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材料动态》2010,(2):21-22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化学家杰夫·赫德和乔治·史密苏共同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它性能优越,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EM)能够在更高温的环境下工作。此次发现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帮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显著提高能效、降低成本。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是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第五代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燃料电池领域最为重要,是因为目前它采用容易得到的化石燃料,能降低生产成本。其它燃料电池技术(如熔融碳酸盐,聚合物电解质,磷酸和碱式燃料电池)都需要氢作为燃料。  相似文献   

3.
燃料电池是一个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系统。依据所用电解质的不同,燃料电池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五类。近年来,由于PEMFC中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具有激活速度快,使用的燃料为甲醇,具有储运方便且成本低等优势而倍受青睐,在全球国际大厂积极投入研发推波助澜下,技术进展迅速。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不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白金,一旦产业化,有望大幅度降低燃料电池汽车的造价。  相似文献   

5.
波音燃料电池示范飞机装有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混合系统为电动机提供电力,该电动机用于驱动螺旋桨。燃料电池为飞行阶段提供全部动力。在飞机起飞和爬行阶段需要最大的功率,此时该系统则凭借重量轻的锂离子电池提供电力。  相似文献   

6.
一、燃料电池技术飞速发展,需要标准研究介入燃料电池是一种电化学的发电装置,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等温地按电化学原理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被认为是21世纪首选的洁净、高效发电技术。燃料电池按其电解质的不同,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磷酸型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近十年来,尤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发展最快,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大公司和科研机构的重视。燃料电池既适宜于集中发电,建造大、中型电站和区域分散电站,也可作各种规格的分散电源、电动车、不依…  相似文献   

7.
美国燃料电池能源公司开发出一项从混合气体中分离高纯氢的高效系统,这种以电化学方法分离氢的设备(EHS)将用于燃料电池发电。  相似文献   

8.
燃料电池及其材料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俊辉 《材料导报》1994,(1):22-25,6
综述了燃料电池及其材料的发展概况,着重评述了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的发展情况和它所用的材料。如果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达到实用化,将需要大量的氧化锆、氧化钇和氧化镧等材料。  相似文献   

9.
《新材料产业》2004,(2):61-63
富士通便携终端燃料电池驱动时间超过8小时富士通研究所日前试制成功了面向个人笔记本电脑及PDA(个人便携终端)的燃料电池。输出功率为15W,可驱动该公司的个人笔记本电脑8h~10h他们的目标是今后进一步提高性能,并尽快投产。富士通研究所此次开发成功的燃料电池是直接甲醇类型,直接向燃料电池组的反应部供给甲醇溶液。通过在高分子电解质膜上采用新材料,可将甲醇浓度最大提高至30%左右使用。据富士通介绍,此次采用的高分子电解质膜,不是以前使用的氟类电解质膜,而是芳香族碳化氢类材料。在该材料的表面附着有作为触媒的铂类材料通过在铂类…  相似文献   

10.
介绍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催化剂有效应用、聚合物膜电解质及燃料储存和开发  相似文献   

11.
《纳米科技》2012,(4):37-37
哈佛大学材料科学家通过采用低温运行和使用纳米结构氧化钒作为阳极材料,研发出一种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既可发电,也可以存储电化学能量,即使氢燃料耗尽仍可持续运行一段时间。研究人员认为,理论上这种氢燃料电池可用于小尺寸便携式设备,如无人机,  相似文献   

12.
氢氧燃料电池所谓燃料电池,是由燃料(氢、烃等)、氧化剂(氧气、空气、氯气等)、电极和电解质组成。利用燃料和氧化剂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从化学能直接生产电能。当前广泛应用于宇宙飞船的是氢氧燃料电池。在这种电池中,只要对电池系统维持一定的温度,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该车使用的燃料电池是加拿大生产的PEM型燃料电池。该电池在常温下使氢与氧反应,把氢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此过程也可称水电解的逆过程。该车使用的PEM型电池因使用了高分子电解膜,所以,与其它燃料电池相比,功率高和运转性能好;因该电池是在常温下运转的,所以,最适用于反复开停的汽车。  相似文献   

