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兴陶瓷堆花工艺是一种装饰陶瓷制品的特殊手法,完全是手工方式的装饰工艺。以手指为工具,在陶器坯体表面上用粘土堆贴,组成既有粘土意味,又有浮雕效果的装饰纹样。这种陶器堆花工艺的技巧性很高,继承了传统的陶塑、印纹、贴花等工艺,加以综合发展而形成的,是我国工艺美术园地的一枝奇葩。陶瓷制品经过细致的堆花装饰,施釉烧成后,画面清晰,层次分明,呈半浮雕状态,有  相似文献   

2.
杨俊 《江苏陶瓷》2014,47(5):58-58
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均陶堆贴花是以大拇指做笔,以不同于坯体的泥料为墨,在器物光滑的坯体表面上或堆、或贴,形成陶器表面的各种装饰画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趣味。  相似文献   

3.
<正>陶堆花工艺是装饰均陶制品的特殊工艺,是以手指为工具,在陶器坯体表面上用粘土堆贴,形成既有粘土意味又有浮雕效果的艺术品。这种陶器上的堆贴工艺技巧性很高,是继承了传统的陶塑、印纹、贴花等工艺,经历代艺人的不断完善、综合发展,而形成了有着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的装饰技艺。陶堆花装饰施釉烧成后,画面清晰、层次分明,呈半浮雕状态。装饰风格讲究,构图繁密不乱、疏简有致,风格豪放而潇洒,手指堆贴  相似文献   

4.
陶器的装饰纹样是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这些装饰纹样能够直观地呈现人们的丰富情感,并承载当下的审美观念,逐渐演变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考古发掘报告和遗址出土陶器分析,蒲城店遗址陶器的装饰纹样多为篮纹纹样、旋纹纹样和绳纹纹样。这些种类丰富的纹饰文化意蕴丰富,装饰形式多样,施纹技法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时代审美意识以及艺术特色。解读蒲城店遗址陶器的纹样类型与装饰特点,发掘蒲城店先民独特的审美意识,探讨蒲城店遗址陶器鲜明的风格特征,可为当代装饰纹样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陶器是远古先民遗留下来的最丰富的文化遗产。从现有的出土资料证明,中国陶器的烧制技术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陶器从无釉发展到施釉,造型式样的不断创新和演变。烧造方法的不断改进,装饰手法的不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的考古学家认为,人类文明即便是远古的猿人时代的生活中便已经产生了装饰,虽然仅仅是一些简单的骨器、砾石或者贝壳;直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产生了陶器,而在众多出土的这一时段陶器上,可以清晰的发现各种几何形态的花纹,可能这便是陶器上最早的装饰。紫砂陶是世界上众多陶器文化中的一个分支,从紫砂陶衍生的紫砂艺术虽然只有短短的数百年,但却将陶艺装饰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各种装饰技法大大丰富了紫砂陶器的表  相似文献   

7.
陶瓷装饰     
艾亮平 《陶瓷研究》2011,(3):114-114
我们的祖先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便发明了陶器。原始时期的陶器作为生活用品被用于原始人的生活当中首先考虑了它的实用目的。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逐渐有所改善,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要求。人们在注重实用的同时,开始进一步自觉美化陶器。由此,8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出现了装饰纹样与立体造型相结合的彩陶,开创了陶瓷装饰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最原始、最简陋的条件下创造了灿烂的陶器工艺,陶器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先民们对美的向往和智慧,其图案装饰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9.
谈陶瓷表层的艺术肌理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岚 《景德镇陶瓷》2003,13(2):25-26
任何物体表层都有一层“肌肤”,并有各自的纹理形态特征,有些是自然形成的,而有些是人为的肌理。陶瓷表层的艺术肌理是指陶瓷艺术家经过创作设计而制作出来的纹理形态,是利用陶瓷技艺和陶瓷材质制造的陶瓷装饰艺术,这种肌理也是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生活的认识与感受,主观而有创意的产物。陶瓷肌理属于陶瓷装饰范畴,它和陶瓷画面装饰一样,是陶瓷的载体。陶瓷肌理有它自己独特的语言,现代被广泛运用在陶瓷装饰之中。陶瓷肌理的运用是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陶瓷生产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古时候的陶器和瓷器是以实用功能为主要目的,要求陶瓷产品平整…  相似文献   

