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闫帅  杨海平  陈应泉  王贤华  曾阔  陈汉平 《化工学报》2022,73(10):4298-4310
CO2光热催化转化是一种新型的CO2利用技术,该过程绿色、经济且无须额外能量输入,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主要总结了CO2光热催化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光热转化的光热催化剂设计方法,同时从光热催化机理出发解析了CO2还原反应的光热催化剂构建策略,并揭示了CO2还原反应中的光热协同耦合机制,为光热催化剂的设计以及CO2的高效转化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光热催化在CO2还原及制备碳氢燃料方面的优势,重点介绍了光热催化分类中的光致热催化还原CO2反应,包括其反应机理、近期进展、应用及催化剂分类。同时,从强化光反应、热反应、表面反应不同方面对光致热催化还原CO2反应的性能提升策略进行了归纳分析。该反应可将CO2和H2O催化生成C1、C2产物,光照下催化剂表面局部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增强光致热催化CO2还原反应速率。最后,对该方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未来主要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太阳光驱动二氧化碳(CO2)催化转化合成燃料是缓解能源危机和降低温室效应的理想途径。然而,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CO2固有的化学稳定性使得光催化反应的转化效率低下。热量被认为是促进催化转化反应过程的重要推动力,可以有效提升光催化转化的效率。本文综述了不同形式的热增强光催化在CO2还原生产燃料方面的应用,包括外加热源的光催化CO2还原、光热效应促进的光催化CO2还原以及等离激元增强的光催化CO2还原体系。文章指出:热增强的光催化技术继承了光催化的高选择性和热催化的高反应活性的优势,实现了CO2还原反应的高效进行。具体分析如下:外加热源主要通过直接加热装置或者聚焦太阳光能实现,产物的生成效率明显增强,选择性影响不大;光热效应发挥着局部提高催化剂反应温度的作用,使能量利用效率更高,大幅度降低CO2还原反应所需的能量;等离激元效应除了发挥光热效应的作用,同时兼备增强光吸收、促进载流子分离和加速表面反应动力学的作用。文章最后指出,通过对反应机理进行深度研究,合理调控反应体系的反应条件,将极大促进热增强的光催化CO2还原技术发展,为CO2利用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光热催化是一种极具前途的CO2还原策略,可利用太阳光谱的广泛吸收来激发热化学和光化学过程的结合,从而协同推动催化反应的进行,使CO2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实现高效转换。作为光热催化的一种,在光催化中引入热能,可提高太阳光利用率,促进载流子的激发和分离,加快反应分子扩散,提升反升性能。对当前光热催化CO2还原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分类,并对热助光催化还原CO2反应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基于反应产物的差异,介绍热助光催化反应的催化剂选择、反应条件和反应机理,同时介绍了该类反应试验过程中关键的局部测温技术,最后对热助光催化CO2还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未来的研究重点应是提升CO2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同时利用先进的原位表征技术和理论计算对反应机理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不同铈含量的ZrO2催化剂,用于光热协同催化CO2与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实验发现,光热催化的DMC产率明显高于热催化,且Ce0.25Zr0.75O2具有最高DMC产率3.084mmol/g,是纯ZrO2的1.9倍。XRD和TEM分析表明:Ce原子掺入ZrO2晶格形成铈锆固溶体同时增加其表面氧空位浓度,提高吸附CO2能力;固溶体的纳米尺寸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和介孔结构丰富,有利于CO2扩散。能带结构和光吸收光谱表明:铈锆固溶体光响应范围拓宽且有效利用率提高;氧空位辅助窄带隙特征可促使光生载流子有效分离,允许更多光生电子和空穴参与CO2及甲醇的活化,加之固溶体表面酸碱位点的协同作用,最终实现高效率高选择性合成DMC。最后,提出了铈锆固溶体光热催化CO2与甲醇合成DMC的反应机理,为光协同热催化合成DMC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关注焦点,化石燃料的快速消耗使得温室效应持续增强,对全球环境和气候造成了严重影响。利用丰富和清洁的太阳能驱动的方式可以快速靶向供热,在温和条件下将2种主要温室气体(CH4/CO2)转化为有价值的合成气,可以大幅降低传统热催化过程所产生的能耗及碳排放。然而,当前太阳能直接驱动干重整制合成气技术距离工业应用仍有一些距离,存在反应分子转化速率低、光能-化学能转化效率低、催化剂易烧结及积碳造成的催化剂失活等问题。针对干重整反应的固有特性以及当前光热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围绕该反应涉及的催化剂制备、载体构筑、反应器及系统搭建与优化,详细介绍了光热干重整反应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太阳能直接驱动光热催化干重整体系的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CO2高值转化是“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碳利用的有效方式。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的CO2与不饱和烃羧化反应是合成丙烯酸及其衍生物的新路线,也是CO2高值利用的新途径。本文总结了多种金属络合物(Ni、Pd、Cu等)在催化CO2与烯烃偶联羧化、CO2与炔烃或联烯还原羧化制丙烯酸及其衍生物中的应用,着重概述了不同催化体系中的金属-配体优化和反应条件调控,系统对比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特点和作用机制,并论述了其催化反应循环中的控速步骤以及催化剂再生等关键问题。最后,对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CO2与乙烯偶联羧化制备丙烯酸及CO2与炔烃或联烯还原羧化合成高区域选择性不饱和羧酸衍生物的后续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芮泽宝  杨晓庆  陈俊妃  纪红兵 《化工学报》2018,69(12):4947-4958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重要的空气污染物。催化氧化技术可以将VOCs转化为无毒的CO2和H2O,是有效的治理方式之一。针对传统的热催化氧化技术的高能耗和光催化净化VOCs技术的低效率问题,光催化耦合强化热催化的光热协同催化净化VOCs技术近些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表现出比传统热催化或光催化净化技术更优异的净化性能。总结了近年国内外研究者在光热催化净化VOCs领域所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光热协同作用机制的认知和光热协同催化材料的设计理念,包括贵金属型和金属氧化物型光热协同催化材料,并对光热协同催化净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CO2化学转化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巩金龙 《化工学报》2017,68(4):1282-1285