14.
曾经作为航天飞行特殊领域用的燃料电池今天已找到了更多更实际的应用,并逐渐走上市场。如可用于现场(onsite)发电站、电动汽车、携带式电器以及其它领域。而一种使用聚合物电解膜(Polymerelectrolytemembranes,PEMs)的燃料电池近期引起关注。1 燃料电池原理燃料电池利用氢与氧化合生成水的化学反应产生了电力。燃料电池与通常的电化学电池有许多相同之处。普通电池和燃料电池都是通过一个中间载体使正负电极相连,从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荷的平…  相似文献   

15.
正燃料电池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燃料电池能够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伴随高效率、无污染和长寿命等特点~([1])。此外,燃料电池发电是继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核能发电之后的第4类发电技术。燃料电池根据电解质的类型划分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和固态氧化物燃料电  相似文献   

16.
日本第45届电池研讨会于2004年11月27日~29日在京都召开,发表论文330篇。其中锂2次电池160篇,占48%;燃料电池132篇,占40%;镍氢电池15篇;电容器12篇:铅电池8篇,其余3篇。在锂2次电池中,正极69篇:负极、电解液、固体电解质68篇;大型电池、评价、安全性23篇。在燃料电池中,PEFC(固体高分子燃料电池)83篇;DMF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35篇;SOFE(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10篇:MC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4篇。  相似文献   

17.
质子交换膜(PEM)作为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直接影响着电池性能,拓宽其运行温度和湿度范围有利于简化燃料电池水、热管理设计,从而促进电池小型化和降低成本。近些年来,开发天然粘土/聚合物复合膜已成为提升传统PEM性能和拓宽其应用温、湿度范围的重要途径之一。天然粘土矿物多为含水层状硅酸盐化合物,特殊的孔、层结构和纳米尺度赋予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效应,其表面和层间富含的羟基在提高复合膜机械强度的同时固定了传质介质,从而在复合膜中构建新的质子传导通道用以提高膜的性能。从纳米微观多个维度综述了不同类别粘土矿物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其在质子交换膜中的研究进展,对天然粘土矿物复合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Nafion为代表的全氟磺酸水化膜是目前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EMFCs)中最常用的质子交换膜(PEM),但此类膜的质子导电性能强烈依赖于水,由水的冻结或蒸发会使其失去质子导电性能。离子液体具有接近零的蒸汽压、低熔点、较宽的电化学窗口,将离子液体引入PEM体系可望大大扩展PEM的工作温度范围,提高其电导率。文中对近年来离子液体在聚合物质子导电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用于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中的质子导电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EMFC)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第五代燃料电池,以其诸多优点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其中作为电解质的功能高分子膜是这类燃料电池的“心脏”,起着隔离阴阳极,绝缘电子和选择性输运质子的作用。它的性能决定着PEMFC的输出功率,电池效率,成本及应用前景。文中对这类膜材料(包括全氟磺酸膜,掺杂酸型膜及接枝型磺酸膜等)的结构,性能及发展现状作了综述。并指出在膜材料上的突破将使燃料电池成为21世纪新能源的预言尽早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生产燃料电池用电解质膜的美国PolyFuel公司开发出输出功率为业界最高的钝化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薄膜电解质膜。厚度为45μm的新碳氢电解质膜的输出功率比业界最高的62μm的电解质膜高33%。性能的提高得益于电解质膜的电阻降低,且空气极生成的水可返回到燃料极,使水的逆扩散增加。PolyFuel公司称,普通45μm厚的电解质膜在40℃的最大输出功率为60mW/cm^2,而新的45μm厚的电解质膜可提高到80mW/cm^2。另外,甲醇渗透在开路电压(OCV)下,1m^2在57mA以下,比62μm的电解质膜稍高一点,比氟电解质膜低得多。该电解质膜适用于使用高浓度甲醇的钝化型燃料电池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