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性炭对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吸附分离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活性炭对八角茴香提取液中莽草酸的吸附过程,开展了莽草酸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研究,并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公式拟合了303 K、313 K和323 K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两者拟合效果均较好,以Langmuir公式拟合更为理想.探讨了相应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以及莽草酸浓度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废弃香芋柄作为新型生物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H、温度、吸附时间、Mn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香芋柄吸附Mn2+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规律. 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4,香芋柄用量6 g/L,30℃下吸附60 min,溶液中Mn2+吸附去除率达90.79%以上,吸附容量高达18.16 mg/g. 应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香芋柄对Mn2+的吸附过程,结果显示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拟合效果更好. 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计算得到热力学参数DG<0, DH>0, DS>0,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和吸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方玉  颜文斌  李莹  刘阳文 《应用化工》2013,42(9):1591-1596
采用D401树脂对锰铁混合液进行静态吸附性能及热力学、动力学研究,考察了Fe3+浓度、pH值和温度等对静态吸附Fe3+的影响,探讨吸附Fe3+的动力学过程,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D401树脂吸附Fe3+的静态等温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pH=1.5,温度313 K,Fe3+的最大静态吸附量是115.7 mg/g;D401对Fe3+吸附遵循Langmuir方程;△H Fe3+>0,ΔG Fe3+<0,表明D401对Fe3+的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D401树脂对Fe3+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扩散过程是吸附的控速步骤。静态吸附实验表明,D401大孔树脂能有效的对锰铁混合液中铁锰离子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4.
用聚丙烯腈(PAN)四氮唑螯合纤维对工业废水中重金属铜离子进行吸附。探究溶液pH、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建立了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模型,对纤维再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H=5. 0时,纤维对铜离子吸附容量达到最大(Qe=156. 46 mg·g-1),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进行热力学拟合,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拟合线性较好,5次重复再生后,纤维吸附能力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颗粒活性炭吸附不锈钢酸洗废水中的Cr3+和Fe3+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活性炭对Cr3+的饱和吸附量为4.546 mg/g,对Fe3+的饱和吸附量为40.76 mg/g,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90和60 min. 对吸附过程进行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准二级模型拟合较好. 活性炭对Cr3+的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而对Fe3+的吸附与BET吸附模型拟合较好,吸附Cr3+, Fe3+的活化能Ea分别为37.19和51.01 kJ/mol. 活性炭对Cr3+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而物理吸附则主导对Fe3+的吸附.  相似文献   

6.
以自养硝化颗粒污泥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及最佳吸附工艺条件,并探索了其吸附等温线。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铜离子浓度、吸附时间、污泥浓度、搅拌速度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最终得出搅拌速度、吸附时间以及污泥浓度对吸附效果有明显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耦合出吸附的最佳工况点:时间(A)=2.50h,转速(B)=125r/min,污泥量(C)=5250mg/L。在此条件下研究了颗粒污泥的吸附特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硝化颗粒污泥在重金属废水中表现出极强的耐受性与稳定性,不同浓度下颗粒化率均维持在93%以上。Langmuir与Freundlich方程动力学拟合结果显示:Langmuir等温方程的拟合度R2Cu=0.999,表明硝化颗粒污泥对于Cu2+属于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且能描述最大吸附量为Qmax=15.02mg/g。Freundlich等温方程的拟合过程中,相关系数R2Cu=0.969,1/n=0.1305,表明硝化颗粒污泥对Cu2+吸附能力较强;较高的拟合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硝化颗粒污泥对Cu2+的吸附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Cu2+和Cd2+在改性纳米碳黑(MCB)和钠基膨润土(Na-B)上的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了MCB和Na-B对Cu2+和Cd2+的吸附特性和吸附稳定性。研究表明:Cu2+和Cd2+在MCB和Na-B上的吸附动力学能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吸附等温线能用Freundlich方程、Langmuir方程拟合。Freundlich拟合得到的n值均大于1;Langmuir拟合得到MCB对Cu2+和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44mmol/kg和222.2 mmol/kg,Na-B对Cu2+和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9mmol/kg和45mmol/kg。用0.01mol/L的Ca Cl2对吸附了Cu2+或Cd2+的两种吸附剂进行解吸时,解吸率受p H值影响较大,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用不同浓度的Ca Cl2进行解吸时,解吸率变化不大。Cu2+在两种吸附剂上的吸附稳定性均大于Cd2+,MCB对两种重金属的吸附稳定性均大于Na-B。  相似文献   

