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德富  沈才洪  张宿义 《酿酒》2011,38(4):9-12
从"弘扬传统白酒文化,推进白酒健康发展"、"遵循柔纯雅标准,酿造高品质白酒"以及"白酒抱团出国门,让世界品味中国"三个方面论述了"酿造高品质白酒,让世界品味中国"这一倡议对中国白酒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白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无论是白酒风格质量还是传统酒文化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不论是在物质还是在精神上都丰富了消费者的享受。笔者认为:白酒是文化的载体,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过量饮酒,有损健康”是正确的;窖龄越长,发酵产酒质量越好;“酒龄酒”只是企业产品的质量标识和经营决策,而非完全骗术;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我们应宽容和耐心对待激烈竞争中的白酒业。(孙悟)  相似文献   

3.
白酒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发酵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中国白酒与人体健康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人们对白酒健康问题认识模糊,阻碍了白酒行业的发展。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继承民族传统生产工艺精华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提升传统名优白酒产品的质量及其科技含量。论述了近年来关于中国传统白酒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白酒的国际化,必须借鉴国际发展理念。传统白酒"酒庄酒"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和机遇,产业经济发展的延伸,销售模式的变革,更是现代文化、社会生活、市场发展的需求。白酒"酒庄酒"发展模式可以固守传统白酒品牌价值,坚守和遵循传统白酒品牌、品质的市场发展规律、消费发展规律,推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中国传统白酒"酒庄酒"的发展意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树林  陈凤革 《酿酒》2000,(4):40-4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传统固态法工艺生产的中国白酒正在向固液结合法生产白酒的新工艺转化 ,即充分利用固态法优质白酒的质量特点和充分发挥食用酒精的纯净、卫生及价格优势 ,通过新的、科学的工艺进行有机的组合 ,生产出香型各异、质量好、品位高的中高档白酒 ,这类产品现时已成为我国白酒市场上的主角 ,这是中国白酒行业的一次新的革命 ,它推动了中国白酒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1 食用酒精的选择与预处理1 1 食用酒精的选择食用酒精由于生产原料与工艺、设备等不同 ,可分为粮食酒精、薯类酒精、糖蜜酒精等。其质量又可分为普…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白酒处于前所未有的深度转型期,整个行业要实现生存与发展,健康白酒文化的构建与传播是关键之一。论文提出健康白酒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并阐述了健康白酒文化对四川白酒产业持续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四川白酒健康文化构建与传播的对策建议。健康白酒文化的构建和传播是四川白酒乃至中国白酒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其系统性、可操作性的研究将会是未来白酒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白酒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发酵食品,对原料、工艺以及贮存时间等方面的要求极高,是粮食之精华,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价值和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使白酒近年来在社会舆论中屡遭诟病。从中国白酒的文化与工艺、中国白酒与健康、中国白酒与时尚、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以及回归生活等五个方面探讨中国白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白酒历经几千年仍被人们所青睐,这是白酒文化传承和健康价值的体现。白酒的发展方向是健康。本文对白酒中健康成分及其功效进行综述,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概念提供科学依据。首次提出健康白酒应该通过"内寻外加,自然强化"来实现,即一方面通过系统分析发现白酒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并通过传统发酵过程的创新增加这些成分的含量;另一方面向白酒中合理添加其它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钟方达 《酿酒科技》2009,(11):123-127
阐述了酱香型白酒生产发展历程、现状及在中国白酒工业中的地位,结合白酒企业生产现状对酱香型白酒的分类及基本工艺特点、质量风格特征、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促进酱香型白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科研思路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黄丹 《酿酒科技》2014,(6):120-122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化和中国白酒产业的发展,中国白酒国际化已是必然。文化是企业和产品的灵魂。在中国白酒国际化道路上,文化也是引领和先导。中国白酒要走出国门,首先是中国白酒文化必须为国际消费者所认识、理解和接受。选取国际、国内著名酒文化企业代表,比较了国外洋酒文化和中国传统白酒文化的异同,并以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等著名白酒文化国际化发展为典型,研究未来白酒文化国际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白酒是中国的传统产业,随着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必然加快我国传统产品的世界化接轨,中国白酒要更大规模的走向世界,必须要向低度化发展.要实现中国白酒产品的世界化和低度化发展,首先要对白酒香味成分与风格、香味成分在白酒中的地位和作用、低度白酒贮存过程中的变化及质量问题和白酒低度化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其次要解决提高低度白酒质量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白酒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演变息息相关.从挖掘白酒文化精髓,酿造时代美酒;树立正确的白酒文化观念,不断推陈出新;继承中国白酒文化传统,吸收国外酒文化精华3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中国白酒文化,促进中国白酒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梁金辉 《中国酒》2020,(1):56-56
中国白酒历经千年跌宕发展依然为人们所青睐,不仅得益于中国美酒精神的传播和酒文化的传承,更得益于中国白酒的"健康"本源。中国白酒传承的两个关键因素,即文化和健康。如何进一步挖掘白酒健康价值,如何引导人们全面认识中国白酒酿造的科学性,如何客观准确地认识中国白酒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和白酒的保健功效,对处在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白酒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白酒文化,从宏观尺度来看是一种特色优质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兴起了白酒文化旅游开发的热潮。笔者对中国白酒之都宜宾游客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对白酒文化旅游的体验意愿普遍强烈;大部分人对进行白酒文化体验主要满足4种情结的需要——探秘情结、复古情结、高雅情结和心灵观照情结;游客需求表明,白酒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要体现特色性、文化性和纪念性;类型上要考虑实用性和易保存性等因素。在对问卷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打造中国白酒文化旅游特色,需加强对中国白酒文化的研究及传播;把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打造白酒产区旅游模式;有效应用"白酒消费者-游客"角色融合模式;同时植入中国传统酒道的优良文化,打造健康白酒文化旅游体验项目。  相似文献   

