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9)
基于管理者非理性视角,选取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CEO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以及CEO权力和董事会治理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损害公司价值;CEO权力加剧过度自信对公司价值的负向影响;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下,CEO过度自信对公司价值的负向作用变弱,即当CEO与董事长两职分离和独立董事比例较大时,过度自信对公司价值的负向影响可以被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以2010—2014年769家上市公司的2991份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董事会治理(董事人数、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和社会责任的角度,构建企业价值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解释董事会治理和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人数、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与企业价值正相关,通过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构,可以提高企业价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履行社会责任会使企业赢得较好的社会声誉,同时有可能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创新,从而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0)
从企业高管层面以董事长个人特征作为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研究了董事长过度自信是否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研究发现:董事长年龄越小、教育程度越低、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时,过度自信行为更强,股价崩盘风险更大;区分企业产权性质后发现相较国有企业,在民营企业中董事长过度自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通过主成分综合指标和相对薪酬比例作为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文章不仅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及管理者异质性的后果研究,也对规范公司经营活动、完善公司治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0)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16年数据为样本,基于声誉理论和组织间模仿理论,分析了连锁独立董事这一非正式联结关系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影响,并探究财务绩效对连锁独立董事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连锁独立董事与企业社会责任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财务绩效降低了连锁独立董事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连锁独立董事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关系主要体现在连锁独立董事工作地与企业注册地一致性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6)
本文以2010年至2016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从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和媒体关注度两个角度分析了二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以及各利益相关者责任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员工薪酬差以及媒体关注度都能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水平;并且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更大;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可以提高企业受媒体关注度,并且媒体关注度在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受到媒体关注度越高的房地产行业企业,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对社会责任水平以及各利益相关者责任水平的影响程度越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是否履行了其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更是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一家企业若想保持可持续发展,那么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其不可避免的选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报告作为展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概况的直接载体,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高管团队作为企业的领头羊,直接控制着企业的发展命脉。本文通过对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依据,分析企业高管团队的不同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本研究基于可靠的往年数据统计,研究结果能够反映出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7)
以2009—2015年创业板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高管过度自信、过度悲观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的高管情绪会对企业的研发投资行为产生不同影响。存在高管过度自信的上市公司更会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而存在高管过度悲观的上市公司则会减少企业的研发投入。此外,高管适度理性会适当减少企业的研发投入。通过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高管情绪会对研发投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企业更为显著。此研究能够丰富研发投资与高管情绪相关领域的文献,对研究高管情绪与研发投入之间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8)
从管理者非理性角度,以2006—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分析师跟踪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管理者会高估企业未来收益,低估风险,业绩低于预期时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所在企业的盈余管理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降低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缩小盈余操纵空间,监督管理者的不当行为,减弱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过度自信和盈余管理领域相关研究,为监督和约束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本文基于行为财务视角,以2014-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管过度自信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高管持股比例发挥了不一致部分中介作用,即高管持股能显著抑制高管过度自信对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因此,高管持股能够抑制高管过度自信带来的决策偏误,这为完善股权激励机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1)
本文选取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非理性行为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及内部控制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和盈余管理中的调节作用,并进行了异质性情况下的考察。非理性行为即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可以抑制由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而引起的盈余管理行为,产权性质会影响内部控制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但公司规模对上述调节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