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MS非织造布基PU/PEG复合相变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研发具有应用价值的柔性相变材料,通过SMS非织造布与PU/PEG(2000)复合.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将PEG,DMF和PU混合,真空脱泡制成成膜液,复合到SMS非织造布上,经热湿处理制得多孔相变膜.复合相变膜孔洞沿厚度方向贯通生长,沿膜平面方向紧密排列,呈现可控的分布.DSC表明复合相变膜具有与PEG相似的相变行为.复合相变膜强力随PEG含量增加略下降,断裂伸长下降大,弯曲长度的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2.
通过共混法制备了PEG/PU多孔相变膜,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法对其进行了测试,讨论了PEG/PU共混溶液的相容性、相变膜的相变行为以及其热学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U和PEG溶液具有较好的相容性;PEG/PU相变膜中PEG相转变存在滞后性,且热焓明显降低;随着PEG含量的增加,多孔膜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Kissroll工艺对聚丙烯(PP)非织造布进行亲水整理,然后经淋膜加工制备了具有亲水/疏水双面异性功能的聚乙烯膜/聚丙烯(PE/PP)复合非织造布。研究了亲水整理对淋膜剥离强度的影响,对比了淋膜前后PP亲水性能的变化,同时分析了PE/PP复合非织造布的柔韧性能。结果表明,亲水整理改变了PP非织造布原有的表面特征,并构筑了"弱边界层",致使淋膜剥离强度下降;相对于后整理的PP非织造布,PE/PP的芯吸高度分别下降了34.3%(纯水)、28.6%(生理盐水),吸水比重分别下降44.8%(纯水)、43.2%(生理盐水);淋膜同时降低了PP的柔软度,但复合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增韧剂,聚乙二醇(PEG)为增塑增容剂,利用双螺杆造粒机,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BAT含量的PLA/PBAT/PEG共混切片,并对共混切片的熔融指数、热稳定性、脆断截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EG对PLA/PBAT复合基体增塑增容效果良好,使得PBAT可均匀分散在PLA基体中,呈现出典型的“海岛”结构,提高了PLA基体的韧性。利用往复式熔喷机,制备了PLA/PBAT/PEG复合熔喷非织造布。通过同步热分析仪、扫描电镜、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PBAT含量对复合熔喷非织造布的热性能、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拉伸测试结果表明,适量的PBAT与PEG可以对PLA基复合熔喷非织造布起到协同增强增韧的作用,其中PLA-3(PBAT在PLA/PBAT复合基体中的质量分数为3%)复合熔喷非织造布与同工艺纯PLA熔喷非织造布相比,横向断裂强力提高48.8%,纵向断裂强力提高28.7%,横纵向断裂伸长率均提高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首先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静电纺聚氨酯(PU)纤维膜表面沉积纳米银(Ag)导热金属薄膜,并将其作为支撑材料,通过物理吸附法吸附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四元低共熔物(CA-LA-MA-PA),制备出新型的CALA-MA-PA/PU/Ag定型相变复合纤维膜。EDX测试结果显示Ag纳米颗粒已经被成功地沉积到静电纺PU纤维膜上。SEM图像显示经过磁控溅射后静电纺PU纤维的直径明显增加,CA-LA-MA-PA四元低共熔物被均匀地吸附到PU和PU/Ag纤维膜的孔隙结构中。热分析结果表明CA-LA-MA-PA/PU/Ag定型相变复合纤维膜的融化温度和融化焓值分别为17℃和94.81kJ/kg。与CA-LA-MA-PA/PU定型相变复合纤维膜相比较,CALA-MA-PA/PU/Ag定型相变复合纤维膜的储热和放热时间分别缩短了约42%和24%。  相似文献   

6.
