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多糖含量检测的火箭电泳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分别用A、C、Y、W135群菌液免疫家兔,制备特异性抗血清,加至琼脂糖凝胶平板中,以定量的各群多糖原液作为抗原参考品进行火箭电泳,用已知的多糖浓度及对应的火箭峰高绘制标准曲线,得出直线回归方程,根据样品的火箭峰高计算多糖含量,确定该方法的检测限,并对该方法进行专属性、线性重复性、准确度、精密度验证;用建立的方法检测3批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多糖含量。结果根据该方法绘制的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0.95;该方法确定样品多糖浓度检测范围为3~7μg/ml,回收率在90%~110%范围内;重复性及不同操作者间的精密度试验结果 RSD均小于5%;特异性好,未检出各群抗原之间的交叉反应。3批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多糖含量均符合企业内部《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制造与检定规程》的要求。结论建立的火箭电泳方法可用来检测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2.
<正>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是我国于21世纪新研制的疫苗,用于预防由相应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疾病[1-2]。我国对疫苗实行批签发监管制度,2007年签发了第1批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迄今为止,由2007年的1家企业至今已有5家企业获得了生产文号,共签发近500批制品约4 000万人份。仅2013年,该疫苗批签发85批次,共计7 484 833人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冻干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稳定性。方法取3批冻干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分别置2~8℃及37℃存放,于不同时间点(37℃第1、2、3、4、12、24、48周;2~8℃第3、6、12、18、24、30、36个月)取样,上XK16/100 Sepharose CL-4B层析柱后,采用火箭电泳法检测4种多糖分子大小(KD值)及多糖回收率。另取3批疫苗,置2~8℃存放,分别于第12、18、24、30个月取样,进行疫苗全面检定;取同批疫苗进行酸(调p H值至5.0和4.0)、碱(调p H值至10.0和12.0)处理后置2~8℃,于不同时间点取样,上XK16/100 Sepharose CL-4B层析柱后,采用火箭电泳法检测多糖KD值及回收率。结果于2~8℃存放36个月、37℃存放24周的疫苗的多糖KD值及回收率,以及2~8℃存放30个月的疫苗的鉴别试验、外观、水分、多糖含量、分子大小及回收率、无菌检查、异常毒性检查、热源试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均符合企业内部《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制造和检定规程》(草案)要求。疫苗调p H值至5.0及10.0后置2~8℃存放48 h,多糖KD值及回收率均符合本企业内部《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制造检定规程》(草案)要求。结论冻干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于2~8℃存放30个月,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冻干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将10支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用注射用水复溶后,分为10份,70μl/份,依次加入20 mg/ml蛋白酶K溶液0、1、2、3、4、5、6、7、8、9μl,降解结合物中载体蛋白,采用火箭免疫电泳法进行多糖含量的测定,确定蛋白酶K最适加量。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范围、定量限度确定以及准确度、精密性及专属性验证。结果 20 mg/ml蛋白酶K的最适加量为5μl;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5~40μg/ml,定量限度为2.5μg/ml;3个不同浓度的供试品重复测定3次,A、C、Y、W135群多糖含量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6.5%、96.5%和97.4%;不同试验人员在不同时间对同一供试品重复测定9次,A、C、Y、W135群多糖含量的CV值分别为3.40%、4.11%、3.35%和4.88%;各群多糖抗原均与其对应的抗血清产生免疫沉淀,而与其他群抗血清不产生免疫沉淀,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结论建立了冻干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中多糖含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在确定的限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准确度、精密性及专属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冻干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2~8℃保存的稳定性。方法将冻干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放置在2~8℃条件下30个月,定期取样,观察其物理外观,进行鉴别试验,并测定多糖含量、分子大小、水分含量、异常毒性等质量控制指标,评价疫苗质量的稳定性。结果冻干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于2~8℃30个月保存,各项质量控制指标仍符合该疫苗企业注册标准。结论冻干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在2~8℃保存,其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四价多糖疫苗,并采用新方法去除细菌内毒素。方法经细菌培养后,分别提取A、C、W135和Y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纯化后,采用超速离心和层析技术相结合去除内毒素,按一定的配比制成四价多糖原液,加入保护剂,制成冻干疫苗,并进行检定。