15.
《酿酒》2008,35(3):116-116
各白酒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业内专家、学者: 建国以来,中国白酒无论是产量、质量和产品风格类型,都有突破性发展。白酒行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白酒产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近年来,各类型白酒发展迅速,产品得到消费者认同,白酒的香型分类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香型概念已经不能够完全涵盖产品内在质量和风格特点,同一大香型类别的白酒也很难进行质量比较。  相似文献   

16.
关于对中国白酒质量技术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占成  李学琴  徐姿静 《酿酒》2009,36(5):95-96
在现代科技飞猛发展和白酒市场日趋成熟的今天,中国白酒质量技术标准的研究要与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相结合,以不断完善理化、卫生、安全考核指标为研究发展方向。研究修订中国白酒理化指标的考核标准和中国白酒不同香型个性特征的评定标准,加强中国白酒食品卫生、安全性研究,尽快制订和实施年份酒的生产、检测国家标准,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和企业自律,不断推动白酒行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中国白酒的品质和安全性,促进全行业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酱香型白酒和董香型白酒是贵州省独创的两个香型白酒,茅台酒和董酒是贵州省立足中国白酒行业十二大香型酒中的两个重要香型代表,是中国老八大名酒,是贵州白酒的骄傲,是中国传统白酒中的重要组成成员之一,更是中国传统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记载的特殊符号之一。其中,酱香型白酒作为中国白酒四大基础香型之一,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及广泛的消费市场,特别是近年来酱香白酒市场持续向上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白酒风味的评价主要分为感官评价及理化分析,其中感官评价更为直观,也更为大众所认知。在"酱香热"的当下,如何评价一款酱香型白酒,如何引导消费者了解"酱香风味"特征,需要在酱香白酒感官评价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本文立足于此,从酱香白酒的颜色、香、味、格以及七轮次酒各自风味特点出发,阐述酱香型白酒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关于对中国白酒质量技术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现代科技飞猛发展和白酒市场日趋成熟的今天,中国白酒质量技术标准的研究应与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相结合,以不断完善理化、卫生、安全考核指标为研究发展方向.研究修订中国白酒理化指标的考核标准和中国白酒不同香型个性特征的评定标准,加强中国白酒食品卫生、安全性研究,尽快制订和实施年份酒的生产、检测国家标准,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和企业自律,不断推动白酒行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中国白酒的品质和安全性,以此促进全行业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佟晓芳  李振林  王菁文 《酿酒》2002,29(3):41-41
中国白酒的发展既要注意节粮,又要注意赋予白酒的营养化.既要保持中国白酒的传统特点和风格,又要努力发展有特色的中国白酒,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国的客商和旅游者日益增多,他们饮酒习惯和要求与我们中国消费者不同,所以要注意发展适用客人的饮用酒.  相似文献   

20.
《酿酒》2017,(5)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要确保中国传统名优白酒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在全面继承中国白酒悠久灿烂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大胆创新,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和分析化学技术全面解析酿酒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和酒体丰富复杂的微量香味物质,找出其规律性,制定出传统白酒工艺技术标准来科学的指导生产,从而实现酿酒工艺技术的智能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