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克拉玛依油田注入水为油田处理水,由于成垢离子含量高,井口水质达标率低影响,井下管柱易发生结垢,造成注水井管柱堵塞,导致注水井测试遇阻或注不进。单纯的洗井只能将井筒内的沉淀物洗出,附在井壁上的硬垢无法清除。针对井筒结垢产物特征,通过优选的除垢液体系配方HTC,自主研制刮削器,形成溶蚀、刮削、洗井一体化的井筒除垢工艺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表明:井筒除垢工艺技术有效解决了因井筒结垢堵塞造成的水井测试遇阻、欠注问题,同时在恢复欠注井注水量,节约水井检管费用,提高注水效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孤岛油田在多年的注聚、热采开发过程中,由于聚合物、硫化氢、二氧化碳、溶解氧及细菌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作用,管线出现严重的腐蚀、结垢,造成污水管线堵塞,使联合站处理后的污水在注水系统沿程中水质不稳定。通过对污水管线堵塞物成分和结垢原因进行分析,开展化学法管线清洗解堵研究,优选反应温和的有机酸进行复配,形成了一套新型化学清垢解堵剂体系。该污水管网清垢解堵工艺能够快速清洗油泥、软化硬垢,清洗效率达到90%以上,在孤五联—孤南注污水外输管线进行现场试验,污水外输能力增加53%,施工方便且符合管线安全作业要求,经济效益显著,对其他管线作业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绥中36-1油田欠注井占总注入井井数的23%,主要是注入压力高导致欠注。对该油田储层特征、注水水质、注聚井堵塞物等因素进行分析,剖析注入压力高的原因。研究表明:储层胶结疏松、泥质含量高、微粒易运移、水敏性强是储层欠注内在因素。外因主要是注水水质超标、管壁腐蚀结垢严重、聚合物吸附堵塞。通过加强腐蚀研究工作、水质分级控制、除铁杀菌以及优化加药系统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注水水质。注水井酸化体系中强化对Fe、O、S等元素化合物的溶蚀,注聚系统通过加多重滤网过滤并运用复合型化学解堵剂进行解堵可有效解除注入井堵塞,达到增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渤海A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逐渐出现压力升高、注水不足现象。为此,在注入水水质及注入压力资料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注水井堵塞机理研究,从注入水水质、结垢和腐蚀、配伍性分析以及微粒运移和出砂等方面,分析了注水压力上升原因,并针对此开展注水井解堵技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水中固悬物、粒径中值、含油量均超标,从而引起堵塞;溶解氧含量、总铁含量,细菌等均超标,导致注水过程中结垢和腐蚀管线,造成水井堵塞;复合酸体系7较好地解堵增油效果,可为A油田注水井的解堵增油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渤海蓬莱油田开展了现场注入水水质分析、结垢和腐蚀评价,进行了速敏、水敏、水质超标、结垢和腐蚀引起堵塞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渤海蓬莱油田注水井堵塞的主要原因是速敏损害、水质超标、结垢堵塞和腐蚀堵塞;经过现场堵塞物的分析与评价,确定了渤海蓬莱油田注水井堵塞物类型,有机堵塞物油垢为沥青质、胶质等,无机堵塞物主要为铁腐蚀产物、储层矿物和钙垢。  相似文献   

6.
低伤害有机土酸体系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滨南油田部分注水井欠注严重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低伤害有机土酸液体系LDA-2。该体系避免了HF反应中氟化铝沉淀造成的伤害,能解除地层深部堵塞,提高酸化现场施工的有效性。使用LDA-2酸液体系酸化施工后,滨南油田低渗透注水井的吸水量大幅度上升。滨A井的现场实时监测表明,该井的表皮系数由酸化处理前的13降到-0.21,酸化增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解堵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调查大庆外围榆树林油田注水井井筒结垢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新的方法分析了地层的结垢类型和结垢量,并通过岩心模拟实验,分析了垢对地层的伤害程度,确定出垢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进而研究了水井中各堵塞因素及堵塞半径,为确定酸化解堵规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注水井堵塞欠注的问题,通过对注水井堵塞机理及现场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水力解堵的选井条件,总结出了注水井解堵的新方法,在江汉油田的钟市、广华、浩口等地区进行了实验及推广应用,取得了效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绥中36-1油田注水井注入压力普遍偏高,导致注水量下降,地层能量亏空,油田开发受到影响。注水井注入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地层受到堵塞,此文从注水水质、储层敏感性和工艺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绥中36-1油田注水井堵塞的原因,提出了解除注水井堵塞的对策,并以D17井和E7井为例论述了氟硼酸体系对绥中36-1油田注水井解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驱解堵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孤岛油田注聚区由于聚合物堵塞造成注聚井停注或欠注以及油井液量下降的情况,研制开发了高效聚合物解堵剂DOC-8。DOC-8解堵剂不仅能解除聚合物堵塞,对交联聚合物引起的堵塞也有很强的恢复作用。同时研究配套了JNC-006酸处理剂,能解除粘土、机杂堵塞,可以进一步提高聚合物解堵效果。通过现场实施,该技术不仅能解除聚合物堵塞,对交联聚合物引起的堵塞也有很强的恢复作用,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油井的腐蚀结垢问题日益突出,最初往往出现在产液量较大的电泵井。随着开发的进行,抽油机井的腐蚀结垢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针对油水井腐蚀结垢问题,分析了目前固体阻垢剂存在的不足。通过优选缓蚀阻垢剂、改进固化工艺,研制了适合油井使用的固体阻垢剂,对其伤害性、耐温性进行了系统的室内实验评价,并研制了该固体阻垢剂现场使用的管柱。该固体阻垢剂在新疆、大港等油田针对不同结垢类型,进行了现场应用,显著延长了检泵周期,获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原油田回注水结垢问题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油田回注水结垢不但会造成井筒堵塞,严重时会影响油气产量.回注水中Ca2+,Mg2+含量高以及外界条件变化(温度、压力、流速、pH值等)是引起结垢的主要因素.中原油田原采用注入石灰乳的方法解决回流水的腐蚀问题,但会使系统Ca2+浓度上升并使污泥量增加,因此最有效的办法是注入化学阻垢剂,同时要保证污水处理系统平稳操作.  相似文献   

