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符号学理论中索绪尔所提出的二元论,即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双层意义对非遗文创品牌产品包装设计中色彩视觉元素进行分析与解读,探索色彩搭配方式以及色彩的符号化转译。从符号学原理出发,对色彩符号进行研究。旨在通过色彩符号的力量提升非遗品牌包装设计的视觉美感和张力。凸显中国非遗品牌的文化内涵,展现非遗品牌视觉的魅力,打造具有特色的非遗文创品牌,提升非遗品牌整体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柏清  任宇翔 《包装工程》2023,44(18):351-353, 384
目的 探索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艺术碰撞和创新路径。方法 基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从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系出发,总结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个性化、互动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尝试,并从具体的实践层面分析有效的应用方式方法,结合文创产品在形态、意蕴和实用三方面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探索非遗再设计与利用的新形式,以期弥补当前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不足与局限,实现创新设计。结论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应该从本源出发,回归传统,将非遗文化精髓与文创产品设计实现艺术化的结合,增加非遗文创产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形成符合当前大众审美特点与消费需求的内容,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佳春  曹磊 《包装工程》2022,43(12):324-331
目的 针对非遗在当代的文化价值转化现状,探索非遗主题与文创产品结合以促进非遗文化传承、文创产品创新的设计策略与方法。方法 分析课题研究现状,指出非遗文创设计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与方法总结,提出较完整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体系。结论 非遗主题文创产品设计不仅限于物质型的产品服务,更在于非物质型的精神体验。采用非遗主题品牌化、文创产品市场化等方式,通过生活类形态与个性化标签的打造,从而吸引用户关注、推进年轻化进程,非遗文化与创意产品可在顺应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内容与载体的高质量融合。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以可视形态与功能体验为内容提炼文化符号;二是应用传统工艺或新兴技术搭建产品载体;三是以引流话题与场景体验激发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4.
段圆梦 《绿色包装》2024,(4):128-130
中江花石作为地方非遗工艺品,外观特征与其他工艺品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自然加人工的创作形式也使得其具备较强的独特性。将花石纹理应用到地域特色文创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将其打造成城市文化输出的名片,以充分实现保护和传承好花石打造非遗技艺。本文提炼花石的外形特征与文化价值,探讨品牌文化打造以及设计要素应用的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策略,以期为中江花石的创新保护与传承提出一些有效对策,也为其他文创包装设计的跨界运用形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朱庆祥  刘晓彬 《包装工程》2022,43(20):373-382
目的 从文化生态的视角研究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旨在使非遗文创产品既可以承载非遗的文化内涵,又能顺畅地融入当代生活。方法 基于文化生态的理论,将非遗置于其文化生态系统中进行整体研究,提出了基于文化生态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流程和设计策略。将非遗文化解构为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三个层次,提取各层次的文化属性,研究文化生态系统各构成要素的演变状态,探究非遗各层次文化属性在当代文化生态系统下的变迁趋向,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非遗文创产品。最后以磁县剪纸文创产品的设计为例践行了该方法。结论 基于文化生态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从文化生态的角度考虑非遗文化的发展变迁,把握非遗文化基因在非遗文创产品上的取舍和呈现,使文创产品既能承载非遗的文化内涵,又能契合现代生活方式,该方法拓展了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传说类非遗在文创设计中的品牌化创新应用,通过分析广西横县百鸟衣传说,针对当下新颖的传播方式与时代审美,探索百鸟衣的活态传承路径。运用“文化转译”方法对百鸟衣文化进行IP形象提取,采用“IP形象+品牌化”探讨文创品牌设计的思路,提出新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模式及促进口述性非遗资源向商业化品牌文创设计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基因,如何对其保护与传承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文创产品作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在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如何将非遗文旅产品的设计展现出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对非遗元素在文旅产品中的设计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出目前旅游业与非遗文旅产品融合的3种主要发展路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打造城市品牌形象使旅游产业与非遗文创产品共同获益、制造出消费者认可的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分析了现存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融合发展进行展望,提出了科学的可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岳瑾  呼浩楠  蒋同松  赵晶 《湖南包装》2022,(4):13-15+31
以梳理陕西咸阳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为出发点,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创”新思路,研究陕西咸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开发具有陕西咸阳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以此进行活态保护、传承、发展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陕西咸阳地区专属的非遗文创产品,探索新时代文旅融合和非遗转化文创产品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运用地区非遗文化为地区农产品文创包装设计,是当下地区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更快速的了解产品的特性,同时也可以了解地区的文化,带动旅游等产业.将河套非遗文化作为地区农产品"天赋河套"品牌包装设计元素,遵循现代非遗设计规律,创造出有鲜明特色的地区产品包装形象,从而传递出"天赋河套"农产品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家飞 《包装工程》2019,40(22):253-259
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如何在保护它的基础上进行活态化传承和创造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以此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方法阐述非物质文化的成因、历史、分布与类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探索现代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点,归纳其中的关键因素。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包含3种较合适的途径,即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工业化及标准化、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和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化。跨界是当前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融媒体可以激活非遗的影响力,体验可以促进非遗的聚集效应,使非遗IP创造出跨界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1.
