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内第一套DSM工艺三聚氰胺装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宇 《川化》2005,(3):7-10
川化股份有限公司三聚氰胺厂化工一车间的三聚氰胺装置始建于1981年,1983年建成,1984年开始试生产。该装置以尿素为原料,生产能力为40t/d,是当时我国最大、最先进的三聚氰胺生产装置,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DSM工艺的三胺装置。该套装置由两大部分组成:三聚氰胺部分和尿素部分。三聚氰胺生产采用荷兰DSM公司开发的低压催化法工艺,尿素生产采用Stamicarbon水溶液全循环法。  相似文献   

2.
欧技工艺三聚氰胺装置运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成贤 《川化》2005,(3):12-13
目前我国三聚氰胺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三种:欧技公司的高压法生产工艺、荷兰DSM的低压法生产工艺以及中国清大华业和江苏天辰的常压法生产工艺。我公司拥有这三种生产工艺的生产装置。三种生产工艺各具特点,就装置运行状况来看,欧技的生产装置更具有运行优势,因此,目前欧技公司的生产装置在中国乃至世界均处于蓬勃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3.
上官育军 《小氮肥》2012,(12):23-25
0前言 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永丰公司于2007年9月建成1套12kt/a三聚氰胺装置,采用气相淬冷常压法工艺技术,原设计与“18·30”CO2汽提法尿素装置联产。2007年建成后,经过3个月试生产,因稀甲铵液返回到尿素装置造成微量三聚氰胺堵塞CO2汽提塔和尿素产量下降,导致尿素生产不稳定、能耗急剧升高,三聚氰胺装置被迫停运。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经多次外出实地考察并与设计院交流,  相似文献   

4.
于兴辉 《中氮肥》2007,(3):26-27
乌洛托品,学名六亚甲基四胺,分子式(CH2)6N4,由甲醇与氨反应制得,用途广泛。2004年12月,我公司10kt/a乌洛托品装置建成投运,一次开车成功。该装置的建成投产,不仅改善了我公司的产品结构,更是为公司培植了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于兴辉  万德波 《小氮肥》2007,35(5):19-21
2004年12月,山东明水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kt乌洛托品装置建成投运,并一次开车成功。该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改善了公司产品结构,更是企业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近两年来该装置运行情况看,乌洛托品实际生产能力已达到12kt/a。以下就乌洛托品的生产运行情况作简要小结。  相似文献   

6.
《塑料科技》2009,37(5)
国内首套年产10万m^3三聚氰胺泡沫塑料装置日前在中原大化公司濮阳绿寰宇化工有限公司建成并投产,此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打破了该技术被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7.
杨诚  邓霖 《中氮肥》2013,(2):23-24
1概况 川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川化)共有5套三聚氰胺(简称三胺)生产装置,包括了3种不同的生产工艺:第1套采用低压法工艺(DSM工艺);第2套采用高压法工艺(欧技工艺);第3、4、5套均采用常压法工艺(国内清大华业工艺)。3种工艺技术相比,因常压法工艺装置投资少、物耗成本较低,成为川化当前主要运行的三胺生产装置。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两套依靠我国自己技术设计的80kt/a硫酸装置的工艺特点以及生产运行情况,从生产运行效果看,两套装置是基本达到了预想的目的,体现了80年代我国比较先进的,成熟的成套硫酸装置技术。  相似文献   

9.
2005年1月14日,山东齐鲁增塑剂公司50kt/a中德技术结合的PA装置在山东齐鲁化学工业区建成,一次投料成功生产出优级品标准的PA产品,目前已实现较高负荷的运行。  相似文献   

10.
0 前言。我公司100kt/a合成氨装置(包括天然气脱硫、一二段连续转化、中低甲烷化、MDEA脱碳以及空气、氮氢气联合压缩和天然气压缩等工段)于2000年4月建成,一次开车、试车成功,至今运转正常。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工艺和设备上存在的问题,坚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原则,使之不断完善,达到生产负荷进一步提高、消耗进一步降低的目的。目前该装置具备合成氨340t/d的产出能力,连续稳定运行,平均年满负荷运行在350d左右,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优于设计要求。2002年12月10日8:00至13日8:00对该装置进行连续72h满负荷考核,测定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相似文献   

11.
2.4万t/a环氧氯丙烷工艺装置试车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化工厂2.4万t/a环氧氯丙烷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立项的国家级“双加”项目,是天津市“九五”规划15个技改项目启动的第一个项目,工程总投资7.4亿元人民币,工艺技术引进日本昭和电工醋酸丙烯酯法专利技术。项目于1993年5月立项,1996年3月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1996年7月初步设计批复,1996年9月引进合同生效,1996年12月开工建设,1999年4月机械试车,1999年9月投料试车,  相似文献   