8.
对异丙醇中微量水在4A分子筛上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对该体系的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测定,并用Langmuir、Freundlich模型进行拟合且吻合较好;采用Crank单孔模型对测定的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290K时的有效扩散系数De=3.539×10-8cm2/s;采用固定床测定了不同床层高度、不同流量及不同初始浓度下的动态透过曲线;这些结果为吸附工艺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高温焙烧底泥作为吸附剂,并对底泥焙烧前后的表征(SEM、FTRI、XRD、BET)进行研究与分析.采用静态吸附试验来研究高温焙烧底泥吸附废水中重金属Mn2+和Ni2+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的特性并确定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对高温焙烧底泥吸附的数据进行拟合且符合Langrn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但拟合效果更好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表明吸附介于单层与多层之间.在高温焙烧底泥对Mn2和Ni2的吸附阶段用Lagergren伪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Lagergren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遵循Lagergren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表明以化学吸附为主,对Mn2、Ni2+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5.2083、3.6563 mg/g.由热力学参数(△S、△H和△G)表明:高温焙烧底泥对Mn2+和Ni2+的吸附均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0.
4A分子筛脱除四氢呋喃中微量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四氢呋喃中微量水在4A分子筛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对该体系的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测定,并用Langmuir、Freundlich模型进行拟合且吻合较好;采用Crank单孔模型对测定的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求取了不同温度下的扩散系数并计算了水在4A分子筛上吸附的活化能Ea=27.36kJ.mol-1;采用固定床测定了不同床层高度、不同流量及不同初始浓度下的动态透过曲线;实验结果为吸附工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氢氧化铁对砷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As(V)初始浓度和pH值对氢氧化铁吸附砷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铁对砷的吸附能力与pH有关。在弱酸性到弱碱性条件下,吸附砷的能力最强;在低初始砷浓度(0.00001~0.001mol/L)和相同pH条件下,吸附率随砷浓度增高而增大;当pH=3、7和12时,吸附等温线都可用Freundlich公式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0.99。  相似文献   

12.
李双良 《辽宁化工》2022,(7):918-920
采用玉米秸秆作为制备原料,KHCO3为活化剂、HCl作为改性试剂制备改性玉米秸秆活性炭,吸附含氮废水,进行物理表征以及吸附动力学性能分析。本实验采取Freundlich与Langmuir模型对等温吸附曲线进行线性拟合,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活性炭对氮素的吸附更加符合Freunglich方程,拟合相关性较好,R2=0.998。随后采用Lagergren准一级及准二级动力学速率模型对活性炭吸附氮素溶液动力学拟合,实验结果表明,Lagergren准二级速率模型可以最准确地描述吸附过程,其中R2=0.95。玉米秸秆活性炭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常数达到407.51 mg·g-1,表明吸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交联淀粉微球对Cr^3+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得到了一种交联淀粉微球(CSM),利用红外光谱仪、SEM以及XRD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CSM对Cr3+的吸附行为,研究了pH和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根据吸附等温线拟合出Langmiu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结果表明,淀粉微球表面粗糙多孔,交联后淀粉微球结晶性下降,吸附Cr3+后其结晶性进一步下降,淀粉微球对Cr3+的吸附行为很好地符合Langmiu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9和0.9967.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小麦秸秆对硝基苯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行为。吸附平衡时间约为60 min,且在前20 min是吸附急剧增加的第一阶段。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9,说明拟合程度很好。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都能较好地拟合吸附过程。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该反应是自发、吸热并且熵变增加的过程,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采用KD-1型煤基吸附剂利用吸附法处理吡啶模拟废水,探讨了投加量、研磨、处理时间以及复用效果等因素。并利用XRD、BET、FTIR、SEM等表征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0.074 mm研磨后的KD-1吸附剂,投加量为60 g/L,处理时间为30 min,其对吡啶的去除率为85.20%。并采用573 K,热处理180 min,进行复用,复用10次后,其去除率由72.18%降低至52.56%,累积减重为10.08%。并采用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Temkin模型线性拟合,结果表明KD-1吸附剂对吡啶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公式,并确定了公式参数。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22,(9):2074-2080
采用KD-1型煤基吸附剂利用吸附法处理吡啶模拟废水,探讨了投加量、研磨、处理时间以及复用效果等因素。并利用XRD、BET、FTIR、SEM等表征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0.074 mm研磨后的KD-1吸附剂,投加量为60 g/L,处理时间为30 min,其对吡啶的去除率为85.20%。并采用573 K,热处理180 min,进行复用,复用10次后,其去除率由72.18%降低至52.56%,累积减重为10.08%。并采用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Temkin模型线性拟合,结果表明KD-1吸附剂对吡啶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公式,并确定了公式参数。  相似文献   