解辉 《包装工程》2022,43(14):335-338
目的 探索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方法 文创产品设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追求越来越高,除了在审美性和知识性上做到极致外,还应从流行性和传播性上下功夫,以实现更多更好的设计价值。以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借助两者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特点,从融合共生的必要性和意义出发,深入剖析可供选用的设计思路和实践路径,并从基础的形式与功能、文化与技艺、传承与发展等视角对此进行总结和探索,分内外两方面深入分析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结论 文创产品所需的文化内涵支撑与非遗元素所需的现代传承相契合,彼此合理融合能够实现多方面的价值,既为文创产品设计找到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实现路径,让作品可以在更多的层面实现健康发展对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婷婷 《包装工程》2022,43(6):313-321
目的 山西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更高层次的消费结构与多样化的需求模式是我国文化创新方面急需解决的难题。方法 通过剖析山西非遗文化文创产品处境,进一步阐述山西省对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实行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通过服务设计的要素和过程进行设计。以建立kano模型,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和产品功能带给用户的体验感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运用SWOT分析法,明确服务设计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也有利于带动创新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深化改革山西的非遗文化产业,更加有助于推动山西的非遗产品走向更远的市场。结论 对“山西故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持,在服务设计视角下对山西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胡亮 《上海包装》2024,(1):163-165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和红色主题融入校园文创产品,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非遗的认知度和体验度,还能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传承与发展。概述了非遗保护的内涵以及非遗保护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分析了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的概念、特点、方法及相关案例,探讨了党建工作视域下的非遗红色主题校园文创产品创新设计方法,以期为非遗保护、校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现代审美视角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论证,探讨与补充非遗文创在品牌视觉设计及包装插画方面研究的理论不足,为设计者提供更加开阔的设计思路和更为新颖的设计手法,从而提升非遗文创的整体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5.
肖帅 《上海包装》2024,(1):71-73
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的融合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文创设计与非遗文化的内涵,分析了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挑战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旨在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现代印刷工艺的非遗创意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昉 《包装工程》2018,39(14):241-246
目的研究现代印刷工艺在非遗创意转化中的应用。方法探讨非遗现代创意转化的依据与途径,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遗的定义,明确创造性与现代性是非遗概念的核心特征。比较研究非遗现代创意转化较常见的两种形式:创意产品设计与创新印刷设计,突出创新印刷设计对开拓传统文化传承新形式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第68届美国印制大奖最高"班尼"金奖作品《山海经》线装图鉴、铜奖作品《团扇》明信片的具体案例分析,论述现代印刷工艺对非遗文化的全新呈现,成功引领中国非遗文化创意作品登上世界印刷的舞台。结论先进的印刷工艺与设计创意相结合,并依托印刷媒介传播的广泛性,能使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新时代生活,确保非遗传承的生命力,从而实现非遗现代创意转化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京有着丰富的非遗文化品类,以非遗为元素设计的南京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优秀的设计作品,但也有许多产品呈现出表现形式趋同、生硬无趣等缺点.本文运用文献法、分类比较法、观察法剖析国内外的体验式文创产品,总结体验式文创的类型、文化引申、表现方法,从体验式角度对南京非遗文创产品进行重新设计,提出打造体验式南京文创产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孙立新  任妍 《包装工程》2020,41(18):273-279
目的 从服务设计思维的角度出发,对辽宁省非遗技艺以及文化内容的传承与产品销售进行品牌化的整合与创新,为非遗技艺传承人提供教学平台,打造辽宁省非遗文化品牌,为当代年轻人与辽宁非遗文化传习搭建桥梁。方法 以品牌构建为导向,运用服务设计理论中的利益相关者关系图、用户旅程图、服务蓝图等方法进行论证分析。结论 服务设计思维是品牌建设过程中推动非遗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创新非遗品牌运营模式的系统指导,通过洞察年轻用户需求,搭建数字化传承平台和品牌化建设,提升非遗项目传承人及传习受众者的就业率,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推动辽宁非遗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傅燕翔  罗霞 《包装工程》2023,44(16):330-339
目的 在非遗产业化背景下,探索乡村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创新生态,以应对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二元对立危机,力求在非遗活态化层面探讨事物的传续与创新发展途径。方法 以文化生态学为视野,将非遗手工艺落脚于整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创建传统手工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创新生态与设计参与模式,寻求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消费市场之间融合互动的对策与连接点,提出非遗手工艺创新发展的“四化”生态模型,从内容化、品牌化、产品化与数字化4个维度讨论非遗手工艺的提升策略,提供可行的设计参与路径,并以湖南湘潭地区石鼓油纸伞为例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结论 文化生态具有动态衍变与整体协调特征,能够适应非遗手工艺的活态变迁与传承。通过充分发挥工业设计专业特长,能有效地给非遗产业化内容做设计学上的注脚。“四化”生态模型有助于非遗手工艺的核心价值留存与创意性转换,设计参与能够有效促进乡村传统手工艺高质量发展,并以期通过推进该模式让非遗手工艺产业化发展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作用,从而建设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20.
尹浩英 《绿色包装》2023,(2):148-151
随着旅游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遗文化与文创结合可以创建新型经济,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既可以赋予文创产品以文化的特征,又能够起到弘扬非遗文化、传播非遗文化的作用,因此在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入非遗文化元素既符合经济发展,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非遗文化传承。本文结合实例,对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与非遗文化元素的共融与创新进行研究,以供大家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