结果所研制的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质控标准,内毒素含量小于10EU/μg,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论已成功制备了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法(high performance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ith pulsed amperometric detector,HPAEC-PAD)测定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中A、C、Y、W135群多糖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用三氟乙酸对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进行水解,得到各群多糖的水解产物:唾液酸、葡萄糖、半乳糖、6-磷酸葡萄糖胺(ManN-6-P),采用HPAEC-PAD法,CarboPac PA10分离柱分别测定缓冲提取液中的总唾液酸、葡萄糖、半乳糖、ManN-6-P的含量,利用归一化的峰面积计算相应唾液酸系数,再计算C群脑膜炎球菌唾液酸含量。对HPAEC-PAD法进行验证,并与传统火箭电泳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水解后得到的4群单糖均呈良好线性,分离度和峰形均良好;HPAEC-PAD法检测4群糖的日内和中间精密性的RSD均小于5%;各群多糖峰面积的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3批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水解后,经HPAEC-PAD法测定的各群多糖含量与传统火箭电泳法测定结果相当。结论 HPAEC-PAD法检测四价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中的A、C、Y、W135群多糖含量准确、简便、快速、可靠,对控制该疫苗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的渗透压摩尔浓度,为提高该疫苗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附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采用冰点下降法测定市售31批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的渗透压摩尔浓度。结果 31批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存在一定差异,在620~774 mOsmol/kg之间。结论在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成品质量标准中增加渗透压摩尔浓度的检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3~2016年本公司生产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关键质量属性的变化趋势,评价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方法根据《中国药典》三部(2010及2015版)规定的方法对2013~2016年本公司生产的520批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多糖含量(A群磷含量、C群多糖N-乙酰神经氨酸含量)、水分及多糖分子大小等关键质量指标进行检测,应用Minitab数据分析软件对产品关键质量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I-MR控制图趋势比较分析、方差分析及工艺能力指数分析。结果 2013~2016年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A群磷含量、C群多糖N-乙酰神经氨酸含量、水分及多糖分子大小的检测结果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整体处于稳定状态。结论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生产工艺稳定,产品质量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稳定性。方法 疫苗放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后 ,用乙醇沉淀法测定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游离多糖含量 ,SepharoseCL 4B凝胶层析法测定分子大小。结果液体疫苗放置 2~ 8℃ 9个月 ,游离多糖含量为 30 %以上 ;4℃放置 18个月 ,Kd <0 2的多糖回收率 <6 0 %。冻干疫苗放置 2 5℃和 37℃ 12个月 ,或放置 2~ 8℃ 18个月 ,游离多糖含量均不高于 2 5 % ,Kd <0 2的多糖回收率 >6 0 %。结论 冻干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未来疫苗     
疫苗对于人类身体健康是一种重要的发现.关于疫苗的研究目前仍在继续进行着.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武器,同艾滋病、疟疾、癌症和HPV等疾病展开斗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灭活轮状病毒疫苗(inactivated rotavirus vaccine,IRV)与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免疫大鼠后,两种疫苗间免疫效果的相互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联合免疫组、间隔免疫组和单疫苗免疫组:联合免疫组接种IPV后4周,经双侧腿同时免疫IPV和IRV,共2次,间隔4周;单疫苗免疫组2组,分别免疫3针IPV和2针IRV,每针均间隔4周;间隔免疫组免疫1针IPV后4周,开始进行IPV和IRV间隔免疫(每针间隔2周,共6周)。分别于每次免疫后4周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中和试验结合免疫荧光抑制方法检测血清抗RV中和抗体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抗RV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血清抗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结果大鼠经2针IRV免疫后,血清抗RV中和抗体和特异性Ig 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均明显上升,血清抗体阳转率均达100%;经3针IPV免疫后,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GMT均明显上升,抗体阳转率均达100%;联合免疫组、间隔免疫组和单疫苗免疫组间血清抗RV中和抗体水平、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及抗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V和IPV免疫大鼠后均获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两种疫苗联合使用时,免疫效果无相互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3.
