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今大多数网络都是由某种电缆或缆线连接起来,充当计算机之间进行网络传输的信号载体。有许多种缆线可以满足从小到大不同网络规模的需要。缆线的种类非常多,也很容易混淆,但大多网络只使用了三种主要的缆线进行网络布线:同轴电缆、双绞线(包括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和光纤。  相似文献   

2.
7.1绪论在工业以太网的安装和运行中,需要有一个网络管理软件对工业网络模块进行组态和监控。菲尼克斯公司提供了Factory Manager软件对工业以太网网络进行管理。Factory Manager是可视化的网络管理工具,用于控制环境中工业以太网设备的组态和诊断,可运行在Windows 95/98/NT/ 2000/XP等操作系统中。Factory Manager软件集成了Network Spy;集成了BootP Server;集成了TFTP Server进行本地或远程的固件(Firmware)升级;可启动PCWORX或Diag 软件。另外,还可将配置文件(*.ncf)导入到附加的"FL IO Configurator"和"SNMP OPC Configurator"软件。在对工业以太网进行组态时,Factory Manager可以集中地对设备进行配置,对设备IP地址和其它组态参数进行管理,对网络中的以太网设备进行快速启动、维护、故障排除和长时间的网络状态监控。在网络组态过程中,系统同时也建立了网络数据库,可用于网络管理中后续工作.如组态、操作和诊断,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并杜绝了数据不一致所产生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1前言 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XEROX公司提出了以太网这个新概念,首次提出采用一种传输媒介将Xerox打印机与数个计算机相连进行通讯的构思,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存取(CSMA/CD)的方法以后,短短的三十多年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一设想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从而形成一致而又强大的局域网技术。IT的工程师们从实际应用出发采取了各种措施改进以太网的技术,今天,作为物理层基础的以太网与最广泛的,标准化的通信协议的TCP/IP的有机结合,成为了现代通信技术最成熟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2工业以太网和工业实时以太网技术的特点在90年代初期,与计算机技术俱Et并进,基于TCP/IP的以太网技术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大举进入了办公领域,许多IT领域的领头企业,如微软、苹果、惠普、EPSON等等都采用了IEEE802.3的国际标准,开发了统一的与用户无关的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协议和方法,如打印机、扫描机、数码相机和传真机等。随着USB、蓝牙的迅猛发展,以太网技术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它在Intemet中的广泛应用,技术更为成熟,并得到了广大开发商与用户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于TCP/IP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管控一体化已经成为工业网络技术发展的方向,在商用网络中被广泛采用的以太技术已经逐渐被工业网络所接纳。本文研究了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特征,分析了现有的工业网络中以太网的应用方案,针对嵌入式系统和以太网技术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嵌入式系统和快速以太网的工业控制网络的实现方法,设计了网络中采用嵌入式系统的控制节点的功能,并结合所设计的控制节点的功能对网络体系进行了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6.
随着监测预警系统越来越复杂化,具有容错功能的工业以太网技术意义重大。介绍了一种使用工业以太网技术的监测预警系统,论述了系统组成,系统功能以及网络系统设计。对网络系统设计作了详细介绍。系统在山西同煤集团安装调试成功。  相似文献   

7.
杜品圣  张龙 《自动化博览》2007,24(Z1):28-31
3.1 前言 在工业环境中,用户经常遇到在某些恶劣条件下设备装置只能通过铜缆连接或者根本无法连接的情况.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需要向移动、旋转或者运动中的装置传输数据的应用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网络运维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Y.1731协议是一个以太网OAM标准,可以用来提供以太网的运维、管理和维护功能。在此重点讲述了该协议在以太网链路层中如何提供端到端的链路连通性检测、故障定位及链路质量的监控,包括链路丢包检测和链路时延检测,并进行了终端配套软件的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9.
《软件》2009,(3):8-8
据VDC最新年度《工业网络全球市场研究报告》中对供应方的分析指出,全球工业网络基础设施类产品规模在2007年已经超过18亿美元,并预期将在2012年达到5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4.6%。  相似文献   

