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u对CSP工艺热轧薄板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表明:EAF--CSP工艺热轧薄板中Cu的偏聚是产生表面微裂纹及边裂的主要原因,控制钢中铜和低熔点元素的总量,调整薄板坯均热温度和时间,可以减少表面微裂纹与边裂;透射电镜观察到纳米尺寸的硫化铜沉淀。讨论了Cu对CSP工艺热轧薄板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边部裂纹是中厚板常见的表面缺陷之一.通过铸坯钻孔、倒角、翻面轧制及金相分析,确定了连铸坯边角部表面微裂纹是边裂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减弱结晶器冷却,控制结晶器锥度,避免高温浇注,优化二次冷却,保持铸机状况良好,改善铸坯角部的表面质量,45#板边部裂纹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H型钢出现批量边裂缺陷,通过连铸坯低倍检验、气体分析和金相检验等方法,找出了连铸坯质量缺陷(表面细微裂纹、夹杂物含量高)是产生边部裂纹的主要原因。在炼钢、连铸工序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得H型钢边部裂纹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对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CSP)生产的钢板出现表面裂纹及边裂进行了研究,并对CSP钢板表面裂纹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止裂纹的措施.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基体与氧化铁皮间的界面富集有铜等低熔点杂质元素,钢中残余元素含量偏高是产生表面裂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张彬 《山西冶金》2010,33(4):32-34
对碳钢热轧卷边部裂纹缺陷进行取样检验,认为铸坯角横裂纹是导致热轧卷边部裂纹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对铸坯角裂产生原因的分析,从解决铸坯角裂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热轧卷边裂缺陷。  相似文献   

6.
苏伯辉  孙玉强 《宽厚板》2012,18(2):18-22
对中厚板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几类表面缺陷,特别是星状裂纹、拉伸裂纹、边裂、纵裂等表面裂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探讨,对消除上述缺陷所采取的措施加以叙述,部分措施在实际生产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谢晶  王辉 《冶金设备》2024,(1):62-65
研究冷连轧机组辊系受力分布状态,揭示冷轧四辊CVC连轧机工作辊边部环裂产生原因。以某厂轧辊边部剥落案例为基础,通过对轧辊剥落形貌观察,硬度检测分析,并借助有限元仿真计算对工作辊在服役中的受力分布状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接触应力最大位置应为与支承辊端部倒角根部,最大应力达到1000MPa。工作辊边部环裂或局部剥落主要与工作辊横向移动在辊身端部受到较大接触挤压应力有关;在高周循环挤压应力作用下,轧辊次表面形成微裂纹,随裂纹扩展最终导致轧辊失效。  相似文献   

8.
采用金相、扫描电镜对320 MPa级高强度船板表面微裂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铸坯表面微裂纹是造成板材表面微裂纹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铸坯表面微裂纹的成因。通过铸坯冷、热装对比试验,指出采取堆垛缓冷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板材表面微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热轧带钢Q235B边裂缺陷进行检验和分析,认为造成带钢边裂的主要原因是快换中包期间连铸拉速陡然变化时,各工艺参数不匹配,铸坯角部过冷,在振痕波谷处产生角部横裂纹,这些横裂纹在后续工序中进一步恶化,最终演变为边裂缺陷.采取优化后的连铸工艺可有效改善板坯角部横裂纹,消除热轧带钢边裂缺陷;同时板坯角部缺陷经修磨后再轧制可避免边裂缺陷产生.  相似文献   

