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莞县附城公社主山大队大井头生产队,地处丘陵,水源缺乏,土地瘦瘠,保水力差,种下的甘蔗、木薯常受干旱威胁,产量低而不稳定。1973年前甘蔗、木薯平均单产分别徘徊在5,000斤和1,500斤的幅度。随着农业学大寨运  相似文献   

2.
秋植蔗的栽培制度,经过几年大面积的实践,再次证明这个耕作制度的改革,是增产甘蔗提高糖分的一项重要措施。1975年以来,广东秋植蔗的面积均达一百万亩以上,占全省植蔗面积三分之一左右,为我省发展蔗糖事业作  相似文献   

3.
稻底秋植蔗是甘蔗栽培中的一种新耕作制度,是一项新生事物。1968年我们参观省甘科所试验农场后把它传入我县,在甘蔗基点环城公社天禄大队试种27亩并取得平均亩产15,000多斤的好收成。以后我们把它推广到全县,到  相似文献   

4.
我们灵山宫一、二队,有人口244人,劳力118个,耕地面积519亩,其中水旱田79亩,坡地440亩,这些坡地全属红土高旱坡地,水源缺乏,生产条件较差。历年来冬春干旱严重,甘蔗植期往往被迫推迟到清明后至立夏种植,产量低很不稳定,常年亩产只有一吨多。  相似文献   

5.
广东番禺县石基公社前锋大队是属沙围田地区,甘蔗计划面积755亩,每年秋植甘蔗面积约占50%左右。该队在实践中认识到,稻底秋植蔗虽然比冬春植蔗增产,但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其主要矛盾是未有解决用种量大的问题,经济价值不划算。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以巩固和发展秋植甘蔗这一行之有效的耕  相似文献   

6.
我县附城公社新村大队蒋宅园生产队,位于雷州半岛南端,徐城附近。是以粮蔗为主的生产队。种蔗全部在红壤土高旱坡地,没有水源灌溉,土壤保水性差,蒸发量大,土质粘重难耕,缺磷、钙,呈酸性,易旱患,群众形容“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团糟”。秋季雨多,冬春季经常出现干旱,春植蔗往往推迟到清明后下种,甘蔗产量低且不稳定,亩产六千市斤。1970年以来,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根据自然条件的特点,改革耕作制度,积极推广秋植蔗,单产有显著的提高,平  相似文献   

7.
秋植蔗是我省在文化大革命以来大力推广新的栽培制度。由于秋植蔗具有高产、高糖及调节劳力的三大优点,所以推广很快,据统计,1975年全省秋植蔗面积达136万多亩,已占全省总植蔗面积三分之一。稻蔗轮作区秋植稻底蔗发展也很快,珠江三角洲秋植稻底蔗面积也达20多万亩,也占该地区甘蔗栽培面积的三分之一,经八年多的时间大面积推广秋植稻底蔗,蔗区群众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  相似文献   

8.
为认真落实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1975年春,我所进行了春植蔗指标亩产二万斤的栽培试验,最后称产获得了亩产20,595斤的高产纪录。从实践中,使我们懂得,只要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采用综合性技术措施,是获得高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广西来宾县春季气温低,2、3、4月,平均气温分别是:12.1℃、16.5℃、21.1℃。由于气温回升慢,春植蔗萌发率低,亩有效苗数、有效茎数少,产量低。试图通过地膜覆盖栽培方法,提高土温,促进春植蔗萌发,提高发芽率,确保有效苗数及有效茎数,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近年来,我国南方主产蔗区秋、冬植蔗迅猛发展,形势很好。甘蔗生长量的大小、与生长期(特别是有效伸长期)的长短关系极为密切。广东的秋植蔗在4月开始进入有效伸长期,这个时  相似文献   

11.
我市地处广西东南部,属于南亚热带,年平均温度21.8℃,年平均日照1815.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83.6毫米,气候条件好,适宜甘蔗生长。根据我们几年生产实践,推广地膜覆盖冬植蔗,是一项新的栽培  相似文献   

