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卫东  刘胡鑫 《绿色包装》2022,(10):156-160
在非遗传承与发展视角下,从湘西传统手工艺面临的现实发展困境出发,并以湘西传统印染工艺为例,探索分析新形式下传统手工艺在政策、品牌、现代设计、文旅等集约化模式下的发展路径。通过规划引领、整合湘西传统手工艺资源并合理利用,以点带面形成地方经济产业链,多维联动各优势要素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湘西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坚持符合市场形势和时代潮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朱荔丽  谢园 《包装工程》2017,38(18):15-18
目的对传统手工艺的活态发展提出路径参考,以期使其能够在都市型生活方式的大面积确立和普及的背景下稳健传承。方法参考民俗学学科的学术转向,将"生活革命"这一视角转向传统手工艺传承和保护,分析传统手工艺当下面临的发展困境,探讨原本适应于农业社会和传统社会的手工艺如何面临社会转型这一大挑战,并且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焕发生机。结论在现代"生活革命"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需打破传统束缚,以创新意识为基础,与时下热点相结合,同时利用大众媒体和网络平台跨界破壁,不再将传统束之高阁而是"落地"生活。  相似文献   

3.
张君 《包装工程》2019,40(24):286-291
目的重新认识传统手工艺的生活化本质与当代价值,通过研究手工艺资源的文创转化与文化活化,探讨"创意性"保护与传承。方法通过阐释、比较等质化研究方法,分析手工艺的生活化本质与审美化特质,阐述了手工艺遗产作为资源的文化价值,比较文创设计与文化IP打造的差异,探讨手工艺文创设计和创意活化的途径。结论在手工艺文化资源IP转化的过程中,文创设计是最为具体的落地形式。尽管如今的传统工艺已失去了最初的使用功能,可是对其传承保护多基于文化价值的需要,因此设计的介入使得传统手工艺资源得以活化,通过文创设计和IP开发,一方面使传统手工艺的使用价值得以延伸,在使用功能上启发了现代设计;另一方面使当今的日用之需具有了文化价值,使日常生活延续了传统的文化基因。传统工艺在文创设计和IP转化过程中得以传承工匠精神,延续造物文化。  相似文献   

4.
何佳  施爱芹 《包装工程》2019,40(22):236-240
目的探索传统手工艺的提升策略,通过现代设计的力量为传统手工艺的复兴探寻一条可借鉴之路。方法结合当代手工艺领域的创新实践案例,从创新力、文化力、科技力和执行力这四个维度,深入分析传统手工艺的提升策略,提供可行的设计思维模式,来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结论协同模式是传统手工艺设计提升的有效途径。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基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生活的设计创新都是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有益尝试。为了使传统手工艺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须实现其与当代生活的统一,并使传统手工艺品回归到实用与审美兼备、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生活用品角色,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源远流长,一代代手工艺人书写了无数辉煌的篇章。温州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不应仅仅依靠传承保护及政策的支持,而更需要突破市场瓶颈,紧随时代变化发展进行设计创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当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变,传统手工艺面临题材老旧、作品雷同、审美陈旧、缺少设计等诸多行业问题,为更好地适应时代,传统手工艺需要做到立足于传承,致力于创新,找到自身的持续发展和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6.