10.
《宽厚板》2015,(5)
在微合金钢连铸过程中,铸坯表面缺陷,尤其是边部裂纹、角部横裂纹和纵裂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钢铸坯。针对高强度微合金钢铸坯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各种缺陷形成的内因和外因,探索边部裂纹、角部横裂纹和纵裂纹的控制技术,形成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对高强度微合金钢连铸生产工艺加以优化。对设备进行检测和调整,形成高强度微合金钢表面缺陷的综合控制技术,使铸坯表面边角部裂纹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表面裂纹是1215易切削钢常见的缺陷,为了探究1215易切削钢在拉拔过程产生表面裂纹缺陷的成因,采用非水溶液电解、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检测方法,对1215易切削钢表面裂纹区域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了1215易切削钢在拉拔时产生表面裂纹的原因。结果表明,试样截面裂纹扩展的末端发现大尺寸硫化锰夹杂物;裂纹内壁存在大尺寸的硫化锰夹杂和保护渣颗粒。由分析结果推测,钢中夹渣是裂纹萌生的主要原因,而大尺寸硫化锰夹杂是裂纹扩展的原因。根据裂纹的萌生与扩展机制,通过提高保护渣碱度及还原性和准确控制精炼出站氧质量分数可控制由硫化锰夹杂物与保护渣造成的裂纹,从而改善产品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公司2 800 mm机组生产Q345E中厚板时出现探伤不合格情况,通过低倍、金相显微镜、电镜扫描等手段对钢板探伤不合格部位的内部缺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心偏析、MnS等夹杂物、内部裂纹是导致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在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后,通过相关炼钢和轧钢工艺控制,可有效提高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船用球扁钢热轧后出现表面纵裂纹的现象,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能谱分析,对裂纹出现的原因进行研究。发现裂纹内部被氧化,裂纹附近组织中存在铁锰硅酸盐夹杂物,且腐蚀后脱碳现象明显。因此可知:裂纹在轧制之前就已存在于连铸坯上,由于夹杂物的存在使得裂纹在轧制过程中进一步扩展,最终形成表面纵裂纹。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仪等测试方法对U71Mn重轨踏面发纹、掉肉和小裂口缺陷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发纹缺陷是由方坯表面气孔经高温加热-轧制演变成的,掉肉和小裂口则是因重轨踏面局部融熔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Chromium wear resistant cast iron is widelyusedin engineering, mining and power industry forits high strength,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Inproduction process , some wear-resistant parts ser-ving in alternative stress due to rapid heating andcooling rate ofteninduces thermal fatigue andresultsinfailure .The badthermal fatigue property of chro-mium wear resistant cast iron is due to eutectic car-bides which distribute as continuous net in matrix.Recent researches showthat hot deformation can …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对NC50钻杆接头产品开裂机理进行研究.裂纹形貌分析表明,产品裂纹从外壁开始起裂向内壁扩展,裂纹距离外壁深度13.7 mm,主裂纹与外壁保持垂直;微观分析表明,裂纹起裂点附近存在链状分布的Al2O3和钙铝硅酸盐,裂纹末端存在氧化层.结果表明,NC50钻杆接头开裂属于冷速过快的淬火开裂,调制热处理过程中淬火介质使用不当,使得淬火冷却速度过快,产品在外壁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产品坯料在外壁附近存在Al2O3和钙铝硅酸盐等夹杂物,降低了产品外壁承载能力,促进了淬火裂纹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郭晓静  海超  左海霞 《中国冶金》2021,31(10):46-50
SPA-H钢板在用户制作集装箱时出现弯曲开裂的质量问题,应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光学显微镜对弯曲开裂样品开裂部位的非金属夹杂物、成分偏析等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了弯曲未开裂样品。经过观察发现,弯曲开裂样品在钢板1/4厚度部位严重的磷偏析割裂了钢板组织的连续性和金属的流动性;以及裂纹源附近的硫化锰夹杂物较多,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大颗粒的氧化铝夹杂物易形成应力集中,成为裂纹源。严重的磷偏析和较多的非金属夹杂物共同作用致使钢板在弯曲时开裂。  相似文献   

18.
通过高温热塑性试验,借助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对某钢厂生产的 800 MPa 级高强钢铸坯开裂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铸坯开裂形式为"角部开裂";其主要原因是连铸后铸坯缓冷不充分,造成铸坯角部与其内部温度差异较大,在组织变化和热应力的双重作用下导致裂纹萌生,并进一步扩展为"角部开裂".连铸后采用扣罩缓冷措施可解决铸坯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带钢窄边线状裂纹缺陷的金相显微组织观察和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确定了带钢窄边线状裂纹缺陷的形成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带钢窄边线状裂纹缺陷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0.
某预应力钢丝生产厂在使用Φ12.5 mm的77MnCr盘条生产Φ7.0 mm的螺旋肋预应力钢丝时,常在拉拔过程中发生断线的现象.针对该问题,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77MnCr盘条在冷拉拔过程中产生笔尖状断口的断裂试样进行了系统检测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试样中心部位存在的“V”形裂纹是造成盘条在拉拔过程中产生断裂的裂纹源.经分析得出V形裂纹的形成与盘条心部存在的网状渗碳体有关,而网状渗碳体的产生与连铸坯中心偏析,尤其是碳偏析和盘条轧制过程中的冷却速度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