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珠江后航道和西江受污染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烧杯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的强化除污效能.烧杯试验结果表明,PPC预氧化对于珠江后航道受污染水具有明显的助凝、助滤和去除有机物的作用,使沉后和滤后水浊度、CODMn和对UV254的去除率比单独投加混凝剂时有显著改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PPC对于西江受污染水具有较好的强化除浊和除有机物效能,并且能延长滤池的过滤周期.由于水厂自身生产状况和原水水质的不同,PPC对两种水源水的除浊和除有机物效能存在差别.GC/MS的分析结果表明,PPC对源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可提高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PPC预氧化工艺是一种可以提高此类水体出水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有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高锰酸钾和氯对高藻水的氧化助凝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高锰酸钾和氯对夏季滦河水的氧化助凝作用。结果表明,经高锰酸钾预氧化处理后的气浮和过滤出水浊度明显降低,其最佳投量为0.8~1.2mg/L;预氯化的助凝作用与原水水质有关,在藻类高发期其助凝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臭氧预氧化强化混凝处理引黄水库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黄水库水的特点,采用臭氧预氧化强化常规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能够降低常规工艺出水浊度,改善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提高常规工艺对氨氮和藻类的去除率。适宜的臭氧投加量为1~2mg/L,当臭氧投加量为1mg/L时,臭氧预氧化后,滤后水浊度、CODMn、UV254、氨氮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与常规工艺相比分别提高了2.7,2.5,7.8,5.2和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了不同水处理组合工艺的除污染效能,包括化学预氧化、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的联用。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盐预氧化能够改善后续常规处理工艺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提高出水浊度保证率和CODMn保证率;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常规工艺;灰关联度分析结果也显示PPC预氧化工艺和(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灰关联度大,综合作用很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常规工艺处理高藻原水时的除污效率,开展了O3和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强化常规工艺处理效果的对比研究。中试结果表明:O3和PPC预氧化均可以提高系统对浊度、有机物、藻类的去除效果,其中出水浊度〈0.4NTU的保障率可提高8%~10%,出水CODMn≤3.0mg/L的保障率可提高10%~12%。从对CODMn、UV254和TOC三项指标的去除效果方面考虑,预氧化剂和FeCl,的最佳投配比(质量比)为1:14,且宜首选O3作预氧化剂。  相似文献   

