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丁艺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培养基装量、接种量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等因素对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色阶的影响,结果表明30mL/250mL三角瓶的培养基装量5%~20%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7.0最有利于红曲色素的合成;此外,对红曲霉爪摇瓶分批发酵与摇瓶分批补料发酵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摇瓶分批补料培养所得的最大菌体干重和红曲色素色阶分别为44.57g/L和350.7U/mL,均显著高于摇瓶分批培养下的25.59g/L和160.83U/mL.  相似文献   

2.
安卡红曲霉液态发酵产色素及糖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株红曲霉(Monascus anka sp.)液态发酵产色素及糖化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碳源、氮源、装液量、接种量等因素对色素积累及糖化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甘油10%,蛋白胨1.5%,温度32℃,初始pH5.75,接种量6%,装液量75mL/500mL,种龄5d。验证实验表明,以色价最佳组合条件发酵时,发酵液色价达到263.5U/mL;以糖化酶活最佳组合条件发酵时,酶活达到409.6U/mL;以色价和糖化酶活力最佳组合条件发酵时,发酵液色价为260.3U/mL,糖化酶活为404.0U/mL。  相似文献   

3.
小米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小米为原料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及相关工艺参数的选择。结果表明,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小米粉11.0%、麦芽粉2.0%、谷氨酸钠0.4%及少量无机盐;摇瓶发酵工艺条件为:装液量75mL/500mL三角瓶或45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7%~8%,发酵液起始pH5.0,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80h,成熟醪液红曲色价127个单位。  相似文献   

4.
小米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玺 《粮油加工》2000,(5):33-35
研究了以小米为原料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培养基组配及相关工艺参数的选择。结果表明 ,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 :小米粉 11 0 %,麦芽粉 2 0 %,谷氨酸钠 0 4 %及少量无机盐 ;摇瓶发酵工艺条件为 :装液量 75mL /5 0 0mL三角瓶或 45mL/2 5 0mL三角瓶 ,接种量 7%~ 8%(V /V ) ,发酵液起始 pH 5 0 ,发酵温度 3 2℃ ,发酵时间 80h ,成熟醪液红曲色价 12 7个单位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粉为原料,选用红曲霉菌M3428,进行液态发酵制备红曲色素。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得出产红曲色素最佳发酵条件为:500 mL的三角瓶装液量100 mL;摇床转数150 r/min;发酵时间14天;培养基初始pH 4.5。将液态发酵得到红曲色素应用于辣白菜和熟五花肉的防腐中,结果表明:红曲色素对两种食品均具有防腐作用,用浓度25.6 mg/mL的红曲色素溶液浸泡,熟五花肉可延长保存期2天,辣白菜可延长保存期4天。  相似文献   

6.
对实验室保藏的红曲霉菌株进行了优选,获得了产量较高的红曲色素生产菌株Monascus purpureus M5,其液态发酵的红色素产量达到了154.5U/mL.对M5发酵产色素的碳源、氮源、初始pH值等进行了优化,以70g/L大米粉、30g/L可溶性淀粉、10g/L黄豆粉、1g/L NaNO3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4.0,35℃条件下培养6d,M5摇瓶发酵红色素的产量达到195.8U/mL.在5L发酵罐中对M5进行葡萄糖补料分批发酵培养,其色素产量在108h时达到最大值253.2U/mL,相比摇瓶分批发酵提高了29.3%,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同培养条件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主要针对发酵液培养基中不同碳源、氮源、pH以及装液量分别进行单因素五水平的试验,确定三个较好的水平,再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确定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最佳条件.在单因素试验中,碳源以玉米粉、淀粉、麦芽糖较好;氮源以硝酸钠、大豆粉、氯化铵较好;pH值以pH3.8、5.4、7.0较好;装液量以250ml三角瓶装100、125、150ml较好.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出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条件为A3BtC1D3,即麦芽糖、大豆粉、pH3.8、装液量150ml/250ml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8.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生红曲色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以红曲霉为菌种,固体发酵法生产红曲色素的工艺。从产色素效果和原料的成本来考虑,选用大米做碳源。在发酵过程中添加氮源有利于色价的提高。红曲固态发酵最佳条件是接种量6%,米饭初始水分38%,发酵温度32-35℃,全过程发酵10d。  相似文献   

9.
红曲霉深层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发酵条件对红曲霉EW983产红曲色素的影响,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31~32.5℃,培养时间为3d,接种量为5%(V/V),装液量为70mL/500mL三角瓶,转速为250r/min,培养基初始pH为3.8。摇瓶发酵液的红色素色价为410U/mL,比培养条件优化前增加了35.8%。在500L发酵罐中培养,发酵液的红色素色价平均为263U/mL。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红曲色素的产量,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红曲霉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各显著因素及水平,分别为:温度30℃,转速180 r/min,接种量6%.在此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设计,进行3因素3水平实验,采用Minitab15.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得到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红曲色素色价Y=122.9+3.98X1+4.55 X3-4.37 X12-5.57 X32+3.65 X1 X2-10.9 X1 X3.并获得了最优条件:温度为30℃,转速为181 r/min,接种量为6.8%,红曲色素色价的预测结果为123.8 U/mL.实验验证实际色价为(123.4±0.5)U/mL(n=3).比未优化前产量提高了3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