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七角井铁矿石属于微细粒嵌布的铁矿石,磨矿细度需达到-0.045 mm 95%左右,生产采用钢球为磨矿介质不仅磨矿效率低,而且磨矿成本高。为了提高磨矿效率,降低磨矿成本,进行了钢锻磨矿效果优越性试验,在取得较好实验室指标的情况下进行了工业应用。生产实践表明:第三段磨矿用钢锻取代钢球取得了成功,-0.026 mm粒级产率降低了5.27个百分点,+0.045 mm粒级产率降低了2.88个百分点,0.045~0.026 mm粒级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泗洲选矿厂二段磨矿作业球磨介质消耗和磨矿电耗,针对传统磨矿介质钢球在磨矿过程中自身消耗和磨矿电耗高的缺点,进行了氧化铝瓷球替代钢球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室不同球径氧化铝球配比试验和生产现场磨矿介质充填率对比试验,得出35,25 mm 2种球径按质量比6∶4,磨矿介质充填率为36%时,磨矿产品中的-0.074 mm含量最高,磨矿过程最稳定。分析钢球和氧化铝球生产运用对比试验数据可知,氧化铝球可使磨机磨矿电单耗下降约30%,介质单耗下降66%,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橄辉岩型钒钛磁铁矿磨矿行为,采用钢球、钢锻作为磨矿介质在不同磨矿时间下进行了分批次磨矿试验,研究了点、线不同接触方式对橄辉岩型钒钛磁铁矿磨矿动力学过程与产品分布,重点考察了磨矿动力学参数、比破碎速率、磨矿产品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介质下的磨矿动力学均符合标准动力学方程,相关参数k与m值均与粒径呈指数函数关系;钢锻介质更适合选择性磨矿,钢球介质下的细粒级产品较钢锻介质多,磨矿时间越大,产品分布越均匀,短时间内,钢锻介质对粗颗粒的破碎效果要优于钢球介质;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橄辉岩型钒钛磁铁矿磨矿工艺参数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冬瓜山铜矿粗磨产品细度及均匀性差,磨矿技术效率和磨机利用系数低的问题,以钢球、钢段、钢球+钢段(简称球段)介质方案进行磨矿对比试验。实验室结果表明:推荐的介质制度与现场介质制度相比,过粗粒级含量γ+0.15mm低0.75个百分点,小于0.074 mm粒级含量γ-0.074mm高6.74%,磨矿技术效率及磨机-200目和-100目利用系数分别提高2.17%、10.19%和1.84%;钢段方案及球段方案磨矿产品粒度均匀性较差,不适用于粗磨。因此,推荐冬瓜山铜矿粗磨采用Ф60:Ф40:Ф30:Ф25=25:15:25:35钢球介质配比方案,可有效提高粗磨磨矿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中关铁矿选矿厂球磨机合适的磨矿介质尺寸与配比,采用段氏半理论公式计算出入磨矿石球磨机最佳磨矿介质为φ60 mm钢球和φ40 mm×50 mm、φ25 mm×20 mm钢段,并利用给料粒度相关法和等密度法,通过磨矿介质配比试验确定3种磨矿介质最佳配比为1∶1∶8;磨矿产品细度-0. 074 mm含量66. 66%,相比原矿,-0. 074 mm粒级含量提高54. 13个百分点,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过磨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云南某铅锌矿二段球磨机磨矿产品粒度不均匀等问题,分别进行不同磨矿介质配比、充填率、磨矿浓度试验。通过测定矿石力学性质和二段球磨机给矿粒度组成,利用球径半理论公式计算出推荐钢球方案m(φ40): m(φ30): m(φ20)=20:45:35,按照质量相等原则,得到相应钢段配比D×L 35×40:25×30:20×25=20:45:35。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钢段方案中间易选级别(-0.074+0.01 mm)含量最高为76 %,过粉碎(-0.01 mm)含量最低为12.18 %;充填率达到24 %,与现场充填率对比,中间易选级别(-0.074+0.01 mm)产率提高2.1个百分点,粗级别(+0.1 mm)减少了0.21个百分点,过粉碎级别(-0.01 mm)含量仅增加1.33个百分点;磨矿浓度70 %时,中间易选级别(-0.074+0.01 mm)与过粉碎级别(-0.01 mm)含量提高1.56与1.6个百分点,粗级别(+0.1 mm)含量降低0.36个百分点。因此,推荐钢段方案D×L 35×40:25×30:20×25=20:45:35、充填率24 %、磨矿浓度70 %可有效提高磨矿工艺指标。  相似文献   

7.