17.
花生壳对Pb~(2+)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花生壳为吸附物质,研究了吸附pH值,吸附时间对3种不同产地花生壳吸附水溶液中Pb2+的影响,同时进行解吸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5℃,Pb2+的质量浓度为30mg/L条件下得出最佳吸附pH值为4.5,吸附平衡时间为30min。花生壳对Pb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模型能很好的拟合等温吸附试验数据。吸附后的花生壳在600℃灼烧灰化回收,Pb2+的回收率达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壳聚糖和硫脲为原料,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得硫脲改性壳聚糖颗粒,通过吸附实验考察了pH、吸附时间对Cr(Ⅵ)、Ni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颗粒对Ni2+吸附的最佳pH为6,对Cr(Ⅵ)吸附的最佳pH为1,最佳吸附t为2h。利用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分别采用Freundlich模型、Langmuir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模型拟合结果最好。在初始质量浓度80mg/L,θ为25℃时,Ni2+,Cr(Ⅵ)的饱和吸附量可达40.98mg/g和33.33mg/g。  相似文献   

19.
以污泥与含磷试剂(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钙)为原料制备磷基生物炭(BC600、BC650)并用于废水中Pb2+的去除.通过单因素静态吸附实验分别研究了吸附剂添加量、含Pb2+废水初始pH、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对BC600和BC650吸附水中Pb2+的影响.结果表明,含Pb2+废水初始pH显著影响BC600和BC650的吸附效率,在pH=5时,BC600和BC650的吸附量分别为37 mg/g和10 mg/g.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模型拟合结果表明BC600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BC650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结合XRD与SEM分析,BC600和BC650对Pb2+的吸附过程包含物理-化学吸附协同作用,其中BC600以化学吸附为主,BC650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丙烯酰胺(AM)、丙烯腈(AN)、1-(2-N-烯丙基氨乙基)-2-油酸基咪唑啉(NIPA)为原料,制备了咪唑啉基偕胺肟化聚合物AM/AO/NIPA。对其进行了FTIR、SEM和TG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pH、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对聚合物AM/AO/NIPA和吸附剂聚丙烯酰胺(PAM )吸附低浓度Cu2+过程的影响,并拟合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曲线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聚合物AM/AO/NIPA的铜吸附容量受溶液pH影响不大;当聚合物AM/AO/NIPA加入量为0.05 g时,在30 ℃,pH=5,吸附3 h后,对铜离子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溶液吸附达到平衡 ,此时吸附容量为37.32 mg/g;整个吸附过程服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对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均能较好的拟合。通过Langmuir模型拟合计算得到,偕胺肟化聚合物AM/AO/NIPA的Cu2+饱和吸附量为267.38 mg/g,超过相同条件下吸附剂PAM的饱和吸附量3倍以上。AM/AO/NIPA循环使用5次后,其吸附量保留率可高达92.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