CO2的化学转化以获得具有经济价值的能源或化学品为目标,可实现CO2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是解决中国碳排放问题的理想方式之一。但由于CO2极其稳定且转化路径复杂,导致其转化率低且产物选择性不佳。开键还原和不变价化合是CO2化学转化的两条基本路径。在开键还原方面,CO2加氢还原已有工业示范装置报道,但单程转化率较低且选择性不足;而CO2光电还原目前尚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在化合转化方面,可将CO2转化合成为碳酸酯/聚碳酸酯,或通过矿化过程实现CO2的转化与利用,但反应系统的转化效率以及转化过程的经济性仍有待提高。在此背景下,科技部2016年启动了“基于CO2高效转化利用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将阐明CO2光电还原和加氢还原的微观动力学机制与能量传递路径,建立更加可控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实现CO2还原新途径与新技术的突破;研究CO2与离子液体相互作用机制、催化转化过程及介质强化反应-传递耦合规律;揭示非碱性矿活化CO2过程的相变规律和矿化反应原理,为CO2转化与利用的大范围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CO2能源化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耗问题和氢源问题。光电催化实现CO2的能源化利用的核心为利用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光激发条件下产生光电子,减少外界能量输入,同时利用电催化活性提高CO2还原产物的选择性和可控性。文章主要从光电催化的优势、反应机理、研究现状、催化剂、最新研究成果等方面综述了光电催化CO2能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具体阐述了光电催化体系的组成、CO2的电子还原过程及目前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光电体系的电极材料组成、电解液组分以及常见的光电催化剂类型对整个光电催化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此外,指出了当前光电催化CO2能源化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转化效率低、产物选择性差等。并对光电催化实现CO2能源化利用的研究重点,即高效光电催化剂的开发、催化过程动力学反应机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的活化及其催化加氢制二甲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是一种稳定的物质,其化学惰性限制了CO2转化技术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化学催化、生物活化、光电活化及等离子体活化等CO2活化方式,从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工艺研究、催化剂开发、催化加氢机理和本征动力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的研究进展,认为化学催化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CO2活化方式。对于一步法催化CO2加氢合成二甲醚的工艺,其难点是制备高效CO2活化催化剂。开发高效的CO2活化及转化催化剂及对CO2合成二甲醚的反应过程进行机理探究,是推广CO2转化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可吸入有害物质形成的重要前体,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催化氧化法作为末端技术是目前处理VOCs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讨论了VOCs的热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和光热协同催化氧化的研究进展,重点研究常用VOCs的催化氧化机理以及相关催化剂的构筑。其中,热催化燃烧主要以贵金属(Pt、Pd、Au、Ag等)、过渡金属(Mn、Co、Cr等氧化物)及复合型催化剂研究展开;光催化氧化以TiO2和C3N4为典型催化剂进行讨论;光热协同催化研究主要包括碳基催化剂、贵金属负载型以及过渡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此外,本文对基于催化剂的热催化、光催化和光热催化去除VOCs的开发和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王旭慧  赵金仙  裴永丽  任军 《化工进展》2019,38(11):4956-4964
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大力发展,CO2的排放量迅猛增加,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将CO2转化成有价值的化工产品,受到了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其中将CO2与产能过剩的甲醇作为原料,生产碳酸二甲酯(DMC),既能减少CO2排放,又能产生有价值的绿色产品DMC。本文简述了影响CO2转化的因素,即受热力学限制和CO2活化困难;重点介绍了具有酸碱活性中心的金属氧化物ZrO2、CeO2以及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反应机理,并分析了影响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表面酸碱性能决定了催化活性;进一步分析了催化剂表面的酸碱性来源于Lewis酸碱位和Br?nsted酸性位。对于开发高效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通过调控催化剂的晶相和形貌、增加氧空位和羟基官能团、掺杂碱性或者酸性物种来改变催化剂表面的酸碱性,并且向催化系统中添加脱水剂。