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煤沥青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煤焦油沥青深加工以提高沥青产品的附加值是煤焦油加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概述了煤焦油沥青深加工技术现状,并对改质沥青(浸渍剂、粘结剂、中间相)、碳纤维、针状焦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开发、生产及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煤沥青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碧霞 《上海化工》2000,25(19):20-23
对煤焦油沥青进行深加工以提高沥青产品的附加值是煤焦油加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概述了煤焦油沥青深加工技术现状,并对改质沥青(浸渍剂、粘合剂、中间相)、碳纤维、针状焦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开发、生产及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煤焦油沥青深加工以提高沥青产品的附加值是煤焦油加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概述了煤焦油沥青深加工技术现状,并对改质沥青(浸渍剂、粘结剂、中间相)、炭纤维、针状焦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开发、生产及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煤焦油沥青深加工利用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永林  李好管 《煤化工》2001,1(1):13-17,34
概述了国外煤焦油沥青深加工利用现状 ,并对改质沥青 (浸渍剂、粘结剂 )、筑路沥青、涂料、碳纤维、针状焦等煤沥青深加工产品的技术开发、生产及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煤焦油沥青深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与其相关黏结剂、浸渍剂、针状焦、活性炭、中间相沥青、碳纤维、乳化沥青等深利用技术的研究情况。对比国外部分关键技术我国在煤焦油沥青深利用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品质和相关性能,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煤焦油沥青是把煤焦油中的轻质组分提取后剩余的残渣,由于其性能相对比较稳定,煤焦油的碳含量高,价格低廉,所以煤焦油改质沥青的研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概述了煤焦油沥青的性质和组成;总结了改质沥青在碳素制品、石墨电极、针状焦、中间相、碳纤维、涂料和燃料油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冯质壮  宋淑群 《炭素》2013,(2):42-45
由于中间相沥青原料丰富、价格低廉、性能优异以及具有较高端炭产率等优点,因此中间相沥青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多种重要的高级炭材料,如超高模量碳纤维、超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超高功率电极用针状焦、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等,而这些高级炭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和国防等众多领域且都已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开展对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处于平稳增长期的沥青基碳纤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沥青基碳纤维的分类、特性、产品系列化情况,国内外各公司的产能发展预测,各公司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通用级及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用途以及各公司所开发的主要市场。  相似文献   

9.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是应用于电子、新能源、建筑等行业的高性能材料,也是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领域必不可少的特种材料。文章概述了国内外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发展及产业化现状,综述了国内以石油、煤以及萘等不同原料制备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研究进展,为高性能碳纤维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沥青基碳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定义沥青 基碳纤维是指以沥青等富含稠环芳烃的物质为原料,通过聚合、纺丝、不熔化、碳化处理制备的一类碳纤维,按其性能的差异又分为通用级沥青碳纤维和高性能沥青碳纤维,前者由各向同性沥青制备,又称各向同性沥青级碳纤维,后者由中间相沥青出发制备,故又称为中间相沥青级碳纤维。  相似文献   

11.
肖南  邱介山 《化工进展》2016,35(6):1804-1811
我国煤沥青资源丰富,但深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实现煤沥青高附加值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介绍了以煤沥青为原料合成高性能功能碳材料的主要技术,重点阐述了以煤沥青为原料制备中间相沥青、多孔碳材料、碳纤维、二维纳米碳材料及碳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高芳香性和高缩合度分子结构所引起的强π-π相互作用是阻碍煤沥青基高性能功能碳材料设计合成的瓶颈问题。通过催化聚合、氧化、共热解等技术手段可有效改善煤沥青分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结合模板复制、物理/化学活化、界面诱导以及催化石墨化等技术可实现多种功能性碳材料结构设计与表面化学性质调控。发展煤沥青分子结构调控新技术作为改善煤沥青基碳材料性能的重要策略,需要系统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最近几十年国内外对煤沥青的主要分析方法和以它为原料在制备沥青基中间相、中间相炭微球、针状焦、活性炭、泡沫炭和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基体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展望了其在材料领域潜在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Carbon》1986,24(4):489-494
A QI-free coal tar pitch is separated into a toluene-soluble (TS) and a toluene-insoluble (TI) fraction by solvent extraction. The effect of controlled mixing of both fractions on mesophase formation is studied. The formation of mesophase is correlated with the carbon and hydrogen contents of the sample materials. The influence of TI content on the viscosity and thus on the mesophase formation is measured in order to obtain viscosity data as a function of pitch composition for needle coke, carbon fiber, and carbon electrode manufacture.  相似文献   

14.
炭化条件对针状焦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除去喹啉不溶物的中温煤沥青为原料,分别在不同的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制备了中间相炭微球(MCMB);在磁场条件下制备了有序结构针状焦;通过扫描电镜(SEM)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中间相炭微球和针状焦的形貌,讨论了中间相形成影响因素对针状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相形成阶段的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和体系黏度对针状焦的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磁场对针状焦的流线型结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Ethylene tar pitch was co-carbonized with waste polystyrene to prepare needle coke. The modified properties of mesophase, which were greatly improved due to increasing naphthenic and other alkyl content, availed the formation of needle coke with high quality. Th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value was decreased from 3.2 × 10−6/°C to 0.3 × 10−6/°C and the optical texture of the coke was changed from coarse mosaic texture to flow domain of high uniaxial orientation after adding waste polystyrene into ethylene tar pitch. The low viscosity of the mesophase pitches favored the development of mesophase and highly uniaxial arrangement. The increase in alkyl group content greatly improv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edle coke.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煤沥青的除杂和净化、中间相沥青的介绍,阐述了煤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和生产工艺。同时对煤沥青基碳纤维市场前景的分析,表明了我国大力发展煤沥青基碳纤维的必要性。结果表明,进一步落实结构材料轻量化、制备高性能的煤沥青基碳纤维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沥青基碳纤维的研发及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基碳纤维是碳纤维的一个重要品种,但我国在沥青基碳纤维的研发和生产较国外还有很大差距。介绍了我国沥青基碳纤维研发和产业化现状,就其中的关键工艺(纺丝沥青调制和熔融纺丝)进行了综合分析。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在国内已有一定的科研和生产基础,近期可望完成自主技术工业化装备的建立和生产;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的研发虽然较为充分,但用于纺丝的中间相沥青的制备和连续长丝工艺的开发还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产业化,以摆脱美日的技术和产品的封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