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承和构建中国本土优秀文化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工作从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进入到变革的深水区,政府进一步激活市场机制在传承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新形势下,传统手工艺需在乡土与城市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符合当代市场形势的发展路径与未来可持续发展道路。文章以湘西保靖县比耳村"本顺竹艺"合作社发展为例,探索传统手工艺的当代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傅燕翔  罗霞 《包装工程》2023,44(16):330-339
目的 在非遗产业化背景下,探索乡村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创新生态,以应对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二元对立危机,力求在非遗活态化层面探讨事物的传续与创新发展途径。方法 以文化生态学为视野,将非遗手工艺落脚于整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创建传统手工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创新生态与设计参与模式,寻求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消费市场之间融合互动的对策与连接点,提出非遗手工艺创新发展的“四化”生态模型,从内容化、品牌化、产品化与数字化4个维度讨论非遗手工艺的提升策略,提供可行的设计参与路径,并以湖南湘潭地区石鼓油纸伞为例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结论 文化生态具有动态衍变与整体协调特征,能够适应非遗手工艺的活态变迁与传承。通过充分发挥工业设计专业特长,能有效地给非遗产业化内容做设计学上的注脚。“四化”生态模型有助于非遗手工艺的核心价值留存与创意性转换,设计参与能够有效促进乡村传统手工艺高质量发展,并以期通过推进该模式让非遗手工艺产业化发展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最大作用,从而建设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3.
曹寒娟 《包装工程》2022,43(6):272-281, 341
目的 源于农耕时代的五溪流域民族民间传统手工造物文化,是集宗教信仰、物质生产、神话传说、艺术历史、艺术、哲学等为一体的五溪“知识宝库”。通过对五溪流域民族民间造物智慧与人的需求的关联性分析,梳理和推介其深厚的思想积淀和广泛的文化认同。方法 以生命精神哲学和“内生性”自觉为理论依据,导入五溪流域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与手工艺”造物文化,构建五溪流域民族民间传统手工造物智慧应用于当代文创产品设计的路径。结论 融入当代文化多元知识体系,激发传统手工文化的精神活力,使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术适应现代应用和审美需求,创造更高价值的文创产品,助推传统工艺复兴,实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数字化和现代化、商业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4.
丁卉  张志丰 《上海包装》2024,(1):127-129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绳艺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挑战。概述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的历史地位、文化价值以及面临的传承困境,总结了文创产品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分析了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河北手工艺类非遗传统绳艺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民艺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传统民艺正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现实。在《新民艺设计》教学中,怎样理解传统民艺,怎样对传统民艺进行提炼和借鉴,掌握传统民艺创新设计的科学造型方法和规律并运用于现代创新设计,成为高校新民艺设计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探索和总结传统民艺的创新设计教改实施之策。  相似文献   

6.
品牌形象作为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与认知,是一种具有识别性与排他性的符号。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品牌化有利于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以土家族刺绣为研究主体,从"非遗传承发展"的视角,运用多学科理论,研究探索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刺绣"活态化传承,需接收现代社会中品牌建设理念与模式,探索适合自身品牌发展新路径,从而促进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发展。同时立足于张家界文旅产业实际情况并结合现代刺绣产品发展需求,采取发展原创自主品牌、使用多元化的销售模式、提炼优秀的土家族文化元素来探索土家族刺绣的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张军 《包装工程》2019,40(16):72-76
目的 梳理品牌设计师实践经验,归纳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消费体验中更新设计的一般流程,便于从业者借鉴。方法 在传统品类文化复兴语境中,从阻碍老品牌更新设计的传统文化场域切入,以品牌设计师的行为和成果为研究对象,解构文化场域;从社会学和营销学角度,把脉现代消费体验,重构新的消费场域,剖析设计思维方式和创新实践成果。结合现代消费体验和典型个案,提出与现代消费场域密切相连的设计语言新样式。结论 老品牌更新设计的一般流程为:创新思维层面的解构文化场域;品牌路径层面的紧扣现代消费体验,重塑传播情境,建构价值共创;设计语言层面的“秒懂”视觉传播与多维语义转换。老品牌的再设计贯通设计思维与艺术语言,融合文化场域和消费体验,是艺术设计在传统文化复兴大潮中助力品牌传播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基于心理认知组块角度的“新会葵艺”设计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为才  徐静婷  陈振益 《包装工程》2016,37(12):116-120
目的应用心理认知组块理论突破传统"新会葵艺"产品设计的心理定式,探索心理认知组块理论对传统手工艺创新实践的指导作用。方法分析心理认知组块的3个层次与设计创新过程的内在关联性,以"新会葵艺"为例,应用认知组块的3个层次剖析"新会葵艺"设计创新方法及路径,并设计了3款葵艺灯具,在设计实践中验证了心理认知组块理论在设计创新中的可行性。结论葵艺创新设计的实质就是对葵艺常规心理认知组块的破解与重构,运用心理认知组块理论有助于明确设计创新目标,可以有效提高传统手工艺设计创新的品质及效率。  相似文献   

9.