最后指出了由于CO2分子的稳定性很难被活化,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活化CO2的机理,提高CO2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二氧化碳(CO2)过度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日益严峻,发展零碳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将CO2捕集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和能源产品,可以优化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有效缓解环境问题,并实现碳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一项可以大规模实现低碳减排的技术。本文重点介绍了CO2高效利用新途径,通过二氧化碳-合成气-高附加值化学品的产品工艺路线,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对比综述了热催化法、电催化法和光催化法高效转化合成气的最新进展,总结了热、电、光催化制备合成气过程中催化剂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目前工业化应用前景;简单概述了合成气作为重要平台分子,进一步通过费托合成路线或接力催化路线转化为低碳烯烃和液态燃料或芳烃等化学品过程中催化剂设计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大规模工业化CO2转化为合成气及高附加值产品过程催化剂设计和反应器优化的技术难题,并对未来CO2高效转化利用方向进行了展望。同时指出目前各技术还普遍存在反应机理不清晰、催化剂成本高以及缺乏大规模合成等问题,未来开发出高效、高活性、低成本且稳定的催化剂是各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Fluidized bed and slurry reactors were employed to increase the CO2 conversion and desirable product selectivity in the direct hydrogenation of CO2 to hydrocarbons over K-promoted iron catalysts, as it is beneficial for the removal of heat generated due to highly exothermic nature of the reaction. The iron catalysts (Fe-K/Al2O3 and Fe-Cu-Al-K) were characterized by BET surface area, CO2 and H2 chemisorption,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TPR),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hydrogenation (TPH). The results of TPR and TPH study clearly indicated that co-precipitated Fe-Cu-Al-K catalyst has much higher reducibility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2 hydrogenation at low temperature than Fe-K/Al2O3. The performance of fluidized bed or slurry reactors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fixed bed reactor for the CO2 hydrogenation over Fe-Cu-Al-K catalyst in terms of CO2 conversion and hydrocarbon productivity. Moreover, light olefins and heavy hydrocarbons were selectively synthesized in fluidized bed and slurry reactors, respectively. The optimum oper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effects of operating variables on the CO2 conversion and its product distribution in these catalytic reactors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CO2化学利用对碳资源利用、化解产能过剩、完善相关产业链有重要意义,CO2转化催化剂研究因此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具有规模应用前景的CO2加氢合成甲醇、CO2甲烷化和甲烷CO2重整催化剂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讨论了计算催化和催化剂强化制备在研究新型高效CO2转化催化剂中的重要应用,说明了CO2负离子的潜在应用价值;以等离子体强化制备催化剂为例,强调了多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讨论了制备有利于传热、活性组分优化的结构化催化剂在进一步改进催化剂活性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CO2温室效应的复杂性,还有一些问题(如人类活动对地球磁场影响进而对气候的影响)并不清楚,强调了加强基础研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凯凯  周桂林  谢红梅 《化工进展》2015,34(3):724-730,737
CO2催化加氢甲烷化反应是温室气体CO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回顾了CO2催化加氢甲烷化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其中Ni基催化剂是研究最为广泛的CO2甲烷化催化剂。重点介绍了Al2O3、SiO2和La2O3载体及CeO2和La2O3助剂等对Ni基催化剂CO2甲烷化性能的影响, 阐述了载体的结构、电子性能、化学性能和助剂等对Ni基催化剂CO2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结合几种非Ni基CO2甲烷化催化剂的对比研究发现, 具有有序介孔结构的Co基催化剂也表现出了优越的CO2甲烷化性能。由此表明, 催化剂新颖的结构也是影响CO2甲烷化性能的重要因素, 通过催化剂结构、组成等的调变, 能实现CO2低温高效甲烷化, 为CO2甲烷化工业化进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