钒钛磁铁矿磨矿动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攀枝花密地选厂钒钛磁铁矿进行了分批次磨矿试验, 通过单一因素变量法确定了最佳磨矿条件: 给矿粒度-0.2 mm, 矿浆浓度80%, 磨矿时间8 min, 给矿量500 g/次, 钢球配比D30∶D25∶D20=40∶58∶90, 介质充填率23.22%, 磨矿产品-0.074 mm粒级含量达到97.18%。在此条件下进行了动力学试验研究, 采用Origin曲线拟合方法建立了磨矿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 粒度为0.055~0.2 mm矿石磨矿动力学方程式中参数k与粒径d为幂函数关系, 参数n与粒径d为对数函数关系。建立动力学方程有助于指导选厂磨矿实践。  相似文献   

8.
以由粗到细的四种单粒级铁矿石为研究对象,基于磨矿动力学原理,解析了三种研磨介质(钢球、钢锻以及立方体)对铁矿石颗粒的破碎行为,探究了磨矿动力学参数k和m,获得了矿石在三种研磨介质下的比破碎速率。研究表明:随着单粒级铁矿石给料尺寸由小到大,矿石在三种研磨介质下的比破碎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其中,采用钢球为研磨介质时,矿石比破碎速率最大,钢锻次之,立方体的最小;不同给料尺寸下,采用钢球为研磨介质时的k和m始终最大,立方体的始终最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新型短圆柱型磨矿介质(简称钢段),针对云南某胶磷矿,对短圆柱型磨矿介质和钢球介质磨矿效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实验室研究和工业试验应用后,试验数据表明,对该矿使用短圆柱型磨矿介质磨矿后,磨矿产品粒度更均匀,-74+25μm易选级别含量高,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后,钢耗减少约10.78%,噪音降低,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钨矿密度大、易脆,在磨矿分级回路中易过粉碎而导致分级溢流中-0.010 mm粒级含量增加的问题,测定了该矿石的力学性质,通过球径半理论公式计算出了有效的磨矿钢球尺寸及其配比,并进行了工业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磨矿介质优化后,磨机处理量提高了1.99 t/h,磨机排矿中过粉碎粒级-0.010 mm含量降低了1.09个百分点,易选粒级-0.15+0.010 mm金属分布率增加了15.36个百分点;螺旋分级机溢流-0.074 mm粒级含量增加了2.09个百分点,-0.010 mm粒级含量减少了4.74个百分点、金属分布率减少了10.96个百分点,易选粒级-0.15+0.010 mm含量增加了7.95个百分点、金属分布率增加了12.18个百分点;磨矿介质优化后,钢球消耗降低了0.17 kg/t,电耗降低了1.74 kWh/t,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0.83~2mm、0.35~0.83mm两种单一粒径的攀西钒钛磁铁矿为原料,钢球和短圆柱形钢锻为介质,设定磨矿浓度80%、磨矿时间0.5、1、2、4、6、8、10min、磨机转速96r/min,钢球的配比为D30∶D25∶D20=42∶60∶93,短圆柱钢锻配比为D30×30∶D25×25∶D20×20=28∶40∶62,介质充填率为40%。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状的磨矿介质对钒钛磁铁矿的破碎遵循一阶动力学模型,且在短时间内短圆柱钢锻的破碎速率Si明显高于钢球的破碎速率,在短时间内介质形状对初始破碎分布参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对云南某铅锌矿石测定原矿力学性质、粒度组成并通过磨矿介质的对比实验来解决其一段球磨机处理量偏低、细度不达标、产品粒度组成不合理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矿石属于中硬偏软矿石,软硬分布不均匀,容重和韧性都偏高;控制工艺参数与现场接近,磨矿细度为-0.074 mm 65%时效果较佳;采用Φ80mm:Φ60mm:Φ40mm:Φ30mm=20:25:25:30钢球方案能提高磨矿效率和磨矿细度,同时降低过磨粒级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钢球、钢锻和六棱柱分别代表点、线、面接触方式下的磨矿介质,在不同磨矿时间条件下对钨矿进行磨矿。研究点、线、面不同接触方式下磨矿介质对硬而脆钨矿磨矿产品的影响,分析磨矿产品的筛分粒度分布特性,考察磨矿产品的均匀程度,求解磨矿动力学及比破碎速率,评估整体磨矿行为效果。结果表明,钢球的磨矿产品最不均匀,比破碎速率呈不规则变化,磨矿产品泥化严重;六棱柱的磨矿产品最均匀,破碎速率呈抛物线型,所得磨矿产品的均匀性最好,易选级别含量最多,面接触磨矿对钨矿这类脆性矿物磨矿的泥化程度减轻最为有利,可以作为新型磨矿介质在钨矿山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选矿厂球磨机磨矿介质(钢球)尺寸、配比不合理,严重影响磨矿粒度。采用球磨实验机和离散元软件EDEM相结合的方法针对MQG 3 600 mm×4 500 mm型球磨机磨矿介质尺寸、配比对磨矿粒度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某选矿厂该球磨机磨矿介质尺寸偏大,现场磨矿介质配比不合理。