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两种新型铝合金建筑型材(灌注PU树脂隔热铝型材、穿条隔热铝型材)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文章概述了几种常见连接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系统中的应用,简述了这几种连接技术的工艺过程和特点,并主要介绍了各种连接技术的工艺参数,以及最新研究成果,为锂离子电池系统的连接技术生产过程控制和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喷射成形方法制备了A1-8.5Fe-1.4v-1.7Si(8009)耐热铝合金,研究了喷射成形工艺参数及沉积坯件的热挤压工艺对材料的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射成形工艺能够有效地抑制8009合金中粗大的富铁相的析出,获得均匀细小的组织;当喷射成形工艺参数选择适当时,沉积坯件具有良好的成形性与致密度,在随后的热挤压过程中,通过较低的挤压比即可使材料达到全致密。合金经过热挤压后,在室温及高温下均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电池用含稀土铝合金阳极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公台  张盈盈 《稀有金属》2004,28(6):1010-1014
通过向 99.99%的纯铝中添加稀土及其它一些合金元素 ,如Ga,In ,Mg ,Sn ,Zn等 ,制得一系列含稀土的合金。在 2 5℃ ,4mol·L- 1 的KOH溶液中测定了它们的开路电位、自腐蚀速度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稀土元素能显著提高铝合金的抗腐蚀能力和阳极效率 ,Al 5Zn 0 0 1 5In 0 .1Sn 1Mg 0 .3RE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绿氢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制取氢能,以满足未来全球的能源需求,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就目前来说,比较清洁、可持续的方式是利用电催化分解水制氢。但是,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结构往往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反应性能。近日,一组科学家通过研究催化剂结构的改变对电解水制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江西迪比科股份有限公司专业实习机会,分析了辊压工艺对锂离子电池的分条、制片、卷绕及注液等工序及电池容量、循环性能、内阻、安全性、电池一致性电性能的影响;提出优化辊压工艺、控制压实密度和极片反弹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沉积Sn-Ni合金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穆道斌  陈实  郭延平  吴锋 《稀有金属》2007,31(6):778-783
通过电沉积锡镍合金制备了Sn-Ni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对沉积膜层进行了XRD及EDX分析,表明得到的合金主要包括Ni3Sn2,Ni3Sn4,Sn等相,其中Sn/Ni之比约1.5(原子比)。添加剂及工艺优化有利于得到可用作负极材料的均匀沉积膜层。分析讨论了此膜层电极的充放电过程及循环伏安(CV)曲线,测量了其循环容量。电极最大放电容量约为517 mAh.g^-1,20次循环放电容量约144 mAh.g-1,除第一个循环有一定容量损失外,前20次充放电效率基本在92%以上。相对于所沉积的Sn电极,Sn-Ni合金中的Ni提高了电极性能,特别是充放电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周忠仁  董鹏 《有色设备》2020,(1):16-19,37
采用熔盐电解法,以质量比为1:1的CuO、SiO2混合氧化物为反应原料,制备得到Cu3Si/Si多孔颗粒,粒径为0.05~2.8μm。结合XRD、SEM和EDS等手段,分析了CuO/SiO2的电脱氧反应路径。结果表明,CuO优先被电解还原生成单质Cu,SiO2则与熔盐中的Ca^2+和O2^-结合生成中间产物CaSiO3。CaSiO3进一步脱氧得到单质Si。硅铜合金化反应生成中间产物Cu9Si、Cu15 Si4和Cu3Si。将Cu3Si/Si复合物组装成锂离子电池负极,在200、500、800、1000、2000和200 mA/g放电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分别为1346.22、754.3、661.4、564.8、192.1和1030.6 mAh/g,材料的倍率性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刘经树  文方 《铝加工》2003,26(3):48-49
针对6A02T6合金大断面型材在生产中时常出现性能波动的问题,本文着重从挤压工艺和热处理工艺两方面进行试验,提出了稳定6A02T6大断面型材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水电解制氢和天然气重整制氢技术的原理及其工艺。通过综合比较与技术分析,天然气重整制氢工艺在生产成本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且在粉末冶金企业已有成功应用先例。在大型粉末冶金企业,该制氢工艺完全可以取代水电解制氢工艺。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作为铝合金阳极材料的必要条件及机理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新阳极材料Al-Ga-Bi-Pb合金。该材料放电性能优秀,反应物呈絮状且易脱落,满足了用户的使用要求,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正工程师们都在设计具备更持久电池的智能手机、续航里程可达上百英里的电动汽车、可以存储可再生能源供未来使用的可靠电网,而如果科学家们能够设计更好的阴极材料,上述技术将唾手可得。迄今为止,增强阴极材料的典型策略是改变其化学成分。不过,据外媒报道,现在美国能源部(DOE)布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快速更迭和新能源动力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锂离子电池迎来报废退役,其回收迫在眉睫。焙烧—水浸联合工艺不仅改进了传统火法熔炼工艺存在的高能耗、锂难以有效分离等问题,又解决了湿法回收工艺过程试剂耗量大、废水处理等缺点,将是失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效处理回收工艺发展的未来趋势及前进方向。综述了当前联合工艺处理失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分为还原焙烧、盐化焙烧两大类,盐化焙烧工艺极大降低了所需焙烧温度,根据添加剂的不同可细分为硫酸化焙烧、氯化焙烧、硝化焙烧。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联合工艺的优势和不足,总结展望联合工艺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为未来研发更加清洁高效的回收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湖南有色金属》2010,(6):66-66
