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着重考察了在使用降烯烃催化剂GOR-Q和常规催化剂MLC-500时工艺条件对催化汽油烯烃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GOR-Q催化剂具有明显降低催化汽油各类烯烃的效果。从碳数分布看,催化汽油中的烯烃主要集中在C5~C7之间。从类型看,单烯烃是催化汽油烯烃的主要存在形式,其中又以正构烯烃和单支链烯烃为主。降低催化汽油烯烃主要是通过小分子烯烃或单烯烃、正构烯烃、单支链烯烃的降低来实现。低温、低空速、高剂油比有利于降低催化汽油中单烯烃、正构烯烃、单支链烯烃和二烯烃含量,但为了减少辛烷值的损失,在降低催化汽油烯烃时首先应采用提高剂油比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由于催化汽油中烯烃含量高,在未有进一步加工处理手段的条件下,为了满足汽油产品中烯烃的含量要求对降低催化汽油中的烯烃含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催化剂配方的调整,对催化装置反应温度、剂油比等主要操作条件对催化汽油烯烃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和探索,通过对多个操作参数的综合调整,在保证催化装置各项指标正常的工况下,有效降低催化汽油中的烯烃含量,达到了装置的设计指标,满足了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3.
李子军 《胜炼科技》2003,25(1):57-60
针对执行汽油新标准存在催化汽油烯烃含量高、调合设施落后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催化裂化装置采用降烯烃催化剂或助剂、降低催化汽油产量、采用在线调合等技术措施,并对措施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2003年汽油调和方案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郑从武 《广石化科技》2006,(C00):52-54,57
介绍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机理和途径,结合蜡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实际情况,从优化操作参数着手,采取降低反应温度、增加催化剂活性和拓宽汽油馏程等方法,使催化汽油烯烃的平均含量降低了6个百分点,初步达到了目的,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Bmim]Cl-AlCl3离子液体催化体系的FCC汽油降烯烃性能。结果表明,在40℃、20min和剂/油体积比为1:10的反应条件下.FCC汽油的烯烃体积分数下降了14.70%,辛烷值基本不变,并且离子液体可重复使用。由于杂多酸复配型离子液体具有超强酸性,因此可同时催化FCC汽油中的低碳烯烃与异构烷烃的烷基化、与芳烃的烷基化以及自身的二聚反应,达到降烯烃的目的。FCC汽油中的含氮组分是导致该离子液体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含硫组分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充炼油厂重油催化汽油,芳构化汽油生产和产品质量现状,分析了降低汽油中烯烃,芳烃含量生产高标号清洁车用汽油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和中型提升管为芳构化反应装置,考察空速、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汽油馏分切割温度等反应试验条件对催化汽油二次改质产物性能以及汽油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速的降低和反应温度的升高,汽油烯烃含量降低,芳烃含量增加,汽油辛烷值增加;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烯烃转化率和芳烃增加率提高;催化汽油77.5%的烯烃存在于<110℃的馏分中,这部分烯烃是芳构化改质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bmim]Cl-AlCl_3离子液体催化体系的FCC汽油降烯烃性能。结果表明:在40℃、20 min和V (催化剂):V(汽油)=1:10时,FCC汽油烯烃体积分数下降14.70%,辛烷值基本不变,处理后的汽油烯烃体积分数完全符合我国新配方汽油的使用标准。离子液体可重复使用。离子液体能催化FCC汽油中的低碳烯烃与异构烷烃和芳烃的烷基化以及低碳烯烃自身的二聚反应,从而达到降烯烃的目的。实验表明,FCC汽油中的含氮组分是导致离子液体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而含硫组分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加氢—吸附分离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进  赵晓敏 《石化技术》2001,8(4):211-214,221
采用催化汽油加氢可以使烯烃饱和为烷烃,加氢后的汽油利用分子筛吸附分离把正构烷烃从中分离出来,可以弥补因加氢造成的辛烷值降低,从而解决汽油烯烃含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原料族组成对汽油馏分催化裂解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产低碳烯烃催化剂NHC-516,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上对催化裂化汽油、焦化汽油和直馏汽油的催化裂解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原料族组成对催化裂解产物分布、低碳烯烃收率以及催化裂解液相产物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的收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呈抛物线增长;催化汽油和焦化汽油的丙烯收率远高于直馏汽油的丙烯收率;烯烃与链烷烃有协同作用,烯烃能够加速链烷烃的反应速率,这是焦化汽油干气收率高的主要原因;在有烯烃存在时,芳烃会生成大量的焦炭;烯烃和链烷烃是生成低碳烯烃的主要来源,是催化裂解的理想组分.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反-色谱联合的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活性对哈尔滨炼油厂流化催化裂化汽油催化裂解的产品分布、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产率和产品汽油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90℃、剂油比170、反应时间0.24s的实验条件下,FCC汽油经催化改质后,烯烃含量大幅度下降,可由改质前的41.6%降到改质后的13.4%,满足汽油新标准的要求,而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分别由改质前的33.3%、13.3%增到40.4%、35.7%,使汽油在降低烯烃含量的同时,辛烷值不会降低,并且还会增加低碳烯烃的产率。此外,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提高催化剂活性均有利于降低改质汽油的烯烃含量,增产低碳烯烃。  相似文献   

12.
