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酱香型白酒糟醅堆积与窖内发酵过程微生物、理化分析、工艺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固态堆积、窖内发酵、窖底香工艺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堆积酒醅达到一定品温时进行倒堆,可以实现堆积酒醅各个点的含氧量及糖化发酵过程的一致性,且酒醅更松散,有效解决了堆积酒醅堆底、堆心部位含氧量低及大曲中芽孢杆菌类细菌和酵母菌在堆积酒醅各位点发育富集量不平均,及堆底、堆心酒醅板结、不升温或升温幅度很小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酱香型白酒窖内发酵过程中糟醅的微生物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以郎酒厂第4次酒入窖糟醅正常生产窖池为研究对象,研究发酵过程窖池糟醅中不同空间位置的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糟醅上、中、下层不同层面的各类微生物区系在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总的分布趋势为上层高于中、下层,兼性厌氧细菌及其芽孢杆菌的数量分布亦是上层略高于中、下层。  相似文献   

4.
窖泥糟醅发酵过程微生物多态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窖泥糟醅是发酵过程微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其中微生物种群随发酵过程的进行而不停地演替和代谢,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其微:生物种群的多态性主要表现为厌氧异氧菌、甲烷菌、己酸菌、乳酸菌、硫酸盐还原菌、硝酸盐还原菌等。由微生物种群的多态性必然引起微生物种群作用特征的多态性、发酵代谢产物的多态性,必然也引起产酒质量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浓香型酒醅窖期发酵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酒醅窖期各参数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在前23d增加幅度很大并达到最高值,之后趋于稳定,发酵后期基本不变;酸度在23d前处于平稳缓慢增长,之后增长速度加快,迅速达到最高值;发酵前23d淀粉消耗量较大,呈现迅速下降,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还原糖在前3d增长很快,达到最高值,主发酵期还原糖降低快,发酵后期基本变;酒精度随发酵进行呈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小幅下降,发酵后期基本不变;发酵15~20d酒醅达到顶温并保持相对稳定,30d后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6.
浓香型白酒糟醅微生物分离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快速而准确地分离糟醅中的各种微生物是进行浓香型白酒发酵机理研究的关键所在.主要从微生物分离的方式、稀释梯度的选择、抗生素的添加等方面介绍了快速分离白酒糟醅中好氧细菌、酵母和霉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偶联气质联用法(gas-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研究了不同空间层次的五粮液出窖糟醅和与之对应的窖泥的香气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共定量了97种香气成分,包括57种酯、10种酸、12种醇、3种醛酮、12种芳香族和3种其他成分。五粮液窖边糟和窖泥中优势香气成分的组成具有高度相似性。窖边糟中香气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中心糟。同时,窖边糟中较中心糟优势的香气成分在窖泥中均有检出且含量较高。该研究揭示了不同空间层次糟醅与窖泥的相互影响程度,对全面认识窖池内物质循环及微生物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贵州某酒厂的一个窖池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实验,研究了酱香型大曲酒发酵过程中细菌数量和酒醅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菌与白酒品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且酒醅的理化指标与细菌数量之间有一定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9.
酱香型酒糟醅堆积过程温度和微生物区系变化及其规律性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研究了酱香型酒糟醅堆积过程温度和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①通过堆积,糟醅堆表40 cm厚的堆表层温度有较大幅度上升,一般可达50℃左右,堆心温度一直处于缓慢升温状态,但升温幅度远低于堆表层;②堆积过程中,糟醅的酵母菌类和非芽孢细菌类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芽孢细菌类仅略有增长,而霉菌类数量极少且呈下降趋势,未发现放线茵类生长;③堆积终了时,酵母和细菌数量约占总数的95%以上,表层酵母菌占总数的70%以上,细菌占总数的10%~25%,维心酵母菌和细菌各占总数的比例轮次间差异较大;④堆积工序对酱香物质的生成及酒精发酵都十分重要,在生产上要加强对堆积的生产管理,严格控制堆积时间与温度.  相似文献   

10.
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气相和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跟踪调查了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糟醅所含酸醛醇酯等各类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糟醅中乙酸、丁酸、己酸和乳酸的变化趋势与对应的乙酯生成趋势大体一致。但各类香气成分的含量比例及其变化趋势,在糟醅中与在白酒产品中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揭示如何增加糟醅中的己酸和降低乳酸,以及进一步弄清白酒蒸馏机理,是提高白酒生产质量的重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徐军 《酿酒科技》2010,(2):73-74
对枝江大曲酒发酵窖期内糟醅的温度、淀粉及酸度进行跟踪检测研究,总结糟醅在窖池发酵过程中各时期、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入窖温度偏高,糟醅淀粉利用率略低,升酸幅度略大;入窖温度偏低,糟醅淀粉利用率略高,升酸幅度略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浓香型白酒窖池发酵过程中不同空间位置和不同发酵时间糟醅的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层糟醅温度在发酵过程中逐渐上升,2周后达到最大值,维持15 d后开始下降;酸度在发酵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淀粉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趋于下降;还原糖在1周后达到最高,但随后开始下降。各层糟醅的乙醇含量随发酵时间逐渐升高,在5周后达到高峰,然后呈下降趋势,但在第7周后略有回升。上层和中层糟醅中的水分含量逐渐增加,5周后达到饱和,随后保持几乎不变直至发酵结束,而整个发酵过程中,下层糟醅含水量不断增加。各层糟醅中的己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在发酵前期几乎未生成,2周后逐渐增加,6周后达到最大值,但随后均略有下降。乳酸乙酯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不断增加。己酸、乙酸、丁酸和乳酸均在第6周达到最大值,随后持续下降直至第8周,之后均略有回升。  相似文献   