12.
正1现状分析三聚氰胺(简称三胺)生产装置按压力等级分为高压法、常压法和低压法3种工艺。3种生产工艺各有优劣,目前国内主要是高压法和常压法2种生产工艺的装置在运行。在国内三胺产能快速增长和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常压法生产工艺由于物耗成本相对较低,其市场竞争优势逐渐显露出来,因此,现在国内多地都在加快上马生产规模较大的常压法生产装置。其实从三聚氰胺生成反应机理来看,现在大多数运行的高压法和常压法生产装置除了蒸汽消耗上有较大差异外,其他生产成本都差不多:高压法和常压法在  相似文献   

13.
我公司三聚氰胺厂三车间的第3套三聚氰胺装置(以下简称三·三胺)采用清大华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低压气相淬冷结晶工艺,是国内首套12kt/a三胺生产装置,建于2002年5月,2003年2月17日投产。生产运行过程中装置存在诸多问题,经分析发现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尿洗系统的运行工况不良。因此,解决尿洗系统存在的问题成为确保装置稳定运行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杨艳红  娄玲 《化肥工业》2004,31(6):57-59
介绍了40kt/a联醇生产的工艺流程特点及粗、精醇系统的运行情况、生产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川化股份有限公司三胺厂二车间1.38万t/a三聚氰胺生产装置采用欧技公司高压法,装置所需要的氨主要用于反应器补加和装置反应区部分高压系统阀门的吹扫,吨三胺设计用氨量为0.5086t。装置自2000年5月建成投产以来,系统液氨消耗不稳定、长期偏高,成为制约系统低耗高效运行的瓶颈,因此降低系统氨消耗也就成为实现装置的低耗高产必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内的复混肥企业很多,但规模都很小,介绍建设在东北的一个300kt/a复混肥装置的工艺流程,设备布置和主要设备规格,总结了造粒机,成品干燥机,破碎机,振动筛以及干燥尾气处理系统的设计要点,指出复混肥行业专用的破碎机尚有待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7.
盛秀洁  苏蔚 《小氮肥》2012,(12):17-18
0前言 2009年,河北天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宁分公司合成氨年生产能力达到50kt,CO2脱除采用碳酸丙烯酯(简称碳丙)工艺。原有1套25kt/a碳丙脱碳装置,虽经多次技术改造将其生产能力提高至50kt/a,但一直处于超负荷、超能力运行状态,致使碳丙液消耗过高(夏季最高可达吨氨1.5kg),增加了生产成本。为了与105kt/a合成氨装置技术改造配套,决定新增1套处理能力105kt/a的碳丙脱碳装置。  相似文献   

18.
永济中农化工有限公司(原永济化肥厂)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现年产100kt合成氨、130kt尿素、30kt甲醇。公司80kt/a合成氨的变换装置原公称能力为40kt/a,采用中串低工艺流程,压力为0.8MPa,因该装置的中变触媒粉化严重且部分管道较细,使整个变换系统阻力高达0.16MPa,给生产埋下许多安全隐患。为配合公司30kt/a甲醇顺利投产,并能安全、经济运行,公司决定采用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技术,将1^#变换系统由原来的中串低工艺改为全低变工艺,并于2005年6月29日投产。  相似文献   

19.
刘志勇 《中氮肥》2010,(4):41-43
河南省煤业化工集团中原大化公司的尿素装置是从意大利斯那姆公司成套引进的氨汽提法大型尿素生产装置,年产尿素520kt。自投产以来,运行一直比较稳定。但随着3套三聚氰胺装置(以下简称三胺,2套15kt/a,1套3kt/a)的相继建成投产,尿素装置的许多问题开始出现,如系统水平衡问题、返回尿液对蒸发造粒系统的影响、返回的液氨对中压吸收塔或氨受槽的影响、三胺工艺冷凝液对水解解吸的影响以及三胺尾气回收对尿素装置的影响等。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鹏 《化肥设计》2011,49(2):34-37
介绍了高压法三聚氰胺装置刺刀管式反应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剖析了刺刀管式反应器运行中存在的反应器管束结垢、进出口管线堵塞、外管管束受损、刺刀管结晶堵塞及结垢等问题;提出了刺刀管式反应器的生产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操作,刺刀管式反应器运行工况良好,可连续运行300天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