张妍  张婕 《包装工程》2019,40(4):192-196
目的 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提出新的建议,打破现有部分传统手工技艺仍利用传统图书馆保存的单一保护方式,从生产性保护的角度,结合传统保存与现代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挖掘随活态传承渐变下的动态生产性保护模式。方法 客观分析天津现有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情况,将活态传承与生产性保护有效衔接,从创意重构中重建消费者的认同感,利用可持续保护建立开放流通方式,在市场及品牌构建中发展产业化层级销售方式。最后,将天津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分类研究,探求具有针对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结论 从动态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的新要求,并针对其动态变化信息为其进行有效的生产性保护衔接,总结了天津传统手工技艺保存与保护的可靠模式,为天津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有效建议,促进了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温为才  朱冬虹  时旺弟 《包装工程》2018,39(20):276-280
目的 通过调研五邑新会葵艺传承困境及产业现状,反思手工艺思维为主的传统手工艺保护范式的缺失,以集群式创新理论为视角,集合具体的设计实践,探索五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发展的新思路。方法 基于产业集群式创新理论模式,在产品的载体创新上寻找新会葵艺与五邑地区其它非遗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创作主体上尝试融合五邑地区的多方力量,当中特别注重不同非遗传承人(机构)的合作,以提高产品的创新层次。以“归巢”葵艺灯、葵叶红木灯、江门侠为设计实践,论证该理论驱动新会葵艺创新式保护的可行性。 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集群式创新理论可以有效打破新会葵艺内在的封闭性,提高新会葵艺产品载体的创新层次,亦可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璇 《工业工程设计》2019,1(1):121-127
积极响应国家推动传统手工艺文化事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分析、总结滨州魏集镇手工艺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保护与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建议,预测及设计出可行的系统模块化参与方法,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角度。以滨州市魏集镇手工艺旅游产业为研究目标,以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理论和研究资料为文献基础,运用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的方法,按照手工艺的“理论价值分析—系统模块概念设计—创新产业结构”的框架,设计出传统手工艺文化发展的创新模式,提出手工艺文化系统模块化统一管理的设计方法。传统手工艺以“用”为主要目标,与普通人民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保持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活态”发展,使之经过现代化的适应过程,在现代机械生产占据主要优势的前提下,还能生生不息地发展与创新。这要求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科技行业、教育行业、服务行业和艺术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并且在传统文化六模块的协调融合下,驱动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传统手工艺是滇西片区乡村建设的亮点与重要竞争力,民族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是边疆地区"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体现。但批量化生产导致传统纯手工技艺无法完整传承;手工艺类产品纳入"互联网+"现代产品营销平台中,手工艺产品附加值低,行业发展后劲难以为继;政府关注程度的差异导致了滇西区域各民族工艺发展不平衡。从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可以更多地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复苏滇西片区"一带一路"的经济文化交流功能,发挥非遗传承中人的能动性,构建"一村一品"民族艺术品牌文化思路,促进滇西片区的特色文化创意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敏男  卢纯福 《包装工程》2011,32(12):143-146
分析总结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指出市场竞争力低与品牌文化价值的矛盾,产品单一与个性化消费趋势的矛盾。针对阻碍王星记发展的症结,主要是产品缺乏设计及宣传不足,从产品设计和消费需求角度出发,用工业设计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普及设计思想,提高创新意识,应用工业技术,注重市场营销,得出使王星记及传统手工艺产业顺利发展的应用策略,处理好与现代化工业、文化创意、经济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王亦敏  姜虹伶 《包装工程》2017,38(18):11-14
目的探讨文化创意产业下传统手工艺的创意设计转化的途径。方法传统手工艺因工业生产的兴起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从文化创意产业下的前端设计中开发新径,提供可行的设计思维模式,以文化作为创意资源,创意为其加值,其中与科技的结合、贴近民众生活与使用产品的感性互动,诠释创意设计。结论为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业下找到新的成长线索,为后续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运用。藉由创意产品设计为传统手工艺再现风华,形成日常生活的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15.
