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射线测厚技术在热轧钢板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英国Thermo Radiometrie公司生产的RM312多功能板型仪,分析使用X射线测量技术测量热轧板带尺寸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该方法测量热轧钢板厚度时,需要解决各种干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采用合金补偿、温度补偿、双射线源立体测量和在线标准化等技术,较好地消除了合金成分、温度、位移变化及噪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为轧线控制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实时测量数据,有力地支持了热轧钢板的板形控制。  相似文献   

2.
船舶钢板激光弯曲成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船舶钢板激光弯曲成形过程进行实验研究中,采用CO2激光器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扫描次数以及钢板厚度对船舶钢板激光弯曲成形的影响规律。实验中实时测量了船舶钢板激光弯曲成形过程钢板弯曲角度和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钢板弯曲角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激光束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且随着钢板厚度的增加,弯曲角度减小;激光工艺参数和钢板厚度都对钢板激光多次扫描成形产生影响,钢板的弯曲角度随着激光扫描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对于较薄的船舶钢板,钢板弯曲角度随扫描次数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而较厚的钢板,随扫描次数的增加,钢板弯曲角度的增加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测量了高纯Fe-Nb-C合金的400-850℃内耗,发现一个峰温度随测量应变振幅变化的高温(666-740℃)磁机械滞后阻尼内耗峰。研究了峰的特征、出现、消失条件及升降温、频率、振幅、变形与退火等因素对峰的影响.提出了用内耗实验确定材料中阻碍铁磁畴壁Barkhausen跳动应力的方法和合金中产生磁机械滞后阻尼-温度峰(Q_m~(-1)-T)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吉祥 《上海金属》2005,27(6):41-41
在钢板生产线对板材平直度的测量与计量非常重要。我国目前的板材平直度测量大多使用较简单的工具,以人工方法进行测量,检测结果准确性差,影响到板材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的提高,因此迫切希望开发研制高精度的钢板平直度自动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模拟退火实验研究了连续退火工艺对冷轧双相钢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均热温度升高,钢板强度首先大幅下降,之后逐渐上升到最高点,然后又有所下降,退火温度应保证均热时得到一定数量的奥氏体,但对于喷气冷却的快速冷却工艺,过高温度产生过多的奥氏体降低了淬透性,不利于钢板力学性能;均热后适当的缓冷可以析出新生铁素体,这有利于双相钢板的塑性。  相似文献   

6.
Fe—Mn—Si合金的磁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阻测量、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铁锰基形状记忆合金中γ→ε相变与顺磁-反铁磁转变。对顺磁-反铁磁转变的温度区间和可逆性作了仔细分析。降温时→ε转为与顺磁到反铁磁转变的温度区间有重叠,但升温时反铁磁到顺磁的转变出现在-140℃到+50℃之间,ε→γ在100-200℃之间进行,二者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7.
申国民  李英方 《轧钢》1992,(5):36-39
1 前言在热轧中厚板生产过程中,需准确测量热轧板宽度,以便及时调整、控制钢板宽度,从而减少钢板切边量,提高成材率。1989年5月,空军第五研究所、总参第五十四研究所同首钢合作,开始研制KZS—1型热轧钢板测宽仪(以下简称KZS—1型测宽仪)。两年来,经过不断改进,该测宽仪运行稳定,测量准确,完全能替代人工监控钢板宽度,提高了成材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Matlab数值计算,对中厚板轧后冷却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中厚板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分布,分析了钢板厚度、终轧温度、冷却水温度、平均水流密度、钢板含碳量和冷却方式对钢板表面和芯部温度、终冷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板芯部与表面的温差,在空冷阶段先增大后趋于平稳;在层流冷却阶段随着冷却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大;在返红阶段在较低的范围内趋于平稳。在相同的冷却时刻,随着钢板厚度的增大,钢板表面温度、芯部温度以及芯部与表面的温差均增大;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和平均水流密度的增大,钢板表面和芯部终冷温度均降低。随着钢板含碳量的增加,其表面温度并不总是降低。与单水冷过程相比,间歇式冷却使钢板芯部与表面的温差更小,钢板温度均匀性更好,其对应的热应力也较小。同时,得到了终冷温度与钢板厚度、终轧温度、冷却水温度和平均水流密度的拟合关系式,结果表明钢板终轧温度对钢板终冷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钢板厚度和平均水流密度,冷却水温度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电源频率、电流密度、钢板移动速度对感应淬火过程中钢板温度场的影响规律,为实际应用中的参数选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ANSYS APDL语言建立钢板连续移动感应淬火过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钢板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以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对20 mm厚的40Cr钢板进行感应淬火实验,利用热电偶对钢板关键点温度进行测量,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淬火后的钢板进行微观组织和硬度分析。结果 钢板关键点温度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的最大误差率约为4%,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不同工艺参数下钢板温度场的分析结果表明:电源频率越高,电流密度越大,则加热速度越快,且随着电源频率的升高,高温区深度先增大后减小;而电流密度越大,钢板移动速度越慢,则高温区深度越大。钢板淬火后,其厚度方向上的微观组织基本上分为三个区:相变硬化区、热影响过渡区和未相变区。相变硬化区组织为细小的针状马氏体,最高硬度达700HV,淬硬层深度约6 mm;热影响过渡区中马氏体逐渐减少;未相变区仍保持原始珠光体和铁素体组织。结论 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可用来指导实际应用中的参数选取。  相似文献   