张璇 《工业工程设计》2019,1(1):121-127
积极响应国家推动传统手工艺文化事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分析、总结滨州魏集镇手工艺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保护与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建议,预测及设计出可行的系统模块化参与方法,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角度。以滨州市魏集镇手工艺旅游产业为研究目标,以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理论和研究资料为文献基础,运用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的方法,按照手工艺的“理论价值分析—系统模块概念设计—创新产业结构”的框架,设计出传统手工艺文化发展的创新模式,提出手工艺文化系统模块化统一管理的设计方法。传统手工艺以“用”为主要目标,与普通人民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保持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活态”发展,使之经过现代化的适应过程,在现代机械生产占据主要优势的前提下,还能生生不息地发展与创新。这要求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科技行业、教育行业、服务行业和艺术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并且在传统文化六模块的协调融合下,驱动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语境下的工匠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日红 《包装工程》2018,39(4):100-103
目的针对目前国家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导传统工艺振兴的语境下,如何传承和发扬好工匠精神,以促进当前我国非遗的保护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方法以文献考据的方式,详细论述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关于工匠和工匠精神的解读,从古代"工"或"匠"到现代"大师"的演变,以及数千年来我国工艺文化传统所凝结成的大匠气度和大师境界,即将技艺臻于极致,将作品琢至完美的"工于技艺,匠心独运"的当代工匠精神。结论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须从政府加强指导、社会全力推崇、艺人珍视声誉等几方面形成合力,从而推动我国传统工艺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楚轶  陶冶  李游 《包装工程》2023,44(16):237-245
目的 传统手工技艺面临着环境丢失、生态迷失和传承缺失的问题,振兴传统工艺是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设计学的角度探讨现代设计与手工艺之间的传承与创新,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 基于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产品设计,在厘清传统设计策略的基础上,以产品的文化意象为切入点,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器、术、道三个层次的分析,从文化知识的解构和重构角度开展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产品设计路径研究。结论 提出了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产品设计可视化流程模型,探讨了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文化知识转移路径。  相似文献   

9.
发展传统手工艺是滇西片区乡村建设的亮点与重要竞争力,民族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是边疆地区"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体现。但批量化生产导致传统纯手工技艺无法完整传承;手工艺类产品纳入"互联网+"现代产品营销平台中,手工艺产品附加值低,行业发展后劲难以为继;政府关注程度的差异导致了滇西区域各民族工艺发展不平衡。从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可以更多地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复苏滇西片区"一带一路"的经济文化交流功能,发挥非遗传承中人的能动性,构建"一村一品"民族艺术品牌文化思路,促进滇西片区的特色文化创意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卉  卫芳 《包装工程》2019,40(8):86-90
目的从保护与传承扬州传统手工艺的角度出发,研究扬州刺绣传统手工艺创新及其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方法。方法梳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扬州刺绣的艺术特色,并从平面及立体两个角度探讨其现代化创新手法。从装饰形式、色彩搭配、构建形式等方面,剖析现代首饰包装盒设计作品案例。结论将扬州刺绣传统手工艺艺术特色融入到现代产品中是传统手工艺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在具体设计时应选取扬州刺绣手工艺中最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元素,经过提炼和重构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既有民族风韵又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时尚产品,为扬州刺绣技艺的保护与时尚化传承以及现代首饰包装盒个性化设计提出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品牌形象作为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与认知,是一种具有识别性与排他性的符号。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品牌化有利于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以土家族刺绣为研究主体,从"非遗传承发展"的视角,运用多学科理论,研究探索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刺绣"活态化传承,需接收现代社会中品牌建设理念与模式,探索适合自身品牌发展新路径,从而促进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发展。同时立足于张家界文旅产业实际情况并结合现代刺绣产品发展需求,采取发展原创自主品牌、使用多元化的销售模式、提炼优秀的土家族文化元素来探索土家族刺绣的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张妍  张婕 《包装工程》2019,40(4):192-196
目的 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提出新的建议,打破现有部分传统手工技艺仍利用传统图书馆保存的单一保护方式,从生产性保护的角度,结合传统保存与现代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挖掘随活态传承渐变下的动态生产性保护模式。方法 客观分析天津现有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情况,将活态传承与生产性保护有效衔接,从创意重构中重建消费者的认同感,利用可持续保护建立开放流通方式,在市场及品牌构建中发展产业化层级销售方式。最后,将天津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分类研究,探求具有针对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结论 从动态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的新要求,并针对其动态变化信息为其进行有效的生产性保护衔接,总结了天津传统手工技艺保存与保护的可靠模式,为天津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有效建议,促进了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社会创新背景下"锔瓷造器"的新方法和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途径。方法雅安社会创新项目中"锔瓷造器"是进行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器型再造,重新创造出一件新的器物,让它以另一种面貌获得"重生",这与传统锔瓷工艺在创意构思、设计理念上都有所不同。结论在社会创新大背景下,研究如何将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将其参与到社会创新设计支持的公益实践中,使锔瓷工艺焕发新生,探索锔瓷工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但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内涵展现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以广西芒竹编为例,对民族传统手工艺在旅游产品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对民族传统手工艺进行有效地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5.
