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准原文(节选)11发热11.1在正常使用中,器具和其周围环境不应达到过高的温度。[释义]1基本要求①在正常使用中,器具和其周围环境不应有过高的温度; 相似文献
2.
(续接本刊2007年第11期第26页)
标准原文(略)
23内部布线
[释义]
1以接线端子为界,端子以里的各种导线称之为内部导线,以外的导线称之为外部导线.…… 相似文献
3.
(续接本刊2007年第9期第23页)标准原文(略)[释义]1基本要求:1.1器具的结构应能保证在非正常工作或发生误操作条件下,仍能避免导致火灾危险、有损安全或电击保护的机械性损坏。1.2上述危险,可通过器具内部带有的熔断器、热断路器、过载保护装置、保护性电子电路等类似保护装置的合理设置而避免发生。 相似文献
4.
(续接本刊2007年第10期第33页)标准原文(略)[释义]1电子线路试验1.1电子线路是由一系列电子元器件连接而成的。本标准认为,这些元器件在许多时候是不可靠的,一旦条件适合,它们会出现开路、短路或其它故障,而引发电击、火灾或机械事故。1.2本标准第19.11-19.12条给出了电子线路的非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仍是通过人为设置故障进行试验,其目的在于验证器具中的电子线路/电子元件对器具的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标准理解的角度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定义概念等内容做出解析,然后结合实际样品对污染等级、内部结构等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影响做了多角度剖析——对选择测试的模型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最终选出合理的路径,得出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数值。以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对以后工作上相关的内容有帮助和受益。 相似文献
6.
(续接本刊第11期第30页)标准原文3.3.14电气间隙clearance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器具的易触及表面之间的空间最短距离。3.3.15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器具的易触及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路径。[释义]1参见本标准附 相似文献
7.
标准原文7标志和说明[释义]基本要求1完整:标准规定的适用内容都要标注出来(包括器具内外标志和说明书)。2正确:标注方法、文字、符号要符合标准要求或符合国家其它法律、法规、规定,标注的载体和位置要符合要求。3可靠耐久:字迹耐久、贴粘牢固、粘贴位置合理(考虑温度、湿度、水渍、摩擦等的影响)。4“标志与说明”的内容概况: 4.1器具上的标志要求(7.1-7.11、7.14- 7.16),这部分标志可归纳为器具外部、内部的标志要求。 相似文献
8.
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定义入手,阐述了GB4943-2001标准中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考核目的,及污染等级对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影响,并归纳了影响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决定因素,用方框图的形式总结了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要求的查询步骤,最后简单介绍了工作电压的测试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标准理解的角度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定义概念等内容做出解析,然后结合实际样品对结构设计、外部接线等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影响进行分析,对选择的代表性样品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和判定,并以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对以后工作上相关的内容有帮助和受益。 相似文献
10.
(续接本刊2007年第12期第29页)标准原文(略)25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释义]1外部软线一般用于器具的电源连接,用于连接器具外部不同电气部件的导线也属于外部软线。 相似文献
11.
标准原文(摘录)7.8除Z型连接以外,用于与电网连接的接线端子应按下述方法标示:--专门连接中线的接线端子,应该用字母N标示。 相似文献
12.
标准原文(摘录) 10输入功率和电流10.1如果器具标有额定输入功率,器具在正常工作温度下,其输入功率对额定输入功率的偏离不应大于表1(略)中所示的偏差。 相似文献
13.
标准原文(摘录)8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8.1器具的结构和外壳应使其对意外触及带电部件有足够的防护。通过视检和通过8.1.1-8.1.3适用的试验,并考虑8.1.4和8.1.5确定其是否合格。 相似文献
14.
上一期新版IEC60335-1:ED5.0标准相关内容解读主要介绍了IEC60335-1:ED5.0中关于发热要求与非正常工作要求同现有我国标准相比发生的变化,本期我们将从绝缘结构与材料两方面对新版IEC60335-1标准发生的变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