李丽 《河南石油》2005,19(1):84-87
汽油中存在的烯烃、硫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和硫含量有FCC工艺方法、加氢改质和利用催化剂以及助剂等方式。FCC降烯烃工艺技术,烯烃降低幅度大,但汽油收率低,柴油的十六烷下降;加氢技术可有效降低汽油烯烃和脱硫,但投资较高;利用FCC催化剂与助剂技术,依托FCC装置可有效地降低汽油烯烃和硫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催化汽油中烯烃含量,提高汽油产品质量,炼油厂使用了石料院开发的GOR-C催化裂化催化剂。通过GOR-C催化剂在1号催化装置上的使用,发现GOR-C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流化性能、重油裂化能力和稳定性,裂化活性较强,且活性保持率较高。催化剂与操作条件匹配合理,明显降低了汽油产品的烯烃含量,诱导期延长,安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优化催化裂化装置的操作参数可有效提高重油转化率和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在工业催化裂化装置上优化结果表明:当系统催化剂的活性由58提到62,油浆产率降低1.14%,干气产率降低0.18%,汽油烯烃含量降低4.5%;当汽油回炼量由原料量的12%增至20%,干气产率降低0-31%,汽油烯烃含量降低6.5%;当剂油接触时间延长0.2s,汽油烯烃含量降低2%;当反应温度降低5℃、再生温度降低20℃时,汽油烯烃含量降低2.2%,干气产率降低0.28%。  相似文献   

15.
文中分析了汽油池汽油组分来源,从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增加异构化油,增加烷基化油3种方案入手,对比几种调控措施及其结果,提出了最佳改进方案,以解决汽油产品辛烷值与烯烃含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M-PHG 催化裂化汽油(催化汽油)加氢改质-脱硫组合技术是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与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研究院联合开发的清洁汽油生产技术,采用有机耦合催化汽油分段加氢脱硫、烯烃定向转化等核心技术,可将催化汽油在深度脱硫、降烯烃的同时保持辛烷值损失小,且对原料适应性强。为满足国VI(B)汽油质量升级要求,优化汽油产品组成,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采用M-PHG技术,对原有汽油加氢装置进行改造。改造后经过优化操作,全馏分汽油烯烃体积分数降幅可达12.1百分点,产品硫质量分数小于10 μg/g,RON损失在1.0个单位以内。改造后全厂汽油池满足国 VI(B)车用汽油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生产低烯烃汽油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加工更重原油的需要,使石油炼制者面临着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挑战。本文综述了可以降低汽油烯烃度的途径和工艺技术进展,FCC汽油在成品汽油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是汽油中烯烃的主要来源。因此,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关键要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降低FCC汽油烯烃含量可以通过对FCC汽油后加工处理和在催化剂化反应中直接减少烯烃的生成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金陵科技》2004,11(1):20-20
我国FCC汽油占汽油总量85%以上,其烯烃含量(φ)在50%左右、芳烃含量(φ)在20%以下。FCC汽油不能达到汽油新标准要求。为此,需要开发一种在不降低汽油辛烷值或少降低汽油辛烷值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汽油新标准的实施和与国际接轨的趋势要求降低我国成品汽油中的烯烃含量,笔者从催化裂 化反应工艺角度对已经实现工业化和正在开发的降烯烃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降低汽油烯烃含量FCC催化剂技术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国内清洁汽油燃料需求和催化裂化过程降低汽油烯烃反应原理出发,系统论述了国内外降烯烃FCC催化剂的研究开发现状及技术发展方向,指出未来降烯烃FCC催化剂将朝着突出重油裂化、增加产品(尤其是柴油)收率、提高汽油辛烷值和多产低碳烯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