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采用盐酸水解淀粉和乙二醛的复配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研究了淀粉的盐酸水解工艺及水解淀粉与乙二醛质量比对整理后棉织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盐酸质量分数为15%,水解温度为90℃,水解时间为60 min时,盐酸水解工艺较优,且经水解淀粉与乙二醛质量比为2∶1的优化工艺整理后,棉织物的干态折皱回复角超过220°,断裂强力保留率高于60%,棉织物的白度降低不明显,但湿态折皱回复角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将丁烷四羧酸(BTCA)、柠檬酸(CA)及水解淀粉混合,对棉织物进行无甲醛防皱整理,研究淀粉用量、BTCA与CA摩尔分数比及其用量、次亚磷酸钠和三乙醇胺用量、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等对整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得到其优化工艺为:淀粉2%,BTCA与CA的摩尔分数比为1∶3、多元羧酸8%、次亚磷酸钠6%、三乙醇胺2%、渗透剂JFC 2 mL/L,180℃焙烘90s.整理后棉织物的湿缓弹折皱回复角从175.1°提高到266.5°,强力保留率有所下降,白度下降不大,且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整理对染色棉织物的K/S值有一定的影响,对染色牢度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棉织物采用壳聚糖整理,织物的缩水率有较大改善,但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加,手感变差,泛黄程度加深,当壳聚糖浓度为0.3%时,织物的弹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将戊二醛用于大豆织物的抗皱整理,通过对整理剂浓度、催化剂种类、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工艺参数的优选,最终确定了优化整理工艺。对经优化工艺整理后的织物进行了一些相关性能测试,讨论了整理前后织物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响应面方法,利用丝素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得到了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与丝素水解时间、丝素浓度、乙二醛浓度三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得出了最佳整理工艺,当丝素水解时间为83min,丝素浓度为8%,乙二醛浓度为5%时,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163°。 相似文献
12.
亚麻织物具有特独的透气、抑菌性能,日益受消费者青睐,但是其抗皱性能较差。本文以织物平整度和断裂强度为指标,采用汽巴精化利特色FEL树脂对亚麻织物进行防皱整理,优化了亚麻织物防皱整理工艺条件(整理剂用量浓度、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防皱整理后,亚麻织物洗后平整度得到明显提高。最后,文章阐述了亚麻织物防皱整理实际生产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3.
14.
15.
针对纯棉织物容易起皱的问题,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接枝到棉织物上进行抗皱整理,分析整理后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抗皱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的同时,织物的白度、拉伸断裂强力、回潮率和透气性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抗皱整理用强力保护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添加自制强力保护剂SPA5g/L于抗皱整理液中,整理后棉织物的经、纬向断裂强度保留率高达84%和81%,干、湿折皱回复角也有所提高,对白度没有影响,且布面上甲醛残留量较少。 相似文献
18.
19.
综述了宽幅麻棉交织平幅染整的特点和染色及整理的使用工艺。前处理需采用两次较温和的漂白来触决红根斑皮的问题,采用160-180g/L烧碱丝光可达到织物宽尺寸稳定性,染色及印花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