13.
油田采出液集输系统结垢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油田集输系统腐蚀结垢的机理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油田地层水矿化度高和成垢离子含量高为结垢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是集输系统产生难溶结垢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油田集输系统腐蚀结垢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从而有效地延长了集输系统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油田综合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4.
吉林油田英台注水系统结垢与腐蚀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油田英台采油厂近年来处于增产阶段,向地层注水是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措施,但在注水系统存在严重的结垢与腐蚀问题。对结垢与腐蚀机理进行了探讨,采取注水加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的方法,筛选合理配方,合理控制工艺指标,基本解决了严重结垢与腐蚀问题,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油田防垢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生产过程中由于压力、温度变化以及地层水和注入水不匹配,可在近井地带、井下油管、泵、地面设备和管道内形成垢,造成堵塞或产液量下降,阻碍原油生产.文章概述了油井结垢的原因、类型、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同时介绍了各种防垢方法,并强调油田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防垢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三元复合驱油井结垢分析及防垢剂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元复合驱油井结垢严重这一问题 ,分析了三元复合驱油井结垢机理 ,研制了FHE复合防垢剂。通过室内静态挂片试验和动态模拟试验检验了FHE复合防垢剂在不同含量下的防垢率。试验结果表明 :FHE复合防垢剂的最佳用量为 4.0~ 5 .0mg/L ,其防垢率达 92 .64 % ,完全满足油田生产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东辛油田注水系统腐蚀结垢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影响东辛油田注水系统腐蚀结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影响结垢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pH值和盐含量,影响腐蚀的主要因素是pH值、盐含量、溶解氧、温度、CO_2含量和H_2S含量。对东辛油田污水来讲,盐含量、溶解氧和细菌是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垢的主要因素是盐含量和pH值。应用饱和指数法可预测碳酸盐结垢的趋势及腐蚀的大致趋势,用热力学模型可以预测硫酸盐结垢的大致趋势。油田污水系统的腐蚀属电化学腐蚀,可用自由能和标准电极电位判断腐蚀发生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加氢装置反应流出物空冷器腐蚀失效的原因主要是NH4HS的形成、析出和沉积,其机理包括NH4HS水溶液垢下腐蚀和冲蚀。阻垢缓蚀剂一方面具有阻垢功能,阻止铵盐低温析出,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能够全部溶解在液相水中,避免NH4HS沉积造成垢下腐蚀;另一方面具有缓蚀作用,在空冷器表面能够形成致密、稳定的保护膜,一定程度地避免管束受NH4HS溶液冲蚀。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阻垢缓蚀剂的阻垢和缓蚀的效果;在中试装置上,采用挂片质量损失法考察了阻垢缓蚀剂对空冷器的缓蚀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阻垢缓蚀剂同时具有阻垢和缓蚀功能,能有效抑制NH4HS析出结垢,当加剂量为50μg/g,缓蚀率达到98.6%。  相似文献   

19.
应用饱和指数法对某油田注水系统结垢因素进行了研究计算,在30℃以上,Ca CO3饱和指数(SI)大于0,而硫酸盐的饱和指数小于0,表明油田水系统的Ca CO3结垢倾向明显。对现场取样进行化学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发现注水系统管道沉积垢样的主要成分是Fe化合物,Fe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91.70%,66.62%,61.98,71.95%和68.37%。通过以上研究,油田注水系统,过饱和导致的Ca CO3垢不一定会在管道表面稳定附着,结垢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腐蚀,只有控制管道的腐蚀,才能够最终解决结垢问题。这项研究为控制油田注水系统的结垢问题提供了开创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南海西部W12-1油田生产水处理系统严重结垢影响生产的实际问题,在现场调查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对结垢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垢的主要成分为钙和镁的碳酸盐,其中主要是碳酸钙。结垢的原因是由于油田生产水中的可溶性碳酸氢盐(钙盐、镁盐)在加热或压力降低的条件下发生分解,生成不溶性的碳酸盐沉淀,结晶生长成坚硬的水垢附着在管道及阀门内壁,从而影响生产。根据结垢特点和实际经验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