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述了国家电网公司第一座500 kV无人值守变电站——500 kV惠泉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包含对一、二次设备要求、监控后台界面要求、程序化操作模式要求、变电站的监控、测控五防与程序化操作的执行条件、程序化操作票的编写等内容,以期为今后500 kV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500kV变电站远方集中监控系统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某500 kV变电站无人值班科技项目研究,提出了500 kV变电站远方集中监控系统应该满足安全、可靠、实时、先进等要求,维护要求简单方便.认为监控系统的建设模式可优先采用调度系统与集控系统一体化建设.系统采用功能分布式设计和全网络结构,双重化冗余配置,应用软件按功能发布在各台服务器和工作站.集控系统功能应用软件包括基本SCADA软件和监控管理、处理软件.论述了适应500 kV变电站无人值班的技术措施(程序化操作票传送、保护管理功能集成、责任分区及信息分层/分流、实时信息分析告警)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程序化操作可以降低变电站值班员的工作压力与劳动强度,并减少误操作的概率.以苏州500 kV木渎变电站实现程序化操作为例,介绍了在500 kV监控中心执行程序化操作的实现方法、操作对象及设备状态判据,并通过实际运行效果证明程序化操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 500 kV 无人值班变电站实现程序化操作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不同方式,结合500 kV 锡西南、苏州西无人值班程序化操作变电站的建设,提出了一个可靠、实时和灵活的 500 kV 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实现方案,并阐述了该方案的系统结构、实现过程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科技信息     
国内首座智能化变电站投运2005年 1月 28日,国内第 1座程序化操作的智能化变电站———江苏苏州吴城供电公司 110kV新河变电站建成并投入运行。该变电站是 1座 110 /35 /10kV变电站,实现了 3个电压等级全程序化操作。该项目在前期调研、立项、技术谈判、安装调试过程中,苏州供电公司、吴城供电公司组织骨干力量,攻克了如变电站五防逻辑、典型操作票实施、通信协议、大容量数据传输等许多技术难题。该变电站不仅在本地,而且在集控中心全部实现了程序化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操作的安全可靠性,杜绝误操作的发生。该项目在国际上也处于领…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500 kV无人值班变电站监控系统与集中监控系统间保护信息传输实现独立通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借助对IEC 60870-5-103保护信息传输规约的特定报文扩充,在集控系统实现面向保护对象的自动建模,实现保护定值区切换、软压板投退、保护告警复归等远方操作功能,总结了集控系统接入保护信息的生成和试验的主要步骤,并在华东电网两座500 kV变电站无人值班变电站站控系统和两套集控系统中成功试运行。  相似文献   

7.
程序化操作在IEC 6185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基于IEC 61850标准实施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优势,总结了程序化操作对站内设备的技术要求,分析了程序化操作实现的2种典型方案: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后台机实现和SCADA后台机与间隔层装置共同实现.分析可知后者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基于该方案提出了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3种操作票概念和相关的操作执行流程与步骤.国内多个IEC 61850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系统的成功运行证明了在IEC 6185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实施程序化操作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对500 kV无人值班程序化操作变电站的保护信息远传及保护的远方控制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接口方案。500 kV锡西南、苏州西无人值班程序化操作变电站的工程项目,经在制造厂进行模拟实现,继而在动态模拟试验系统上进行验证,到最终投入实际使用,结合上述过程,针对变电站内保护接入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马泉  王亚明  吴威 《华东电力》2008,36(1):41-43