12.
种好冬植蔗     
华南蔗区每年在“立冬”至“立春”都栽种一部分冬植蔗。根据我县蔗区多年实践,冬植蔗栽管得好,它比春植蔗增产10—20%。但应看到冬植蔗是在冬季雨量偏少,气温较低的不良条件下播种,种苗受干旱、低温、病害的影响,发芽率比秋植蔗低。要种好冬植蔗,争取高产丰收,必须根据上述气候特点,采取以抗旱保温和种苗防病为中心的一精二早三抗四防五多六补七管的栽培技术措施,才能使冬植蔗早出苗、出齐苗和长壮苗。  相似文献   

13.
冬植蔗在广西各地已经普遍种植,但在桂北,由于霜冻所致,冬植蔗在桂北长期以来一直成为禁区。但是,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认真总结冬植蔗在桂北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因地制宜地采取技术措施,使冬植蔗能在桂北安家落户。特别是近年来,桂北的荔浦、平乐、临桂、恭城、永福、阳朔等县栽培冬植蔗,一年比一年多。如1976年冬荔浦县在二七0锰区开荒的万亩甘蔗基地种植了几千亩冬植  相似文献   

14.
一、概况为探求临海蔗区秋、冬、春植蔗不同植期的增产潜力,我们于1974~1975年,设置了本试验。试验小区面积为0.9亩,秋、冬、春植区各0.3亩,作顺序排列,行距1米,畦长18米,土壤为熟化的海涂粘质土,土层深厚,肥力较高。供试品种为纳印310。秋植区,于1974年9月2日、9月10日、9月20日分三期下种,均在甘薯地行间套种,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不少地区的甘蔗都是以施用化肥为主,造成土壤缺乏有机质,地力衰退,影响甘蔗单产的进一步提高。为解决此问题,必须广辟肥源,增加复种指数,大搞有机质肥,积极而合理地进行蔗地间套种豆类作物则是一  相似文献   

16.
我县是甘蔗新产区,于1970年开始利用新围垦海涂发展起来的。1973年冬季,我们学习外地甘蔗冬植的经验,在两个大队进行了试种,74年产量分别比春植蔗高20%和25%。这两个大队试种冬植蔗成功,打破了人们对甘蔗只能春植的因循守旧思想,得到了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受到了蔗农的欢迎,从而冬植蔗在我县逐步推广开来。粉碎“四人邦”后,冬植蔗发展更快,1978年全县新扩种甘蔗3,618  相似文献   

17.
广东台山县海宴公社春场大队,1976年在海滩咸围田新种了120亩秋植甘蔗,并在甘蔗行间套种蔬菜的试验,结果表明间种蔬菜能起到除咸防咸,获得甘蔗蔬菜双丰收。甘蔗平均亩产6.5吨,蔬菜亩产6,000多斤。过去,我们在咸田种蔗,常因干旱咸气上升,造成甘蔗死苗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我们  相似文献   

18.
冬植甘蔗的苗期管理是夺取茎数的关键,也是为高产打下良好基础,必须认真抓好这项工作,技术措施是:1、间种绿肥要求冬植蔗全面间种绿肥如田青、绿豆、黄豆等,并把茎叶压青作绿肥。2、查苗补缺蔗苗长出3~5片叶时,及早进行查苗补苗工作。补苗方法和要求:巡查蔗行发现断行1尺以上则应补同品种苗一株。做法是先在缺株地方挖一小穴,淋下足量水或稀粪水,把剪去部分尾叶的补植苗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赣南发展旱地植蔗的现状与趋势及主要自然制约因素,并提出:加强领导,组织引导,开发利用基地化,增加投入,改善蔗田条件,依靠科技进步等是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植蔗比宿根蔗封行迟,约迟27.6天。因此新植蔗间套种较有利宿根蔗,但比宿根蔗更要注意防旱、防咸、防草及防止水土流失。封行期中宿根蔗的株高、茎径都比新植蔗不均匀,同时宿根蔗的最高活茎数约在5月底,而新植蔗的最高活茎数约在6月初,是由于宿根蔗的反馈现象发生较早。因此,在生产上,我们必须从低斩收获,春暖后全部把宿根蔗田高大笋斩齐(俗称“回头不见青”),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