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氧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对-马来酰亚胺基苯甲酸(MBA),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探讨。以 酰亚胺苯甲酸和CYD-128环氧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合成了环氧型双马来酰亚胺(EB)权指;利用红外光谱(IR),差热扫描量热(DSC)及热失重分析(TGA)对EB和固化_EB树脂结构,反应性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及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对价格低廉、配比不同的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BMI) /二烯丙基双酚A(BA) /N -苯基马来酰亚胺 (NPMI)三元共聚树脂体系反应性能、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 ,确定了固化工艺。对固化树脂的热变形温度、热失重及耐湿热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环氧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聚集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追踪环氧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在固化过程中聚集态结构的变化,发现环氧与双马来酰亚胺形成了互穿网络结构(IPN)。但由于环氧和马来酰亚胺的固化活性不同,环氧先发生固化,引起两种单体间的溶解度下降而发生相分离,形成了富环氧区域和富双马来酰亚胺区域。互穿与相分离是两个相反的结构发展方向,它们决定着树脂的结构和机械性能。树脂的互穿程度直接受初始固化温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改性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地评述了目前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增韧改性的主要方法,并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我们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改性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扼要地介绍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主要增韧方法和增韧理论;国外和西北工业大学开发的韧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相似文献   

6.
含硅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新的合成路线制得了N-(4-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并以此为起始反应物合成了3种新型含硅双马来酰亚胺。所合成的含硅双马来酰亚胺的分子结构采用红外光谱及^1H-NM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液晶环氧/双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致液晶聚合物进行增韧是一种新方法,本文采用液晶环氧PHBHQ与BM和4,4‘-二氨基二苯基双酚A(DDBA)的预聚体合成共聚物,并用FTIR,SEM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当BMI:DDBA:1:1.5时,PHBHQ的增韧效果最佳,且共聚物的综合性能也较好。  相似文献   

8.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合成与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评述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合成原理及工艺方法 ,并根据树脂的反应特性重点阐明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增韧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9.
苯乙烯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和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3种方法合成了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DM),用IR、DSC、SEM和凝胶化时间等方法表征和分析了各法合成BDM及其副产物(BPC)的结构和性能,探讨了BPC的影响。研究认为,BPC能抑制BDM的聚合和活性,对BDM性能不利,文中探索了合成BDM时减少BPC含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双马/二元胺/环氧体系的组成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普通的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为基础,用二元胺和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着重研究了不同结构的二元胺和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DS必性体系的生优于DDE改性体系,但其预物丙酮溶解性差于DDE预聚物。BMI/二元胺摩尔比高的改性树脂耐热性高,但韧性低,丙酮溶解性差。不同结构的环改性以树脂耐热性相差不大,但环氧的结构对双马改性环氧树脂的耐热性、韧性影响较大。环氧用量增加,工艺改  相似文献   

12.
以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和邻-二烯丙基双酚A为共聚单体,制成了增韧的双马来酰亚胺9BMI)树脂,并测定了树脂的各种性能,对影响因素作了探讨。还研究了双马来酰亚胺及BMI/二烯丙基双酚A固化树脂的热稳定性,提出了交联产物的热分解历程。  相似文献   

13.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TDE-85环氧树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双马来酰亚胺/二烯丙基苯基化合物改性TDE-85环氧/MNA酸酐体系,获得了适于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的高性能复合材料树脂基体。运用粘度曲线、凝胶特性曲线和差热分析对树脂的工艺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脂的注射温度为60℃,此时粘度只有0.24Pa·s,工作期大于12h。固化树脂的热变形温度为224℃,室温及150℃下弯曲强度分别为124MPa、73MPa,冲击强度为11.3kJ/m2,文中同时介绍了玻璃布复合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界面极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奇士橡胶增韧剂增韧的环氧树脂的介电性能与温度和频率变化的关系,并与未增韧的纯环氧树脂的情况作了对比分析,橡胶增韧环氧树脂介电性能的改变来自于环氧树脂固化过程中橡胶分散相的形成,进而导致界面松弛极化。在交变电场作用下,载流子在橡胶相的两端之间运动,其行为等效于偶极子,该过程可以MWS模型予以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5.
微波固化环氧树脂(E44/DDM)的热性能及膨胀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微波辐照固化环氧E44/二苯甲烷二胺(DDM)体系,考察了固化温度、固化时间以及微波功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固化过程。利用FT-IR、DSC、热膨胀仪分别表征了体系的固化度、玻璃化转变温度(Tg)、热分解温度以及热膨胀系数(α)。结果表明,与热固化过程相比,微波能显著提高E44/DDM的固化速度,缩短凝胶化时间。且微波固化物具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和较低的线膨胀系数α。  相似文献   

16.
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增韧力学模型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增韧机理模型进行了回顾,其主要增韧机理为局部部切屈服,孔洞或空穴的塑料性体积膨胀和橡胶颗粒桥联,在细观结构上采用典型轴对称单元的有限元分析来预测增韧环氧树脂的力学行为,断裂力学的J积分模型可用于估算增韧程序,基于断裂韧性GIC的增韧模型定量分析已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7.
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增韧力学模型Ⅰ.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包含一个橡胶和空穴的轴对称模型的有限元计算来分析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细观上的力学行为。包含橡胶颗粒模型的 Von Mises等效应力分布与包含空穴模型的相似 ,且在赤道以上 4 5°范围内界面处环氧一侧有相当大的应力梯度 ,橡胶在此脱落。橡胶颗粒内的应力分布均可忽略不计。故空穴取代橡胶颗粒可简化橡胶增韧环氧树脂增韧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聚氧化丙烯多胺的合成、表征及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聚氧化丙烯多胺(PPA),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PPA添加到双酚A环氧树脂(DGEBA)-二乙烯三胺体系中对环氧树脂固化过程的影响以及对固化环氧树脂的增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PA的加入,材料的冲击强度有较大的提高,当含有10phr PPA204(聚醚分子量为400时),环氧树脂网络的冲击强度比纯环氧网络增大了2.6倍。文中同时对含有PPA的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进行了初  相似文献   

19.
端氨基聚氨酯的合成及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合成了数均分子量(M^-n)不同的聚乙二醇型端氨基聚氨酯(ATPU2)。并用它与E-44环氧树脂配成了综合力学性能好的胶粘荆。用DSC、FT—IR、SEM分别表征了ATPU2/E-44胶粘剂的固化过程、固化产物的结构以及冲击断面形貌,测试了胶粘荆的柔韧性、附着力和剥离强度等力学性能与ATPU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ATPU2/E-44胶粘剂的中温固化主要是通过端氨基与环氧基反应完成的;它具有的冲击强度高等优异的力学性能与其固化后的交联网络形成了一种由环氧刚性链段和柔性聚乙二醇链段组成的两相结构和产生断裂时能形成微纤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