Tularaemia is a disease caused by the facultative intracellular bacterium Francisella tularensis. Vaccination resulting in protective immunity is induced by live vaccine only. Such vaccination can be performed by scarification utilizing the live vaccine strain of F. tularensis (F. tularensis LVS), which results in good but not complete protection. Humoral as well as cell-mediated immunity are induced by vaccination an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cell-mediated immunity is a prerequisite for protection. Since the live vaccine strain is attenuated and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attenuation is unknown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process parameters so that the immunogenicity of the vaccine is preserv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羊口蹄疫灭活疫苗(inactivated food and mouth disease vaccine,IFMDV)分别与小反刍兽疫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accine,LPPRV)及布氏菌活疫苗(live Brucella vaccine,LBV)联合使用的免疫效果。方法应用口蹄疫O型、亚洲1型二价灭活疫苗与LPPRV联合免疫山羊,观察山羊不良反应,采用病毒中和试验法和液相阻断ELISA法分别测定山羊血清中小反刍兽疫抗体及口蹄疫抗体水平。应用口蹄疫O型、A型、亚洲1型三价灭活疫苗与LBV(M5株)联合免疫绵羊,观察绵羊的不良反应,采用试管凝集试验及液相阻断ELISA法检测绵羊血清中布氏菌抗体及口蹄疫抗体水平。结果 IFMDV分别与LPPRV及LBV联合免疫山羊及绵羊,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仅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现象;IFMDV(肌肉)和LPPRV(皮下)同时联合免疫,山羊血清中小反刍兽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单独免疫LPPRV组(P0.05);IFMDV与LBV联合免疫,绵羊血清中布氏菌抗体水平高于单独免疫LBV组(P0.05),且联合免疫组抗体阳性率达100%,比单独免疫LBV组提高了13%。结论 IFMDV分别与LPPRV、LBV联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可提高LPPRV及LBV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vaccine,VarV)在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中的保护效力(vaccine effectiveness,VE)。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中文期刊、PubMed和Embase等文献数据库,收集中国2017年以前所有国内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中VarV的VE文献,并应用RevMan 5. 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篇文献,其中病例对照研究19篇,回顾性队列研究15篇。34篇文献VarV合并VE为69%(95%CI:64%~73%);接种2剂次VarV的VE(92%,95%CI:80%~97%)明显高于接种1剂次(60%,95%CI:4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0 01);学龄前儿童接种VarV的VE(78%,95%CI:60%~87%)明显高于小学(33%,95%CI: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0 01);5岁以下儿童接种VarV的VE最高,为94%(95%CI:69%~99%),9岁及9岁以上儿童接种VarV的VE最低,为41%(95%CI:23%~54%)。结论 VarV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力,随着接种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建议全面推广VarV的2剂次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endpoints in preventive vaccine trials. Brief discussion is given to preclinical, Phase I, and Phase II trials, with the bulk of attention paid to endpoint choice and analysis in Phase III efficacy trials.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efficacy measures of vaccine effects for immunized individuals,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waning, strain specific efficacy, correlates of protective immunity, postinfection endpoints, and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s.  相似文献   

17.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严重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全球每年有50万~60万儿童死于RV引起的腹泻,其中90%以上来自发展中国家,在非洲和亚洲低收入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几乎全球所有儿童在5岁以前均感染过RV,临床上对RV引起的腹泻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RV疫苗的合理应用是减轻腹泻的最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对目前国内外RV疫苗的研发进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我国国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株)和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序贯接种基础免疫的效果。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方法,于2015年9~12月期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选择满2月龄健康儿童180人,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分别在2、3、4月龄各接种1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将上述儿童分为两组:一组采用t OPV+t OPV+t OPV的基础免疫程序(简称O-O-O组),另一组采用国产IPV(Sabin株)+t OPV+t OPV(简称I-O-O组)序贯接种的基础免疫程序。分别采集同一受种者免疫前和完成3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后30 d的血清标本,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血清中3个脊髓灰质炎型别(Ⅰ、Ⅱ、Ⅲ型)的抗体滴度,计算GMT及抗体保护率。结果 3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程序接种完成后,I-O-O组脊髓灰质炎Ⅱ、Ⅲ型抗体滴度均高于O-O-O组;两组均获得较好的针对3种型别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IPV(Sabin株)和t OPV序贯接种的免疫程序能够提供与全程接种t OPV相似甚至更高的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国产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稳定性。方法取40批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公司)2007~2013年生产的水痘减毒活疫苗,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水痘减毒活疫苗注册标准和《中国药典》的要求进行各项检定:在0月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在0和18月进行鉴别试验、物理检查、水分检测、无菌检查、异常毒性检查、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检测、抗生素残留量检测(2010年10月以后生产的疫苗);在0、6、12、18月进行病毒滴定。结果上海公司2007~2013年生产的水痘减毒活疫苗在有效期内各项指标检定结果均符合水痘减毒活疫苗注册标准和《中国药典》的相关要求。结论上海公司生产的水痘减毒活疫苗质量稳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登革热(Dengue fever,DF)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感染引起,主要经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是目前世界流行最广且最严重的虫媒性疾病之一,主要流行于东南亚、西太平洋、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和非洲等地区。目前,全球约36亿人生活在DF流行区,每年造成约4亿人感染,1亿人出现临床症状,超过200万人发展为重症DF,2万多人死亡。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疾病的有效措施,目前虽已有DF疫苗上市,但效果不够理想。本文对目前DF疫苗研发中的主要障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