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异步轧制高纯铝箔冷轧织构沿板厚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异步轧制, 研究了高纯铝箔冷轧织构沿板厚的分布规律。 在异步轧制下, 快、 慢速辊侧之间的各中间层的织构类型不同。 速比为1.28, 形变量为99.2%时, 随厚度的增加, 呈现出极有规律的变化: {100}丝织构含量近线性减少, 而{112}, {102}, {123}丝织构含量近线性增加。当形变量为99.2%时, 在不同速比下{001}丝织构含量沿厚度变化趋势不同: 速比1.28时, 呈现出近线性递减; 速比1.17和1.06时, 总的趋势也是递减, 且在厚度d=0.04mm处有最小值。 相似文献
5.
6.
剪切变形方向特征对高纯铝箔轧制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每个轧制道次的剪切变形特征对高纯铝箔轧制织构的影响。提出用中性角的相对大小来量化轧制剪切变形作用方向改变的位置, 运用Taylor晶体塑性变形理论模拟计算了中性角的相对大小对轧制织构演变的影响。实测与模拟的轧制织构特征表明: 中性角靠近轧制变形区的中心位置有利于形成{001}〈110〉剪切织构, 从而证实了除剪切变形的程度外, 剪切变形方向改变的位置也是影响高纯铝箔轧制织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8.
9.
10.
采用不同速比的异步轧制技术对99.99%的高纯铝板进行不同形变量的冷轧,并对冷轧样品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再结晶退火.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TEM观测探讨了异步轧制条件下高纯铝箔中变形织构和再结晶织构的演变.结果表明:高速比的异步轧制(i=1.28)在样品中产生相对较强的旋转立方织构{001}(110).异步轧制后退火的高纯铝箔样品中,立方{001}(100)织构组分的再结晶晶核的形成和长大存在一个临界转变温度,此温度与异步轧制的速比成反比.异步轧制有利于降低高纯铝箔的再结晶温度,这与异步轧制提高高纯铝箔的形变储能有关.异步轧制有利于在低温时形成强的立方{001}(100)织构组分,但此时漫散较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漫散范围明显缩至8°-10°. 相似文献
11.
12.
1 INTRODUCTIONTheresearchesabouttexturesformationinpureAlhavebeenmadeforalongtime .IthasbeendemonstratedthattexturesinpureAlweremainlyaf fectedbychemicalcompositions[1] ,hotrollingtem perature ,finalcoldrollingreduction ,intermediateannealingtemperatureandf… 相似文献
13.
润滑剂对高纯铝形变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ODF法研究和分析了润滑剂对高纯铝冷轧形变织构的影响,揭示了两种润滑条件下形变织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大冷轧变形程度下,采用机油润滑,形变织构为典型的面心立方金属的轧制织构,即由强的 B-、Cu-及S-织构组分构成,而且取向分布的密度峰值处在 S 取向位置;煤油润滑时轧制织构相对较弱,但Cu织构最强,同时产生了明显的剪切织构{001}〈110〉(Rot.Cube-织构)。采用机油润滑时,轧制变形比较均匀。低变形轧制时晶粒取向聚集于α线,随变形量增加,向β线取向聚集,最终形成铜型轧制织构;而煤油粘度小,轧制过程中接触表面摩擦系数较大,不均匀变形严重,低轧制程度时发现有表面剪切Rot.Cube-织构, 随着塑性变形增加,Rot.Cube-织构逐渐向Cu-取向转化;变形至95%后,随着变形程度增加,S-织构减弱。 相似文献
14.
电场作用下高纯铝箔再结晶织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电场和常规退火以及织构分析(ODF分析)技术,对高纯铝箔再结晶织构的形成及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势能场对金属的微观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电场退火可以显著地降低高纯铝箔的再结晶温度,平均降低了50~70.℃,扩大了形成强立方织构的再结晶温度范围,提高了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强度,但未改变其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几何因素与摩擦耦合对高纯铝箔剪切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取向分布函数 (ODF)研究了轧制几何因素、轧制摩擦条件对高纯铝箔轧制织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如果轧制摩擦因数大 ,当处于均匀变形几何条件 1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