10.
文杰  张清东  饶志雄  路凤智 《轧钢》2010,27(6):28-31
针对2030mm冷连轧机轧制高强度汽车板时出现严重的边浪板形问题,现场取样、测量了典型品种高强钢板变形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和温度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高强钢汽车板冷轧的板形控制技术,包括第1~第4机架选用变接触支撑辊辊型及与其配套的工作辊凸度,将带钢横向温度分布对板形的影响补偿到高强钢板形目标曲线中,这些技术应用后使高强钢板形控制精度由原来的93.72%提高到了97.10%。  相似文献   

11.
崔强  王超  武会宾  李志超 《轧钢》2007,24(4):29-32
为在中厚板产线开发Q345NQR2高强钢板,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电子探针,研究了返红温度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始冷温度下,随着返红温度的降低,钢板的屈服及抗拉强度都升高,但抗拉强度增加的幅度更大;当返红温度小于540 ℃时,硬相珠光体组织发生退化,对低温冲击韧性不利;返红温度大于540 ℃且小于等于620 ℃时,钢板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体积分数不小于16%时,钢板的屈强比不大于0.75,-40 ℃冲击功大于90 J,满足了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控温淬火新工艺对Q960E超高强工程机械用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测量了其静态CCT曲线,并与常规淬火+回火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实验钢马氏体临界转变冷速为5℃/s,马氏体相变温度Ma、Mf分别为401℃、240℃.钢板在超快冷系统中淬火时,通过测温仪精确控制其心部温度达到Mf点以下100℃和200℃后停止淬火,...  相似文献   

13.
以22MnB5高强汽车用钢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钢板氧化失重率和脱碳层厚度的影响,并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钢板的脱碳特性。结果表明,钢板中的氧化铁皮主要为Fe3O4,加热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氧化失重率和脱碳层厚度越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MULPIC装置的宽厚板均匀冷却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平 《轧钢》2012,29(6):7-10
介绍了MULPIC系统的主要设备、参数和功能,从钢板热传递、终轧温度、轧后板形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钢板温度均匀性的因素。通过MULPIC系统的速度法则、边部遮蔽、头尾遮蔽、水凸度控制、前馈控制和优化LANDSCAN高温计的参数、水流量自适应系数等方法提高钢板冷却均匀性。生产实践表明,30mm厚Q550D-Z钢板实际终冷温度与目标终冷温度偏差±20℃的命中率为95%。  相似文献   

15.
Ni48Mn33Ga19合金的马氏体相变和磁性形状记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磁性Heusler型合金Ni2MnGa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磁控制功能材料,但其马氏体相变温度通常远远低于室温,不利于实际应用。本文研究了多晶Ni48Mn33Ga19合金的马氏体相变特征,发现该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已提高到室温以上。在室温下,分别测量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试样的磁场诱发应变,提出了增大材料磁致应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谢晓光  陈俊 《轧钢》2023,40(1):23-28
针对超高强海工钢的研发,采用低碳和较高Ni含量设计了实验钢化学成分,通过力学性能分析及显微组织观察,对比研究了热轧钢板、以及不同热处理温度实验钢板的组织性能,明确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超高强海工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轧钢板组织基本为全马氏体组织,经热处理后开始析出碳化物,在热处理温度为650℃时界面处存在一定量的新鲜马氏体或残余奥氏体;经400、500、600℃热处理后,虽然可将实验钢板屈服强度提高至1 000 MPa以上,且断后伸长率大于14%,但由于存在时效脆性,使得钢板在-80℃时发生脆性断裂。经650℃热处理后,尽管实验钢板的屈服强度下降,但仍保持超高屈服强度,为786 MPa;另外,实验钢板的低温冲击韧性得到了显著改善,-80℃冲击吸收功大于125 J,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李晓杰  孙智  徐春 《热处理》2012,27(3):33-36
对冷轧钢板进行了模拟连续退火和搪瓷,然后采用电化学方法测量其氢渗透参数,研究退火温度对冷轧搪瓷钢板夹杂物形态和分布、氢渗透性和搪瓷鳞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于650℃退火后以变形组织为主,夹杂物呈条带状;750℃退火后为等轴晶并有少量第二相在晶界析出;在750℃以下,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用铜的氢扩散系数增大,但在750℃退火的钢氢扩散系数下降,随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再次上升;750℃退火的铜的抗鳞爆性最佳。  相似文献   

18.
将非晶态Fe-Zr-B合金经不同温度退火制备成纳米晶合金,测量了它们的热膨胀曲线和饱和磁化强度.初步结果表明,纳米晶的形成导致Curie温度(TC)以下的热膨胀系数和77K下的饱和磁矩急剧增加,而TC以上的热膨胀系数几乎不随退火温度变化,用因瓦效应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普通钢板上熔盐电积沉A1-Mn非晶态合金,熔盐组成为:AlCl3:KCl:NaCl=2:0.5:0.5(摩尔比)。讨论了阴极电流密度、电镀温度等参数对铝锰非晶合金沉积速度的影响;当阴极电流密度达到42mA/cm^2时,沉积速度达到1.4g/m^2.min,之后则成反比关系;当温度达到490K时,电镀时间为12min,沉积速度达到1.4g/m^2.min,之后沉积速度趋于平稳并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阻测量、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铁锰基形状记忆合会中γ→ε相变与顺磁—反铁磁转变(PM-AM).对顺磁—反铁磁转变的温度区间和可逆性作了仔细分析。降温时γ→ε转变与顺磁到反铁磁转变的温度区间有重叠,但升温时反铁磁到顺磁的转变出现在-140℃到+50℃之间,ε→γ在100~200℃之间进行,二者截然分开,淬火态合会X射线谱上的奥氏体线条强于马氏体线条,即奥氏体是主相。结果还表明磁转变表现为降温时电阻由下降转为升高。Neel转变点由升温曲线上的最低点给出,其值为-5℃。讨论了Si对磁转变影响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