6.
强化常规工艺处理黄河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在冬季、经长距离调用的黄河原水水质具有低温、低浊、微污染的特点,采用常规工艺处理时出水CODMn很难满足《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的要求,为此开展了强化常规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取臭氧预氧化或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高效絮凝刺HPAC强化混凝气浮、改性滤料强化过滤等措施,可显著改善常规工艺的出水水质,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了10%以上,出水CODMn〈3mg/L。臭氧(或PPC)预氧化、HPAC混凝气浮、改性滤料过滤是改善常规工艺出水水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臭氧/高锰酸盐预氧化助凝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提出了高锰酸盐强化臭氧氧化助凝技术,并分析了复合氧化助凝效果的各种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氧化比单独臭氧氧化更有利于对浊度的去除。复合氧化的投加顺序是先投加高锰酸盐后投加臭氧,较佳的剂量配比是高锰酸盐0.4mg/L与臭氧1.0mg/L。复合氧化除浊的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复合氧化可适应更大的G值变化范围;助凝效果受原水水质的影响,原水硬度为160mgCaCO3/L时助凝效果最佳,原水TOC浓度为3mg/L时对混凝的影响最小;低温有助于复合氧化助凝;复合氧化受pH值影响较小,可以适应较大范围的pH值变化。与臭氧氧化相比,复合氧化更能适应水力和水质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PPC替代高锰酸钾和臭氧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与高锰酸钾、臭氧联合预氧化处理南方某水厂微污染原水的效果。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PPC处理出水水质与高锰酸钾、臭氧联合处理的出水水质相近,其中TOC指标和Ames试验结果较后者有所改善。经计算,用PPC替代高锰酸钾和臭氧进行预氧化可节省制水费用约0.016元/m^3。因此,用PPC预氧化替代高锰酸钾和臭氧联合预氧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臭氧预氧化与混凝工艺处理蔷薇河微污染水源水的效果,为自来水厂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数.采用臭氧预氧化与常规处理联用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中试试验。实验证明臭氧组合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接近100%,对氨氮的去除率为90%左右,高锰酸钾指数去除率为50%。臭氧预氧化中试试验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浊度和色度,使过滤后出水水质达到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太湖水源夏季突发性藻类污染问题,研究了投加高锰酸钾预氧化、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氧化助凝、聚丙烯酰胺(PAM)、投碱调整pH值、聚硫氯化铝(PACS)混凝及助凝等几种处理方法。生产性试验表明,投加高锰酸钾预氧化对藻类和CODMn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84.3%和23.1%;小试结果表明,厂区内采用PAM强化混凝、投碱调整pH值和PPC氧化助凝三种方法对含藻水的处理效果较好。通过研究,高锰酸钾预氧化(取水头部)+PAM强化混凝(厂区)组合技术作为应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有效等特点,符合饮用水应急预案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微涡旋混凝低脉动沉淀技术处理低温低浊水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依据低温低浊水的特点,对其处理过程中的亚微观传质及絮凝过程中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试验结果阐明了该技术的可应用性和实用性以及低耗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增效澄清池处理低温低浊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增效澄清池是一种将高效接触絮凝和斜管沉淀有机组合的新型水处理工艺,采用此工艺处理西宁市低温低浊水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参数:PAC投量为7~9 mg/L、PAM(分子质量为10 000~12 000 ku)投量为0.45 mg/L、混合池搅拌强度为600 s-1左右、网格反应池的搅拌强度为30 s-1左右、搅拌反应池的搅拌强度为120~160 s-1、污泥回流比为1.47%~1.9%,在此条件下,澄清池的出水浊度可控制在1 NTU左右,对CODMn的去除率为25%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较低水泥用量180kg/m3,大掺量矿渣粉、粉煤灰研制出C50高强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混凝土排碳量仅为88.136kg/m3,是普通自密实混凝土的49.52%。试验表明该混凝土和易性好、流动性保持性好,性能与采用高水泥用量配制出的自密实混凝土相当。该文研究的自密实混凝土大大降低了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排碳量,同时大大降低混凝土成本。  相似文献   

14.
絮凝-溶气气浮处理低温、低浊水(中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絮凝-溶气气浮(DAF)工艺处理密云水库低温、低浊水的中试结果表明,碱化度B值越高的PAC,其电中和能力越强,而且在相同的除浊效果下絮凝剂投量也越少。该工艺对于不同浊度的原水可达到70%-85%的除浊率,且原水浊度越度,除浊率也越高,此外该工艺对浊度为100NTU的排洪水有足够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太原市呼延水厂出水浊度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絮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厂原水属低温低浊水,有机胶体较多,絮凝效果差,其根本原因是絮凝剂投量不足.进一步的试验表明:以聚合氯化铝(PAC)为絮凝剂、以活化硅酸为助凝剂,除浊效果较好;活化硅酸的投加时间对絮凝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以快速混合用时1min、聚合氯化铝投量为15 mg/L、延迟30 s后投加0.5~1mg/L的活化硅酸(以SiO2,计)为最佳运行条件;滤池反冲洗排水回流至配水井有利于低温低浊水的处理,并可节省絮凝剂或助凝剂的投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市集中供热配套工业水厂项目,根据原水水质报告及用水指标要求,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水源处理工艺的难点进行分析,确定工艺技术路线和主要处理单元的选型。  相似文献   

17.
建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自2006年起,我国开始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当前,城市发展的现状表明:推进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的进程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刘亚栋  阮丹  李宁 《城市建筑》2014,(29):153-153
建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自2006年起,我国开始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当前,城市发展的现状表明:推进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的进程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低碳城市建设与建筑区域能源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低碳城市建设和我国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区域能源规划的意义、原则、规划方法和流程,并对建筑区域能源的类型和选择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锰酸钾与粉末炭联用处理微污染源水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烧杯试验和生产应用的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源水具有明显的强化处理效果,能显著降低滤后水浊度和高锰酸盐指数。但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顺序对混凝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投加混凝剂快速搅拌末活性炭可取得很好的强化混凝效果。生产运行结果还表明,少量剩余高锰酸钾可被粉末活性炭还原,而后被混凝过程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