<正>1.钠盐体系生产高密度球形四氧化三钴的研究与应用四氧化三钴是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主要原料之一,其性能和价格决定着钴酸锂的综合性能和生产成本。目前我国四氧化三钴生产工艺主要为铵盐体系从氯化钴盐中生产,该工艺是湖南有色研究院所属湖南美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于  相似文献   

15.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自放电率低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但是,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锂离子电池会逐渐发生老化,降低其能量存储和功率输出能力,不仅会缩短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和使用寿命,还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锂离子电池的老化及其对安全性能的影响规律需要重点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电池寿命和安全的管理与预警。从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结构出发,分别对各组成部分的内部老化机制进行了全面综述,分析了温度、充放电倍率、荷电状态等外部因素对电池衰减的影响,并对热失控机制,以及老化作为主要诱因导致的热失控进行了综述,探讨了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由于新材料体系的应用而带来的新的老化和热失控机制,提出复杂车载工况下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老化和全寿命周期热失控性能演变规律研究,是电池在线智能管理和退役后状态与安全性评估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金相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某铝企AA8021铝箔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021合金以Fe为主要合金化元素,铸锭中第二相主要由针状Al-Fe相和Al-Fe共晶相组成;8021合金第二相随均匀化退火温度发生变化,当温度超过560℃时,Al-Fe中间合金相完全变为Al3Fe相...  相似文献   

17.
测试分析了酚醛树脂碳化产物组装的锂离子充放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树脂碳化产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碳电极材料时,其碳化处理温度有一个最佳温度范围,酚醛树脂碳化产物的最佳温度在700℃左右;树脂碳化产物的比表面积是影响电池充放电性能的重要因素,碳化产物的比表面积越大,电池的充放电量就越高,电池充放电量与充放电电流密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的球磨转速和球磨时间对V_3TiNi_(0.56)Ce_(0.2)电动汽车用新型钒基电池合金试样进行了压力铸造成型试验,并进行了吸放氢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球磨转速和球磨时间的增加,试样的最大吸氢量先增大后减小,腐蚀电位先正移后负移,吸放氢性能、耐腐蚀性能的变化趋势均为先提升再下降。与300 r/min球磨转速相比,500 r/min球磨转速下试样的最大吸氢量增大了18.72%,腐蚀电位正移了72 mV。与0.5 h球磨时间相比,2 h球磨时间使试样的最大吸氢量增大了25.52%,腐蚀电位正移了80 mV。V_3TiNi_(0.56)Ce_(0.2)电动汽车用新型钒基电池合金的球磨转速和球磨时间分别优选为500 r/min和2 h。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 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电动汽车最重要的动力源, 其发展经历了三代技术的发展(钴酸锂正极为第一代, 锰酸锂和磷酸铁锂为第二代, 三元技术为第三代).随着正负极材料向着更高克容量的方向发展和安全性技术的日渐成熟、完善, 更高能量密度的电芯技术正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本文从锂离子电池产学研结合的角度, 从电池正负极材料, 电池设计和生产工艺来分析动力电池行业最新动态和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 并结合市场需求与政策导向来阐述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酉方  赵越 《钢铁钒钛》2019,40(1):53-56
对汽车电池用铸造钒基V_3TiNi_(0.56)合金和V_3TiNi_(0.56)Y_(0.1)Co_(0.1)新型合金试样进行了铸造试验,并进行了储氢性能、电化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与V_3TiNi_(0.56)合金相比,V_3TiNi_(0.56)Y_(0.1)Co_(0.1)新型合金的最大吸氢量从3.13%增大到3.88%,充放电循环20次后放电容量保有率从23%增大到91%,合金的枝晶臂细化、枝晶间距变小,合金的储氢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合金元素Y和Co的添加,有利于提高汽车电池用铸造钒基V_3TiNi_(0.56)合金的储氢性能和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