结合非织造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选取了4种医疗非织造布所使用的原材料,从本身特性及在医疗中应用优势出发,介绍了聚丙烯、聚乳酸纤维、生物基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研究现状;再从工艺特点与用途方面,阐述了纺粘法、熔喷法、SMS复合技术、纺粘水刺复合技术4种医用非织造布加工技术;重点总结出国外医用非织造布新型加工工艺,包括后整理工艺、静电纺技术以及其他改进工艺,介绍了新型工艺改进流程、改进后特性及在未来医疗中的应用;为医用非织造材料的选择与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聚醚砜(PES)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聚合物成膜材料,熔喷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过滤效能并广泛应用于空气的过滤.聚醚砜/非织造布复合膜是以PES膜材、致孔剂聚乙烯吡络烷酮(PVP)和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作为铸膜液并涂覆在熔喷非织造布上,然后转移至凝固浴中成膜.通过控制铸膜液组分的不同比例、凝固浴温度和第一凝固...  相似文献   

8.
徐新 《化工新型材料》2019,47(9):253-257
以聚乙二醇(PEG)为相变材料、白炭黑(WCB)为定形载体,通过高频超声共混法制备出PEG质量含量为70%的聚乙二醇/白炭黑复合相变储热材料(PEG/WCB-PCM),借助比表面积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热重分析仪(TGA)对PEG/WCB-PCM的多孔结构、储热特性及热稳定性进行测试与表征;将PEG/WCB-PCM与水泥砂浆混合,制备出新型复合相变储热水泥立方体及水泥板,并对其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及储热调温性能进行实验。结果表明:PEG/WCB-PCM的定形效果主要得益于WCB的多孔网络状结构,PEG/WCB-PCM的相变焓高达114.8J/g且在300℃以下温度范围内热稳定性良好;随着PEG/WCB-PCM掺量的增加,复合相变储热水泥立方体的表观密度及抗压强度都呈下降趋势,因此应合理控制PEG/WCB-PCM的掺量;尽管PEG/WCB-PCM的掺入会影响复合相变储热水泥板的导热系数,但储热调温实验表明,PEG/WCB-PCM在水泥板中能起到显著的储热调温作用,可作为一种绿色节能材料应用到建筑节能领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聚乙二醇(PEG)相变材料的熔融泄漏问题,以PEG为相变材料,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交联剂,聚乙烯亚胺(PEI)为大分子“硬段”骨架,通过化学接枝法制备了PEI/PEG(PP)新型复合相变材料。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定型能力,可以防止PEG在升温熔融过程中的泄漏;最佳制备条件下得到的PP7的熔融和结晶的相变温度分别为325.0K和306.4K;熔融焓与结晶焓分别为128.8J/g和121.0J/g;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相变储热性能。此外,复合相变材料在经过100次升/降温热循环测试后,相变温度和相变焓的变化均较小,显示了优异的热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聚乙二醇(PEG)为功能材料、乙基纤维素(EC)为支撑材料,根据有机相分离法制备了聚乙二醇/乙基纤维素(PEG/EC)复合相变材料,其中PEG的含量最大可达84.6%(质量分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等技术考察了PEG/EC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微观形貌、相容性及化学结构、蓄热性能及稳定性。结果表明,PEG/EC复合相变材料为不规则颗粒状粉末,PEG与EC的相容性较好,分子间形成氢键而没有形成新的化学键。由于EC与PEG间形成的氢键及分子链缠绕等作用,使PEG/EC复合材料呈网络结构,使得PEG发生固-液相变时失去了流动性。PEG/EC复合材料作为固-固相变材料,最大相变焓可达151.8J/g,在温度低于80℃范围发生相变,稳定性可靠。  相似文献   

11.