10.
8.1工业自动化中的以太网   8.1.1现场总线和以太网   既要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生产率,又要降低成本,这始终是工业自动化不断创新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20年前INTERBUS现场总线应运而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传输过程数据的传感器/执行器现场总线系统.现场总线技术采用串行通信取代传统的PLC并行接线方式,采用数字信号取代4~20mA模拟量信号传输,是通信技术应用到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一次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11.
华镕 《自动化博览》2005,22(4):77-78
1前言 一时间,工业以太网的浪潮扑面而来,让人们感觉到它的巨大威力,以前争论的以太网能否用于工业网络问题似乎已经过时,代之而起的问题是:面对如此多种的以太网让用户无所适从。如何根据应用来合理部署工业以太网,如何根据应用的层次来挖掘现有以太网的功能是众多用户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工业以太网中DHCP协议应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人们对网络的移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仍采用静态地址分配的方法进行IP管理。会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也给网络管理员增加很多工作量。采用动态主机配置技术进行IP管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文章简要地介绍了DHCP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DHCP技术在工业以太网中的应用。实践表明。DHCP技术对管理大规模的以及对网络移动性要求高的网络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现场智能控制模块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和网络已经进入后PC时代,随着将以太网应用到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再次兴起.在现场仪表和工业设备层应用以太网技术是工业控制网络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工业现场智能控制模块的硬件结构,选择合适的微处理器和外围存储、通信等器件.构建了一个带有网络接口,可以接入工业以太网现场网络中的硬件平台.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PON)的网络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EPON的特性和体系结构,研究EPON网络管理系统的重要的意义.针对具体的系统需求,在EPON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基于sNMP的网管方案,实现该系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基于工业通信网络诊断、隔离和安全防护技术,以应用前景广泛的PROFINET工业以太网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PROFINET的专用工业网络安全隔离器。安全隔离器主要作用于工业网络内部,具有通用的工业网络层防火墙功能。对PROFINET通信协议进行了深度解析,并识别相应的报文类型与关键数据。通过配置安全策略,并将其传输到安全隔离器,可以实时监控网络状态和PROFINET关键数据,阻断异常畸形报文,同时可以防止未授权设备的非法访问。针对以上情形产生的报警信息,将被实时发送到配置管理平台并进行报警显示。经测试表明,工业网络安全隔离器对正常工业控制网络无影响。配置策略可有效保护关键设备,从而保护工业控制网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的工业网络如DeviceNet和PROFIBUS相比较,安装和维护工业以太网时会面对其独有的问题,因此需要协议分析工具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包括建立工业以太网,将传统网络移植到以太网,以及安装网络时的故障检测和调试。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工业组态软件强大的人机界面功能和灵活实用的网络功能,结合工业以太网技术在组网中方便可靠的特性,设计了一个自来水厂的自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8.
工业以太网和CAN总线系统的通信软件设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姚晓峰  陈晓侠  张春光 《控制工程》2006,13(3):268-270,273
为了实现企业设备控制层到数据管理层的信息集成,采用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混合控制网络,可以实现控制和管理的有机统一.采用Maxim公司推出的8051家族中的微控制器DS80C400芯片,利用微型因特网接口(Tiny Internet Interfaces-TINI)平台,采用JAVA语言,应用套接字技术、OPC技术和JAVA多线程技术,完成了工业以太网和CAN总线网络间嵌入式网关的设计,给出了两层网络间通信软件设计的方法.方案以CAN总线为底层控制网络,以太网作为上层管理网络,中间为嵌入式网关,网关实现了异质网络之间的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以太网已经渐渐发展进入全球自动化的标准通信技术之列。虽然现场总线类似Profibus、Modbus和ControlNet仍然随处可见,但他们的重要性随着工业以太网的普及正在快速地降低。工业以太网为用户提供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更高的效率,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适应性。这可以使得从管理级到现场级的数据通信采用统一的方式,反之亦然。没有了接口互不兼容的问题,就可以在整个公司网络中使用基于web标准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王海龙 《测控技术》2003,22(6):74-74
1 工业以太网  随着世界范围内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 ,在工业通信和自动化应用中日益采用以太网和TCP/IP协议作为最主要的通信接口和手段 ,向网络化、标准化、开放性方向发展将是各种控制系统技术发展的主要潮流。以太网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成长最快的局域网技术 ,在工业自动化和过程控制领域得到了超乎寻常的发展。同时 ,基于IP的全程一体化寻址 ,为工业生产提供的标准、共享、高速的信息化通道解决方案 ,也必将对控制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十维电信设备有限公司 (http :/ /www .wio .com .cn)是大唐电信集团旗下专业从事工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