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6.
传统普洱茶与现代普洱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及其保健功效。普洱茶经过1000余年的历史演进,至今仍处于上升发展的历史时期。普洱茶原产地在滇南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其原料为大叶种乔木型茶树鲜叶,采白海拔1000m以上的山区及坝缘丘陵地带。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普洱茶加工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美藤果油和普洱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并利用热重分析法(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测定不同升温速率下两种植物油的起始氧化温度(Ton)和氧化峰值温度(Tp),并对两种植物油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美藤果油和普洱茶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92.89%、79.08%;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两种植物油的Ton和Tp均随之升高。由热重分析法计算出在Ton处的活化能分别为:美藤果油123.5 kJ/mol;普洱茶籽油125.7 kJ/mol。美藤果油在Tp处的活化能是150.9 kJ/mol,普洱茶籽油是127.6 kJ/mol。总体来看,两种植物油都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9.
10.
化妆品用茶籽油的分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待应用于化妆品的茶籽油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为:比重0.913,色泽Y4.0 R0.1,折光指数1.467,酸值0.1(KOH)/(mg/g),过氧化值3meq/kg,碘值84g/100g,含皂量0.003%,烟点205℃,各项指标均达到医药用和化妆品用茶籽油标准。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茶籽油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及亚麻酸,含量依次为79.44%、9.12%、9.55%、0.16%和1.05%,其油酸含量高于橄榄油。对茶籽油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的分析检测,为将茶籽油应用于化妆品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茶叶籽及油茶籽的外观、含仁率、含油率等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茶叶籽油及油茶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及油茶籽外观相差较大,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在折光指数、酸值、碘值和皂化值等理化性质上较接近。脂肪酸组成上,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茶叶籽油及油茶籽油中含量最多的三种脂肪酸,油酸含量分别为52.13%和73.67%,亚油酸24.32%和11.09%,棕榈酸17.36%和10.63%。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4.12%和75.7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4.55%和11.39%。茶叶籽含油率为19.88%,茶叶籽油潜在年产量可达15余万t。其必需脂肪酸含量是油茶籽油的2.15倍;不皂化物含量为0.77%,比油茶籽油高出22%;茶叶籽油脂肪酸比例均衡,适于人体的吸收,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14.
茶叶籽制油及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介绍了茶叶籽及茶叶籽油的品质特点,阐明了茶叶籽制油的方法和技术关键,探讨了茶叶籽综合开发利用的途径,为茶叶籽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茶叶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索氏抽提法从4种茶叶籽中提取油脂,对茶叶籽油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4种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茶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组成,其中油酸60.89%~64.35%、亚油酸14.41%~20.55%,油酸和亚油酸之和为75.30%~84.90%,表明茶叶籽油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未脱脂山茶油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出现混浊现象,影响产品的外在质量.根据食用油新的国家标准,研究了山茶油的储藏特性,分析了影响冷冻脱脂效果的因素,确定了山茶油冷冻脱脂的工艺与设备,并对工艺参数、设备选择、生产操作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