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绿色食品)》2012,(10):61-63
在饮食养生中,"药食同源"是基本的原则,即指导药物和食物运用的理论完全一致,饮食养生与中药预治疗疾病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完全一致。在《黄帝内经太素》中写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等也论述过"以食代药""药补不如食补",这些都说明食物和药物同样都有疗病作用,二者同源, 相似文献
4.
5.
吃喝看钟点,而且吃不同的食物钟点也有差异,这就是科学家新近提倡的“食物钟”进食法。英国剑桥大学的营养专家告诫人们:“你不仅要关心自己的盘子装的是什么食物,而且更要关心每种食物的最佳进食时间”。道理并不神秘,因为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食物钟”,可以通过调节人体饮食时间来进行休息和时差的调整。按照“食物钟”的节律进餐,不仅能充分享受美味,更能吸收更多的养分,收到最佳的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6.
黑米,古时因产量稀少,但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故历代帝王将它列为贡品,又称为贡米、黑珍珠。食疗价值评测:黑米的营养食疗价值很高,据科学测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镁、锌等矿物质和天然黑色素,还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 相似文献
7.
8.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的宫廷养生饮膳专著《饮膳正要》全书共记载了33种添加甜味成分的药食,这些药食涵盖了从主食菜肴、食疗药膳、汤煎饮料到道教服食各类食方,由于含糖含药的情况参差,统称其为“含糖药食”。“含糖药食”使用了包括白沙糖、沙糖、蜂蜜、饴糖、甘草等多元化的甜味剂,且十分注重区分用糖的场合与剂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糖和蜜的和剂、益气、润燥、止渴、解毒等功效。体现了《饮膳正要》将甜味成分的添加和使用亦视为养生食治干预活动的一部分,《饮膳正要》药食用糖活动中包含了元代的养生食疗思想,宫廷饮膳太医们注重开发包括甜味成分在内所有食材的食治功能,因此,《饮膳正要》所载“含糖药食”兼具宜人口感、保健功能和情志价值等多元化的养生功能,客观上反映了宋元时代糖、蜜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情况,投射出元人饮食用糖的特点,也体现了元朝民族融合背景下养生保健医学用糖的观念演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历来强调"医食同源"、"药食同源"。据《周礼·天宫》记载,在当时就有专门的食医根据帝王的身体状况调配膳食。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其中就有属于药膳的方剂。近年来,随着中药生物科技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鲜药品可供八膳,如号称"沙漠人参"的肉苁蓉,以及秋葵、紫苏、菊花苗等药用时蔬,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传统饮食。据药植专家介绍,鲜药和干品(药)入膳相比有诸多优势:1.制作更加方便,有些原料与蔬菜同工艺加工即可,如菊花脑、藤汁等。2. 更容易使人体吸收其有效物质,干品药材在制作和保存当中,挥发油和活性酶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19.
“食药同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千年智慧和医学传统,“食药同源”文化将食物和药物视为共同的源泉,推崇“食疗”理念,而“食药同源”产业的兴起则是对这一文化传统的现代演绎和传承。本文回顾中国悠久的“食药同源”文化历史,并探讨其在传统医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通过综合文献调研和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当前“食药同源”食品产业的现状。最后,总结并展望“食药同源”食品产业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食药同源”食品研发及产业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