介绍了500 kV无人值班变电站的主要调试工作内容;无人值班站区别于有人值班站的主要几点为"继电保护与监控系统的信息交换"、"程序化操作"等,对调试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研究;对今后500 kV无人值班变电站调试工作有一定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程序化操作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实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概念以及在变电站实现程序化操作需要具备的条件,提出了利用当地后台和调度主站分别实现程序化操作、利用程序化操作服务器实现程序化操作以及利用间隔层智能设备与程序化操作服务器共同实现程序化操作等3种实现方案.通过对3种方案的对比,间隔层设备与程序化操作服务器共同实现程序化操作的方案具有对通信依赖程度小、执行效率高、可靠性高、便于运行维护等多优势.介绍了RCS-970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图形化的操作票管理及图形化操作仿真验证等程序化操作相关功能,并着重介绍了程序化操作在RCS-9700系统中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500 kV变电站集中控制的要求,需在变电站对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经过反复研究、探索,提出实现500 kV变电站集中控制的技术方案,以及变电站监控后台、远动装置、测控装置和总控装置的配置方法。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情况,介绍集中控制功能改造的现场施工步骤和检验步骤,并总结集中控制改造的实施经验。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疆首座程序化操作变电站,110 kV三汽配电变电站在程序化实施中,结合已有综合自动化设备,在不增加一、二次投资的情况下,融入了五防闭锁和集控主站操作,成功实现了由传统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向程序化变电站的升级改造.在提高了经济效益的同时,大大节约了投资,同时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周慧莹 《四川电力技术》2009,32(5):32-34+49
微机五防系统是变电站操作过程中防误闭锁的主要手段。介绍了四川500kV变电站仿真系统中微机五防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阐述了五防闭锁设计、电脑钥匙、操作票专家系统、操作票预演和设备查找以及五防解锁功能的仿真实现指导原则。重点介绍了仿真变电站推理机的防误流程的设计,举例演示了推理机的防误功能,为微机五防在模拟系统中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陈志军  张平  黄国栋 《供用电》2009,26(4):48-51
实现保护设备远程控制,对实施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集中监控运行管理模式有重大意义。以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按照无人值班设计的500kV木渎变电站为例,介绍了保护设备远方遥控的控制对象、实现方法、实现途径、软硬压板使用逻辑以及运行管理和应用,并结合近一年的使用情况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朱海峰  周咏  杨洪 《华东电力》2008,36(1):38-40
讨论了500 kV无人值班变电站与监控中心通信的基本要求,报告了苏州地区5座500 kV变电站为实现无人值班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集中监控中心主站系统方面进行的研究和试验,提出了对新建无人值班的500 kV变电站对自动化信息传输通道和传输规约实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俊  何萍  杨威  刘焕志 《江西电力》2012,36(4):60-62,65
针对500 kV变电站日常运行维护中存在的实际难题以及监控中心等主站系统调试和验收存在的困难,本文提出了构建500 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仿真调试系统.介绍仿真调试系统技术原则、总体设计、软件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和系统主要功能.首次实现1台计算机同时模拟多达16个厂站多种传输规约不同型号的IED设备,实现海量数据测试、保护事件模拟重演、规约测试以及报文解析等功能.实际应用效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仿真模拟效果逼真度高,为500 kV变电站运行维护、新建监控中心等主站系统调试和验收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500kV三堡变电站远动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堡变电站远动系统第1次扩建后,各远动终端单元(RTU)节点间可相互通信、相互读取数据,远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强调再次扩建远动系统进行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基于集中管理思想,提出了500kV三堡变电站远动系统的改造方案。该方案使用通信处理机对全部RTU节点进行集中管理并负责与各级调度通信,改造后各RTU节点只负责自身数据采集和处理,RTU从原来复杂的通信事务中解脱出来。阐述了改造后远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对新系统的特点和运行状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变电站智能操作票系统与程序化操作系统结合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主要的3种程序化操作方案,即集中式方案、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方案、分布式方案,分别阐述与变电站智能操作票系统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式方案和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方案只需将智能操作票系统放置在程序化操作服务器中即可实现;分布式方案需要在站控层专门设立一台计算机给智能操作票系统才能将2个系统有效结合。提出将智能操作票系统与程序化操作系统结合后应注意的3个问题:一是保证与智能操作票系统结合后程序化操作正确的措施,如嵌入在线防误逻辑等;二是典型操作票与智能操作票相结合的操作票模式更合理实用;三是智能操作票系统与程序化操作的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