10.
古陶器装饰是我国工艺美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就古陶器的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进行简要探讨,阐述了古陶瓷装饰体现整体意识、重视特征部位的装饰、重视视态表现、重视形式美和抽象符号等的装饰艺术特征。文章对古陶瓷研究和陶瓷装饰技艺研究,以及陶瓷装饰技艺的实战探讨均具有良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一、花鸟题材在陶瓷上的历史轨迹在陶瓷的装饰艺术中,陶瓷花鸟绘画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花鸟画最早萌发于远古时代的陶器上,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就可以看到植物茎叶和鸟兽、虫鱼组成的画面。半坡时期的彩陶绘画,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目的是对漆器与陶器两大古老工艺在我国先秦时期相互融合、发展现状进行考述,揭示当时社会盛行用漆彩绘陶器的文化现象。研究方法以先秦时期墓葬中出土的漆绘陶器为主要依据,分析先秦时期漆器和陶器的相关文献史料,从漆绘陶器形制上的造型特点、成型手法、材质工艺与漆绘装饰的纹样类别、色彩、工艺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通过比较的方式就不同时期漆绘陶器的艺术形式予以考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出土的漆绘陶器状况来看,夏商周时期器物数量少且工艺形式较为简单,春秋战国时期较为集中,战国时期漆器作为日常生活器皿在社会上普遍使用,用漆盛行带来了漆绘陶器的高度发展,其数量多且造型类别、工艺形式、装饰手法等均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状况。结论是漆绘陶器作为漆器与陶器融合的产物,伴随两者一直存在且发展,兼具漆器的装饰特点与陶器的成型工艺,在视觉上具有新颖的艺术形式及独特的审美效果,虽没有作为社会主流工艺发展,但反映出了漆器与陶器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日用陶瓷在出口陶瓷产品中销售面之广,销售量之大是占主导地位的,而陶瓷贴花纸是装饰日用陶瓷最简便,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装饰方法。贴花纸作为陶瓷装饰,由于它能印制各种各样画面,适应各种形状、各种规格日用器皿装饰加工,同时操作方便,规格统一,生产效率高,已成为现时日用陶瓷运用最广泛的  相似文献   

14.
石湾日用陶器一直都是石湾窑的最主要产品类型。唐宋以来石湾窑生产的日用陶器,造型及装饰手法就注入了艺术表现形式,器形饱满、均衡,线条流畅,富有变化;宋代石湾窑陶器种类也比前朝丰富,已涉及器皿、文玩、日用陈设等各个类别;明嘉靖至清光绪年间,石湾窑进入辉煌时代。石湾发展为综合性陶瓷生产基地。从嘉庆到光绪的100多年间,石湾窑生产的陶器品种达千种以上,从而打响了"石湾缸瓦"的优质品牌。广泛地日用陶瓷种类得使用范围遍及家居陈设用具、建筑构件装饰、乃至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等多个领域。这些器物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对这批造型各异、釉彩丰富、装饰题材和技法多样的日常生活陶器进行整理、研究,是正视人类古代社会精神和物质财富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5.
秦志荣 《佛山陶瓷》2012,(7):52-52,54
宜兴紫砂陶器的装饰方法有很多,如:陶刻、镶嵌、包锡、泥绘、贴花、彩釉、浮雕、镂雕、抛光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还是陶刻。  相似文献   

16.
陶器纹理的产生具有偶然性,伴随着先民们的审美与追求,逐渐成为陶器上装饰的一部分.在当代,陶艺家们往往追求这种朴实的痕迹或偶然的效果来寄托创作情感.本文通过探讨古代陶器纹理和当代陶艺纹理的审美效果与情感追求,以期丰富和发展陶瓷装饰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7.
刘静 《陶瓷研究》2022,(1):32-35
江西吴城商代陶器的装饰多样,既有江西地域文化特色,又受中原文化影响,有着自成系统的发展系列和鲜明的文化特征.本文以吴城商代陶器的装饰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其装饰类型,并从文化互动、宗教信仰、祭祀文化三个视角分析其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8.
孙琳 《江苏陶瓷》2006,39(1):17-18
宜兴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以前俗称堆花或贴花,以大拇指做笔,以不同于坯体的泥料为墨,在器物光滑的坯体表面上或堆或贴,形成各种装饰画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趣味。早期的堆贴花技法主要是以堆塑为主,西晋时期(265~316年),江苏地区已有堆塑的青瓷器物出现。到唐代(618 ̄907年)又有所发展。陶器上堆塑人物、楼阁或龟、鱼、蛇、犬等动物。陶胎大都为红色,外涂一层极薄的棕黄色釉。到了宋代,日用陶器在宜兴得到了较大发展,南宋时(1127 ̄1279年),陶工开始采用白泥在缸器的表面堆贴半浮雕形图案,因施赭色釉,光泽不够鲜…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陶瓷绘画装饰极为注重纹样图案的结构经营,在纹样结构上曾经出现了通景式满花装饰特色与锦地开光式装饰等不同风格的装饰方法。关于绘画画面结构的功用,美学与美术评论家王朝闻先生认为“结构的任务,不是为了顺眼,而是为了主题鲜明。重点不在于事物之表面的变化和合谐,而是在于人物行动的多样与集中”。锦地开光装饰艺术以其严谨、华贵、典雅的画面构图与富丽装饰纹样则是其最突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棉动物形釉陶器的造型、装饰、釉色、质地进行分析和描述。结合当地的饮食文化,进一步研究动物形釉陶器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