聚乙二醇-纤维素接枝物固态相变材料的贮热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化学偶联法,将聚乙二醇(PEG)接枝到纤维素分子链上,制备聚乙二醇-纤维素接枝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接枝物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PEG-CELL接枝物的相变焓、相变温度与PEG的分子量、PEG的质量百分比有关。当PEG的分子量在2000以下时,制备的接枝物相变焓很低;当PEG的分子量大于4000时。同等分子量情况下,相变焓、相变温度随PEG的质量百分含量减少而下降.所制备的PEG-CELL接枝物为固态相变材料,热滞后性降低,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玻璃纤维布和聚苯硫醚(PPS)非织造布分别作为增强体和树脂基体原料,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出玻璃纤维布/PPS非织造布复合板材,然后在烘箱中进行热处理。利用万能试验机(Instron)、XRD、偏光显微镜(PLM)和SEM等手段对玻璃纤维布/PPS非织造布复合板材的力学性能、结晶度、晶粒类型和尺寸及微观形貌等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提高,玻璃纤维布/PPS非织造布复合板材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得到明显提高。当热处理温度为220℃、热处理时间为2 h时,其力学性能最佳,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285.7 MPa、7.8 GPa和85.0 MPa。和未进行热处理的玻璃纤维布/PPS非织造布复合板材相比,分别提高了63.2%、469.0%和37.8%。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布/PPS非织造布复合板材界面粘结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相变理论,选用聚乙二醇(PEG)作为相变材料,多孔火山岩作为基体,运用真空吸附及环氧包封试验方法,制得PEG/多孔火山岩复合相变材料;采用FTIR、DSC等试验手段分别对PEG/多孔火山岩复合相变材料的储热性能、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EG均匀地吸附在火山岩的多孔结构中,平均吸附率为16.17%;经环氧树脂包封后,190℃相变材料不会发生泄漏;PEG、多孔火山岩间没有新物质生成,仅为物理结合;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起始温度为41.9℃,相变焓为40.61J/g;导热系数为0.558W/(m·K);压碎值为17.9%。  相似文献   

14.
荆连辉 《硅谷》2009,(24):82-82
首先简单介绍非织造布的定义、优点与应用;其次重点介绍非织造布用粘合剂的粘合原理与组成以及非织造布热熔粘合的原理;最后简单介绍一下粘接强度,并指出粘合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荆连辉 《硅谷》2010,(24):82-82
首先简单介绍非织造布的定义、优点与应用;其次重点介绍非织造布用粘合剂的粘合原理与组成以及非织造布热熔粘合的原理;最后简单介绍一下粘接强度,并指出粘合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PEG/PVA复合物相变焓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接枝共聚法制备了PEG/PVA复合高分子固-固相变材料,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其相变曲线进行了测试,讨论了影响PEG/PVA复合物相变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VA含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都对复合物的相变焓有影响,且PVA含量对复合物相变焓值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得聚乙二醇(PEG)/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并利用真空吸附、添加助剂的方法改善PEG与石墨烯的结合度。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加入可以增加PEG的结晶度,提高复合相变材料的储能密度,偶联剂的加入和真空吸附能进一步提高PEG的结晶度,在PEG用量为95%(wt,质量分数),石墨烯用量5%(wt,质量分数),采用真空吸附法制得的PEG/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样品D)的熔融焓为138.62J/g、结晶焓为121.60J/g,在所有样品中最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原料筛选,配方优化,采用物理共混法,以聚乙二醇(PEG)和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原料制备了PEG-HPMC固-固相变膜;对其进行了DSC、TG、XRD、透光率、SEM及力学拉伸的测试,讨论了PEG含量对膜热、力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EG-HPMC固-固相变膜的热学性能主要取决于PEG的添加量,PEG添加量的增大相变焓及热稳定提高,但相变膜的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及弹性模量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当PEG添加量达到20%(质量分数)以上,相变膜从无色透明到乳白色不透明的突变。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分别与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聚碳酸酯聚氨酯(PU)。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等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EG对聚碳酸酯聚氨酯的形态结构和防水透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链中引入PEG后,PU软段的Tg逐渐下降,且PU软硬段均不结晶。随着PEG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PU微相分离程度先减小后增大,PU的亲水性提高,透气性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修复大管径管道对管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强度与厚度的要求,对管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设计。通过在非织造布中加筋增强了其强度;加筋非织造布设计块数在2块和2块以上,形成管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在周向接缝等距离设置的结构,这种多接缝的管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结构对称,在翻衬时避免单个接缝应力集中现象,从而防止了在接缝处出现开裂;在每块加筋非织造布覆膜时,两侧预留缝合区域,减少了缝合难度,增加了缝合效率,而且降低了缝合处的厚度,使得接缝处更容易膜焊接,保证了整个管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密封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