13.
运用气相色谱法对窖池内不同层次的酒醅和新老窖中的有机酸的分布、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①丙酸、异丁酸含量上层醅>中、下层醅,甲酸、乙酸、乳酸、己酸含量上层醅<中层醅<下层醅,丁酸、戊酸的含量上层醅>中层醅>下层醅;②窖龄不同,有机酸含量有差异,老龄窖、中龄窖、新窖中的有机酸含量下层醅>中层醅>上层醅;且乳酸>乙酸>丁酸>己酸,各层次中的其它有机酸也遵循这一规律。(陆月霜)  相似文献   

14.
15.
0 前  言食醋固态发酵生产制醅设备,原先是用缸,人工翻醅。所以,“翻缸”是固态发酵食醋生产中的一个专用名词。随着科技生产的进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尝试在食醋固态发酵生产中运用机械生产。在蒸料、淋醋工序基本实行机械化以后,各地试着逐步改革制醅工艺生产设?..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优质高粱 ,利用生香ADY、AADY、糖化酶制备发酵酒醅用于调香酒串蒸 ,可提高酒质。方法 :①每班次投粉碎的高粱200kg,稻壳(清蒸)60kg,糖化酶0.5kg,生香ADY0.2kg,AADY0.24kg,配醅比为1∶5。糟醅配入高粱、稻壳后蒸料 ,凉后将糖化酶浸泡液及两种ADY活化液与浆水一同泼入 ,打匀 ,入池发酵6天后用于串蒸。②优质食用酒精(95% ,v/v)降度至60度 ,加入活性炭充分搅拌 ,24h后过滤 ,加入定量的高锰酸钾与氢氧化钠 ,充分搅拌 ,静置8h,再用香精勾调。③将发酵糟醅入甑锅 ,低于甑口5…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优质高粱,利用生香ADY、AADY、糖化酶制备发酵酒醅用于调香酒串蒸 ,可提高酒质。方法 :①每班次投粉碎的高粱200kg,稻壳(清蒸)60kg,糖化酶0.5kg ,生香ADY0.2kg ,AADY0.24kg ,配醅比为1∶5。糟醅配入高粱、稻壳后蒸料 ,凉后将糖化酶浸泡液及两种ADY活化液与浆水一同泼入 ,打匀 ,入池发酵6天后用于串蒸。②优质食用酒精(95% ,v/v)降度至60 %(v/v) ,加入活性炭充分搅拌 ,24小时后过滤 ,加入定量的高锰酸钾与氢氧化钠 ,充分搅拌 ,静置8小时 ,再用香精勾调。③将发酵糟醅…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浓香型白酒生产是以泥窖为发酵载体,窖池中的酒醅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各种微生物以及酶的作用,进行复杂的能量代谢,最终将淀粉类大分子物质转化为酒精和各种香味物质,形成了浓香型白酒独特的风格。以浓香型白酒为出发点,论述了近年来人们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理化指标、香味物质的研究状况,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杜康复合香型白酒的酿造机制,本研究探索了该工艺中堆积工艺的微生物变化、堆积酒醅的理化指标变化及入池后酒醅的理化指标变化。研究表明,堆积过程是酿造体系中细菌和酵母富集和增长的过程,也是霉菌逐步消亡的过程;在堆积过程中,通过消耗淀粉、增加糖分和酒精成分;入池发酵分析表明,上层酒醅各项指标变化幅度都大于下层酒醅。总体研究说明了堆积工序是为复合香酿造体系预培养酿造功能微生物、提供风味前体物质和调整酿造体系发酵环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酱香白酒堆积发酵过程酒醅中酵母菌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L培养基对酱香型白酒生产堆积发酵过程酒醅中的酵母菌进行分离、形态学初筛和PCR产物扩增及26S rDNA定性鉴定分析,并对其中所获取的部分优选菌株的发酵性能及其发酵代谢风味成分贡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堆积酒醅中共分离鉴定出S.cerevisiae,Z.bailii,R.mucilaginosa,K.exigua,I.orientalis,Pmembranaciens,S.pombe,D.hansenii,G.geotrichum等属种酵母;1#、3#、4#、8#、9#菌株对温度的耐受性较强,l#、2#、3#和8#具有较好的耐酒精特性;6#、2#和4#对酸环境的耐受性比较强;1#、4#、6#、11#、12#和13#菌发酵启酵快,CO2释放总量大,发酵残糖低;S.cerevisiae、K.exigua,I.orientalis、Z.bailii、G.geotrichum、Sch.pombe,K.exigua的几类酵母对酒体风味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