月经向时间剖面图。又以1991年7月我省特大降水形成洪涝为例,计算其流函数、速度势、辐散风、纬向风、水汽通量和垂直速度等物理量。表明洪涝具备的条件须有两支水汽通道,一支来自西南方向印度洋的水汽,另一支来自偏南方向太平洋的水汽。二支相汇在120°—130°E的渤海湾附近,使水汽通量大大增强形成强烈的辐合上升。从洪涝前期各主要系统的演变待征指出了长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中国水旱灾害系列专著之一的《黑龙江省水旱灾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论述黑龙江流域洪水组成特点及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4.
对1996年黑龙江省水旱灾害成因及特点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述形成黑龙江省灾害性洪水的年最大24小时、3日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6.
根据帕默尔旱度模式和刘巍巍等人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以长白山地区20个气象站历年气温和降水资料建立长白山地区的旱涝指数模式,计算了能够反映长白山地区干湿变化的20个气象站1960-2005年夏季(6—8月)逐月水分距平指数,并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方法分析了长白山地区夏季旱涝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夏季旱涝存在全区一致型、东北一西南反相型和西南、北、东部与中部反相型3种分布类型,其中全区一致干旱或一致雨涝是长白山地区夏季旱涝的最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尤为重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意识,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教育”已深入人心,中国人的灾害意识和防灾技术水平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于独特的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等条件,中国西部地区一直是水灾害频发的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已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及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传承和创新了都江堰的治水智慧,在应对高坝泄洪与防洪安全、高坝工程结构安全、山洪泥沙灾害与滑坡防治、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山区水灾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有:1)开发细观实验与模拟技术,揭示了高坝水力学复杂水流现象的细观机理,建立了更加可靠的判别准则和计算方法,形成系统的细观水力学体系,并创新地提出了多级泄洪原理与技术;2)原创性地提出了地质力学模型破坏模拟与综合法试验新技术,揭示了高坝工程整体结构安全响应机制,建立了能够准确反映受复杂地质环境及超标洪水等因素影响下高坝-坝基-库水整体结构安全评价体系;3)揭示了山洪与泥沙共同作用下“小水大灾”机制,提出了特大山洪泥沙灾害“降阶防控”技术,将山洪泥沙灾害致灾不确定性降到可防控范围;4)引入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新设备与技术实现了滑坡变形监测从“点、线、面”拓展到三维空间整体,提升了水动力型滑坡的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以及灾害应急响应能力;5)针对滑坡-堰塞坝物质组成和结构特性变异性大的问题,提出了滑坡-堰塞湖分类应急处置与综合治理技术;6)针对西南地区地理、生态与环境特点,提出了生态需水配置和过鱼、梯级水库水温预测成套方法和低温水控制、高坝泄水总溶解气体(TDG)过饱和的预测与调控等一整套维护水生生物生境的关键技术,将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从工程局部及单一水环境领域,拓展到山区流域整体系统并形成多学科领域交叉的综合科学技术体系。最后,针对中国西部山区河流水灾害的特点以及国家防灾减灾救灾的总体需求,提出了变化环境下的水灾害形成与演化、耦合致灾机理与临界判据、水灾害动力灾变机制与演化过程、突变河流的生境-生物相互作用机制、灾变河流的生态演变机制和新平衡态、水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基础大数据库与云平台、水灾害流域协同管理与灾后重建等一系列山区水灾害领域的重大前沿科学技术问题,有助于促进下一步防灾减灾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水旱灾害分析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总结了三江平原地区洪、涝、旱等水旱灾害现状,从气象、地形、河流、土壤及现状治理措施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对水旱灾害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加强工程建设控制洪水,提高地表水利用率,“以稻治涝”降低地下水位,升渠结合实现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利用,上拦下排、蓄泄兼顾等治理水旱灾害综合措施,以及上游山丘区、山前平原区和低甲原区分区治理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