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但它并不是对事物的简单的素描,而是将客观事物高度概括后的符号表现形式,是人们思维的一种成果。修辞思维作为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汉字造字时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试图从字形研究入手,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汉字造字,力求对汉字造字有一个新角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壶中天地 天人合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宇宙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园林叫“构园”,讲究一种思想,一种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时空意识紧密联系,它强调整体性思维和动态可变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蕴含着最直接,最生动的宇宙思维模式。本文从古代中国宇宙思维模式的产生和特点出发,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哲学意境,指出古典园林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建筑仍机理论的生动体现,对现代建筑创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跟英语相比,汉语语法呈现出“意合”的特点,这跟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中国传统哲学总离不开一个经典命题:“天人合一”。梳理了天人合一思想的起源、发展与特点,然后从哲学、思维、语言的关系上考察现代汉语语法的“意合”特点。结论认为,同英语相比,汉语语法具有“意合”特质,这一特质正是中国“天人合一”传统哲学观的映射;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与“人”是一种“构成”关系,汉语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三大基本词类也是一种“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4.
哲学要对人与自然进行思考,天人关系是我们在反思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西的表现形式不同。对此,人们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的观点。这一提法的有效区域仅局限于中西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特点,探讨"天人合一"、"人文和合"为主体的整体思维方式渗透并影响哲学、管理、自然科学等领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对整体思维方式的合理性进行了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汉字篆书和东巴象形文字都具有趣味原始的特点,相较汉字篆书而言,东巴象形文字字形更为古老、繁琐,且生活化的文字较多,东巴象形文字多文学色彩较浓的名言、警句,具有很大的书法创作空间。同时两种文字均存在书法创作内涵不足的现象,重视东巴文字书法创作,提升创作技法和内涵,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汉字的构造过程中包舍着造字者的伟大智慧.汉字的产生是人们认知实践的产物,人们的认知活动在构字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中,对于不同的符号与大脑中的意象之间相似性的提取,以及在造字过程中显现的思维途径,更清楚地观察到从汉字不同形式的构字方式中显现出来的隐喻性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国外汉语学习者能够快速认识汉字字形,识记汉字的音义,在此从"六书"说中的四种造字说出发,结合汉字的几种基本类型,探索能够促进外国学生识记并掌握汉字音、形、义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站在世纪的至高点上,如果我们想对中国传统美学人文智慧和价值内涵作进一步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当然不会忽视"天人合一"这样一个重要特色.本文将从"天人合一"的内涵谈起,继而探索产生这个特色的历史根源,以思考和发掘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界和翻译界大都认为,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莫过于形合和意合之分。语言的表现形式与其对应的哲学传统、思维模式具有通约性。借助这种通约性,本文从中西哲学观念和思维模式的辨析中反观英汉语段结构特点,分析汉语以意驭形而英语以形制意的可能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溯源、与西方文化中"神人合一"思想的比较、"天人合一"思想的现实中庸性、"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四个角度来解读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家和谐思想自形成以来,就推崇“和为贵”的思想,描绘了古人对“和谐社会”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所以“和谐”成了儒家孜孜追求的至高境界。其中包括“天人合一”、“人我合一”、“身心合一”、“协和万邦”等思想内容。深入发掘和分析儒家的和谐思想,理论联系实际,为当今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构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民族与国家之间相互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综合解决现实社会的良性运动和协调发展问题,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源,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现代管理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风水包含了中国古建筑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点。风水的时兴,是人与自然和谐、国人经济实力增强和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家居风水的时兴,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舒适安稳的居住环境。对于家居风水,应坚持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和"天人合一"是儒家伦理的两大传统。在天人关系上,儒学既强调"以人为本"又强调"天人合一"。两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体两面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是建立在对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高度重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针对网络时代图书馆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模式的人性化、实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建筑的天人合一等若干对策,以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人茶是中国茶文化体系中具有独立品格与内涵的茶文化模式,也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最高层次。明代中期以后,文人们推崇饮茶"天趣悉备"的自然美,许多文人更是全身心投入到茶事活动中,将茶事品茗作为表达志向与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茶诗创作成果丰硕。茶诗的创作是一种文学现象,极大地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与内涵。明代茶诗体现出明代文人茶虚静空灵、天人合一以及本真自然、闲适清逸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8.
文人茶是中国茶文化体系中具有独立品格与内涵的茶文化模式,也代表着中国茶文化的最高层次。明代中期以后,文人们推崇饮茶“天趣悉备”的自然美,许多文人更是全身心投入到茶事活动中,将茶事品茗作为表达志向与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茶诗创作成果丰硕。茶诗的创作是一种文学现象,极大地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与内涵。明代茶诗体现出明代文人茶虚静空灵、天人合一以及本真自然、闲适清逸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对当今城市规划、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文章从"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自然"的自然观、"万物平等"的生态伦理观和"俭朴"、"知足"的价值观等方面阐述了"生态智慧"的特点以及对现代城市规划和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尽管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者对于"天人合一"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即都体现了中国人热爱于探索自然规律,强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共同点。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天人合一"思想仍然对于中国当代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