优化后钢球尺寸最大为Φ80 mm,采用本文推荐的磨矿介质配比,Φ80、Φ70、Φ60、Φ40、Φ30 mm钢球分别占25%、25%、20%、20%和10%,此时磨矿粒度最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安徽某铜矿选厂中矿再磨Φ4.0 m×6.7 m磨机磨矿产品粒度组成,本文分别采用钢球和钢锻作为磨矿介质对中矿再磨磨矿效果进行对比试验,最终选用钢锻作为选厂中矿再磨Φ4.0 m×6.7 m磨机的磨矿介质,其初装尺寸组成为:35×40:25×30:20×25=20:40:40。试验结果表明:推荐的钢锻方案较现场方案,磨矿产品粒度均匀性明显得到提高,-0.038 mm产率提高了2.26%,中间易选级别-0.038+0.010 mm产率提高了3.25%,而且,该推荐方案较推荐钢球配比,-0.010 mm产率减少了2.27%,中间易选级别-0.038+0.010 mm产率提高了1.03%,为提高铜的浮选回收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对提高中矿再磨作业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判断磨矿介质效能的标准:一是它的磨损率;二是它的研磨性能。许多论文的作者认为磨矿介质的形状对其磨矿效果有很大影响。在一家以高硅砂为磨矿对象、生产轻质建筑构件(加气混凝土硅)的工厂,用锻造钢球(先为26mm,后为30mm)和铁棒(22mm×22mm)进行了磨矿效果比较的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锻钢球具有较低磨损率、较低单位能耗和提高磨机产量的优点。磨矿介质形状的变化不影响磨矿产品的布莱恩比表面特性。基于试验结果,工厂管理部门确认,钢球在经济效益方面显著优于铁棒。  相似文献   

17.
针对喀拉通克铜镍矿球磨机存在磨矿作业质量不达标的问题,通过对矿石力学性质及原矿粒度组成进行测定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计算钢球介质尺寸,开展不同钢球介质配比方案磨矿对比试验研究,确定推荐方案φ100:φ80:φ60:φ40=30:20:20:30为提高球磨机磨矿作业质量的较佳钢球介质配比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该铜镍矿石容重大、硬度大、韧性高且伴有脆性矿石存在,属于难磨类型的矿石;与现场方案相比,推荐方案+0.20 mm级别产率降低了5.55个百分点,-0.15 +0.019 mm、-0.074 mm级别产率分别提高了2.75个百分点、10.68个百分点,磨矿技术效率提高了3.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以兰坪氧化铅锌矿为研究对象,进行-1+0.074mm、-2+1mm、-3+2mm、-5+3mm四个单粒级物料的磨矿动力学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拉苏莫夫球径经验公式,建立了氧化铅锌矿球径模型,并根据各类球径配比与被磨混合物料中各粒级的质量百分率大体相同的原则,计算出适宜初装球制度为:Φ3mm、Φ8mm、Φ14mm、Φ18mm钢球分别占15%、30%、38%、17%。用此装球制度对原矿(-2+0.00mm)进行磨矿,与经验装球制度相比,磨矿产物中矿泥(难浮粒级-0.01mm)产率降低5.18%,中等可浮粒级-0.02+0.01mm降低1.34%,易浮粒级+0.02mm产率提高6.52%,实现了选择性磨矿,改善了氧化锌矿物的浮选环境,从而使氧化锌精矿品位提高0.62%、回收率提高3.45%,锌总回收率从83.24%提高到86.69%。  相似文献   

19.
王社光  涂光富 《现代矿业》2019,35(8):127-128
中东某鲕状赤铁矿石铁品位为47.44%,铁主要以磁性铁的形式存在,铁在磁性铁中分布率为60.26%。为给该矿石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阶段磨矿阶段磁选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段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80.8%,一段磁选磁场强度0.12 T,二段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93.3%,二段磁选磁场强度0.8 T,三段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95.2%,三段磁选磁场强度0.4 T,可以得到铁品位61.02%、回收率53.25%的精矿。有效实现了铁与杂质矿物的分离与富集。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云南某铜矿磨矿介质配比m(Φ80)∶m(Φ60)=50∶50与球磨机给矿力学性质及粒度不匹配,导致磨矿细度及中间易选粒级产率偏低等问题,基于磨矿动力学原理可得到磨矿介质推荐配比m(Φ70)∶m(Φ60)∶m(Φ50)∶m(Φ40)=15∶30∶10∶45。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配比与现场配比相比,磨矿前期(4 min),+0.3 mm粒级物料产率提高1.01百分点,0.3~0.074 mm粒级产率降低7.88百分点;磨矿细度(-0.074 mm)在12 min时达到79.85%,且中间易选粒级与过粉碎粒级产率分别提高3.44、1.79百分点。最终推荐选厂选择基于磨矿动力学原理所得介质配比m(Φ70)∶m(Φ60)∶m(Φ50)∶m(Φ40)=15∶30∶10∶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