张旭  张杨梅 《工业工程设计》2020,2(4):80-85, 94
结合“互联网 +”的社会创新手段,对天津民间美术类非遗杨柳青年画构建系统化保护与传承。将社会创新设计方法与社交网络媒介相结合,对杨柳青年画延展出来的社会创新设计进行研究。提出 CulturetoCitizen媒介平台,即通过“互联网 +”建立“文化”与“市民”沟通的信息平台,借助 SNS、O2O等多元化方式来构建杨柳青年画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平台,创造互联网时代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方式。以社会创新设计的路径、案例分析、架构研究,探讨社会创新设计与非遗传统手工艺发展的方式方法。通过社会创新设计链接市民与非遗文化,实现非遗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播—教育—传承—启示”的过程。以杨柳青年画为研究样本,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健 《包装工程》2020,41(14):283-287
目的从设计管理的角度插入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辨析,不作纯哲学上的思辨,而是在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层面上力求探讨事物的发展途径。探析传统手工艺在图像消费时代中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以揭示两者之间生存博弈的问题,传统手工艺迫切需要在与当今时代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下达到可持续发展。方法从设计管理的角度讨论传统手工艺在图像消费时代中的管理机制,在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商业之间寻求到协同发展的方法和平衡点。结论设计管理视域下图像消费和传统手工艺的协同发展,有效地给时代作了哲学以及设计学上的注脚,从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代用图景解读社会、用图景讲述人情世故的商业性本质;推翻了传统与现代二元背反、二元择一的简单认知,冀希传统手工艺与图像消费能够真正落实相互协作,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丁卉  张志丰 《上海包装》2024,(1):127-129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绳艺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挑战。概述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以及面临的传承困境,总结了文创产品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分析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傅燕翔  罗霞 《包装工程》2023,44(16):330-339
目的 在非遗产业化背景下,探索乡村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创新生态,以应对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二元对立危机,力求在非遗活态化层面探讨事物的传续与创新发展途径。方法 以文化生态学为视野,将非遗手工艺落脚于整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创建传统手工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创新生态与设计参与模式,寻求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消费市场之间融合互动的对策与连接点,提出非遗手工艺创新发展的“四化”生态模型,从内容化、品牌化、产品化与数字化4个维度讨论非遗手工艺的提升策略,提供可行的设计参与路径,并以湖南湘潭地区石鼓油纸伞为例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结论 文化生态具有动态衍变与整体协调特征,能够适应非遗手工艺的活态变迁与传承。通过充分发挥工业设计专业特长,能有效地给非遗产业化内容做设计学上的注脚。“四化”生态模型有助于非遗手工艺的核心价值留存与创意性转换,设计参与能够有效促进乡村传统手工艺高质量发展,并以期通过推进该模式让非遗手工艺产业化发展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作用,从而建设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史悦  詹云 《湖南包装》2023,(2):87-89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人民创造力和智慧的体现,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八都麻绣为研究对象,对其起源历史、艺术特征、织造技术等3个方面进行记录与研究,分析了八都麻绣在现代发展中面临的困窘,以文化遗产数字化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八都麻绣在新媒体视阈下保护与发展的创新途径,旨在通过新媒体技术,促进八都麻绣的有效传承与发展,让传统手工艺得到更好保护。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蜀锦历史演变及工艺特点的分析,总结出蜀锦这种传统手工艺的审美特征及工艺特征。围绕其审美特征挖掘出蜀锦的独特的基因和表现方法 ,并找寻与现代生活结合的点进行创意设计,创造出属于蜀锦独特的文化创意产品。这样才能对我们的手工艺加以保护与传承,使之更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