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酒黄精和苹果为原料,制作具有保健功效的黄精苹果酒,并研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黄精苹果酒最佳制作工艺:酵母添加量为0.10 %、发酵温度为26 ℃、酒黄精添加量为2.0%和含糖量为20%,经方差分析得到含糖量和酒黄精添加量对黄精苹果酒制作影响显著。酒黄精、苹果和黄精苹果酒检出挥发性成分共47种,其中酒黄精中挥发性物质共17种,苹果中挥发性物质共12种,黄精苹果酒中挥发性物质共28种。与原料酒黄精和苹果相比,黄精苹果酒的风味物质在种类和含量都有极大的增加,可见发酵有助于产生大量风味物质和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2.
使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提取凉薯酒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共鉴定出了4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含量最高为醇类,为96.678%,另外则是少量的烷烃类1.316%、酯类0.818%、酸类0.538%、醛类0.065%及烯类0.031%。凉薯风味酒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醇,其相对质量分数高达84.726%。其次含有3.468%的3-甲基-1-丁醇,2.565%的丙三醇,2.103%的异丁醇,这几种物质可初步确定是构成凉薯风味酒独特风味的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山楂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敏 《酿酒》1998,(6):52-53
以山楂果为原料,将其先浸泡,然后果液分离,再将浸过的果用葡萄酒酵母发酵,调配成低度山楂酒。该酒具有滋补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4.
山楂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志朋 《酿酒科技》2003,(4):77-77,76
以山楂为原料,95%酒精、白砂糖为辅料生产山楂酒。工艺要点有:(1)95%的酒精降度到50%-60%;(2)65%的糖浆制备;(3)0.1%的干酵母活化;(4)添加0.06‰的果胶酶;控制0.1‰的SO2总量;(5)发酵温度控制在20℃左右。(孙悟)  相似文献   

5.
以黄精、山楂、山药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一种黄精山楂山药果丹皮,并对果丹皮的感官品质、质构和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楂、炮制黄精、蒸制山药的浆液质量比为5∶1∶1,玫瑰茄提取液、蔗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添加量分别为36%、40%和0.6%,干燥温度为85℃,干燥时间为140 min时,制备的黄精山楂山药果丹皮呈红褐色,酸甜适口,软硬适度。黄精山楂山药果丹皮的硬度和胶黏性高于市售产品,而黏附性、弹性和咀嚼性低于市售产品,黄精山楂山药果丹皮的水分、多糖和总酸含量分别为18%、17.78%和1.5 g/kg。  相似文献   

6.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6):121-127
为研究鲜山楂不同部位的香气成分组成,采用热脱附提取鲜山楂果皮、果肉和果浆中的挥发性成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部位共鉴定出58种香气成分,其中果皮有44种,果肉和果浆分别有35种和38种,共有香气成分23种。不同部位香气成分和含量不同,使得果浆与果皮、果肉的香气差异明显。果皮和果肉中主要香气成分有乙酸叶醇酯、乙酸乙酯、乙酸己酯等;果浆中主要香气成分有正辛醛、茴香脑、乙酸叶醇酯、叶醛等。果皮、果肉和果浆三部位都有果香、甜香、青香、酸香、蜡香香韵。但果皮与果肉多了木香、坚果香韵,果浆偏向汁感、花香及辛香。从相对含量及香比強值两个指标可以看出,酯类对果皮和果肉中香气贡献最大,而对果浆香气贡献最大的是醛类。  相似文献   

7.
山楂黄酮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刚 《酿酒科技》2000,(1):81-83
介绍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阐述山楂酒的生产工艺和山楂黄酮酒的勾调技术,对山楂黄酮酒的质量进行了评估,并确定了产品质量标准。山楂黄酮酒的研制为山楂黄酮的开发,为果露酒,保健酒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将大大促进林是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楂酒系以鲁南地区盛产的大金星山楂为原料,用甜红葡萄酒的发酵工艺酿制,不采用高温处理,更好地保存营养成份。1988  相似文献   

9.
蒋林  杨涂  勋良  何俊蓉 《食品界》2023,(3):110-112
<正>本试验分别以国兰春剑花朵和根状茎为材料泡制白酒,旨在探讨国兰泡制酒的挥发性成分。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国兰花朵和根状茎泡酒90天、150天、240天和330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泡酒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己酸乙酯,但是随着浸泡时间的推移,己酸乙酯的含量降低,转化为其他酯类和醇类。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10.
对山楂及其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气质联用技术(GC-MS)相结合来分析鉴定山楂、炒山楂和焦山楂的挥发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共检测出76种成分,鉴定出72种成分,从山楂中检测出34个峰,鉴定出29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98.35%;从炒山楂中检测出41个峰,鉴定出33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97.15%;从焦山楂中检测出48个峰,鉴定出36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84.78%。三者的共有挥发性成分有5种,但共有成分的含量有所不同。并且,3种剂型的PCA综合得分具有较大的差异,生山楂和炒山楂挥发性成分的综合得分较高,其次为焦山楂。山楂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经过炮制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炒山楂的药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1.
库尔勒香梨酒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极性聚丙烯酸酯(Polyacrylate,PA)和非极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llylsiloxcane,PDMS)两种纤维头萃取浓缩,与GC/MS联用,对新疆库尔勒香梨果酒中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测定,前者共检测出挥发性成分55种,后者检测出34种。分别占峰面积90%左右。其中香梨果酒主要成分(除乙醇外)为3-甲基-1-丁醇(7.18%),乙酸乙酯(4.5%),1-壬醇(4.16%),1-己醇(3.98%),2-甲基-1-丙醇(3.88%),甲酸辛酯(2.57%),辛醇(2.57%),苯乙醇(2.29%),2-羟基丙酸乙酯(2.2%),4-甲基-2-甲氧基苯酚(1.74%)等。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鲜山楂果肉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及鉴定,通过质谱、保留指数、标准品定性,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16种、醇类16种、醛类10种、酯类9种、酚类4种、醚类3种、酮类2种以及酸类1种;其中含量较高(相对峰面积大于2%)的化合物主要是乙酸叶醇酯(16.08%)、糠醛(10.97%)、α-松油醇(7.02%)、1,4-丁二醇(5.92%)、乙酸己酯(3.55%)、丁香酚(3.55%)以及1-甲基-4-(2-丙烯基)(2.53%)。分析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的香气特征可知,对新鲜山楂果肉香气贡献较大的是酯类、醇类和醛类。  相似文献   

14.
HS-SPME-GC-MS分析石榴酒中易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石榴酒中易挥发成分,并对其分析条件进行优化,为石 榴酒香气特征研究提供适宜方法。选用50/30 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FFAP色谱柱,对影响萃取效果 明显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适宜分析条件为样品用量8.0 mL/20.0 mL样品瓶、加盐量0.30 g/mL、萃取 时间50 min、萃取温度45 ℃、平衡时间30 min、解吸时间4 min,对石榴酒易挥发物的化学组成进行分离及结构鉴 定,共检出76 种化合物,确定结构67 种,占总易挥发成分总量的99.39%。  相似文献   

15.
以山楂为原料,通过浸泡和发酵工艺,以及陈酿过滤处理,勾调成山楂酒。具有果香突出,酸甜适口的特点,且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2):164-171
为了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山楂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进行分析。优化条件后分别对山楂浆、冷冻干燥山楂粉、喷雾干燥山楂粉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鉴定出挥发性成分:山楂浆中66种,其中醇类物质25.5%、醛类8.4%、酮类4.6%、酯类39.6%、烃类11.5%、呋喃类0.3%、其他物质10.1%;冷冻干燥山楂粉中54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物质27.7%、醛类13.9%、酮类10.7%、酯类34.2%、烃类5.5%、呋喃类0.3%、其他物质7.7%;喷雾干燥山楂粉中4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物质42.5%、醛类25.4%、酮类9.0%、酯类14.4%、烃类4.4%、呋喃类0.5%、其他3.8%。结果表明:山楂浆经冷冻干燥处理后,酯类、烃类物质略有减少,醇类、醛酮类物质有所增加;而经喷雾干燥处理后,酯类物质显著减少,醇类及醛酮类物质增加,香甜风味增强,为山楂果粉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紫薯酒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选取温度、糖度、pH值、接种酵母量为自变量,花青素与酒精含量为双响应值,建立模型,并进行优化。同时为更加准确的描述紫薯酒品质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紫薯酒的挥发香气成分物质,再运用GC-MS联用法对酒中香气组分进行测定和分析,尽可能详细表达出紫薯酒的香味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糖度为21°Bx、初始pH4.0、酵母接种量0.55‰、温度21.5℃。香气分析共计从紫薯酒中检测到约40余种挥发性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黑菊芋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发酵15 d及180 d,黑菊芋酒中测定出相似度>60%的物质分别为25个及20个.其中醇类和酯类是主要香气成分,发酵15 d醇类及酯类含量分别为43.18%和6.5%,发酵180 d分别为34.71%和2...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酿造工艺制得的3种黑米酒为实验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黑米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对贮藏期间3种黑米酒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黑米酒共鉴定出66种香气成分,其中10°半干黑谷酒46种、传统型黑米酒51种、12°干红黑谷酒3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醛酮类、酚类以及酸类物质等(醇类最高,酯类次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种黑米酒香气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传统型黑米酒挥发性成分相对丰富且较为稳定,而采用现代新技术生产的12°干红黑谷酒风味物质变化最大且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两酱香酒厂(H、G厂)酒曲、第四轮次窖内酒醅的挥发 性成分进行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探讨酒厂间酒曲、窖内酒醅风味物质的差异及酒曲与窖内酒醅挥发性成分的关系。 结果 表明,在酒曲、窖内酒醅中共检测到105种挥发性成分,共性成分为4种。 H酒曲以烷烃类为主,G酒曲则以醇、吡嗪类为主,共性成分为 8种。 H、G窖内酒醅均以醇、酯类为主要风味物质,共性成分为23种,但上层酒醅的主要酯类物质不同,下层酒醅的醇酯比相差较大。 两酒厂的酒曲挥发性成分相近;窖内酒醅上层挥发性风味成分相似度高,窖内酒醅下层具有差异性;酒曲和酒醅样的挥发性成分具 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