李婉姗  季铁  卢世主  赵云彦 《包装工程》2021,42(20):210-217
目的 以设计整合的优势作用带领竞赛参与者深入农村地区,全面介入乡村特色产业,探寻竞赛介入下的乡村振兴,实践农村业态内生性发展路径.方法 从乡村传统、文化、社会、产业4个方向明确设计竞赛在乡村振兴中的路径特征,依据农村地区特征,通过精准农业、文旅融合、非遗文创、生态科技4个主题,将设计创造美好生活,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理念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挖掘农村地区未来发展方向,促进乡村非遗传承、农村文化旅游融合、农村产业升级转化和农村生态和谐发展.结论 设计竞赛是建立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的有效手段,通过首届中国(怀化)乡村设计创新大赛实践,验证设计竞赛介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正柳宗悦是上世纪日本30年代民艺运动的领导者,他创造了"民艺"一词,于1936年建成日本民艺馆,用毕生精力保护发扬日本传统手工艺,引导日本社会将简洁与实用作为美的标准。其子柳宗理是日本现代工业设计大师。与西方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勒·柯布西埃的思想偶遇,令他顿悟父亲的坚  相似文献   

17.
陆蒋苏  姚康康  刘方 《包装工程》2023,44(4):240-247, 254
目的 探求紫砂绞泥工艺在当代的灵活转型与品牌化发展路径。方法 基于活态传承的视角,依据实地调研与访谈总结对当下紫砂绞泥的传承困境进行研判,并通过传统手工艺品牌塑造的成功案例,总结传承规律,提供设计启发。力求在保护紫砂绞泥工艺原真性的同时,为其当代转型提供一套切实可行、与时俱进的品牌设计策划与建设方案。结果 理论层面对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了梳理与深化,从工艺宣传、产品推广、人才输入三个维度提出紫砂绞泥品牌拓展的策略模型。实践层面以“含道映物”为文化原理构建紫砂绞泥品牌,从其艺术气质中提取视觉元素,实现了品牌标识设计与视觉应用设计的创意转化。结论 紫砂绞泥的品牌化发展具有可行性与现实意义,这项兼具精美与实用价值的传统工艺不应只是小众的标榜,它完全有潜力受到当下消费群体的追捧,但它的产业化发展目前仍然存在困难,故探讨它的品牌化发展,既能推进紫砂绞泥工艺的活态传承,又能在一定程度提升紫砂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何佳  施爱芹 《包装工程》2019,40(22):236-240
目的探索传统手工艺的提升策略,通过现代设计的力量为传统手工艺的复兴探寻一条可借鉴之路。方法结合当代手工艺领域的创新实践案例,从创新力、文化力、科技力和执行力这四个维度,深入分析传统手工艺的提升策略,提供可行的设计思维模式,来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结论协同模式是传统手工艺设计提升的有效途径。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基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生活的设计创新都是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有益尝试。为了使传统手工艺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须实现其与当代生活的统一,并使传统手工艺品回归到实用与审美兼备、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生活用品角色,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19.
邱珂 《包装工程》2021,42(18):351-355
目的 以设计为手段扶贫,推动和完善江西省非遗手工艺文化保护工作,倡导以手工艺保护为目的的创新设计.方法 倡导手工艺保育为目的的创新设计,在发展经济同时,注重非遗保护.以服务设计为核心手段制定合理的设计扶贫策略.结果 意图探索以创新设计活化省内非遗手工艺产业新局面,促进传统工艺经济振兴,着力探索生产性保育的新方式.结论 以创意设计助力江西扶贫区域非遗手工艺市场孵化.把发展特色传统手工艺产业作为专项生产性保护的重点,以创意设计为主要手法孵化"江西手艺人"文创产业市场,让原汁原味的非遗手工技艺活化创新成为手工艺者致富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20.
周楚轶  陶冶  李游 《包装工程》2023,44(16):237-245
目的 传统手工技艺面临着环境丢失、生态迷失和传承缺失的问题,振兴传统工艺是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从设计学的角度探讨现代设计与手工艺之间的传承与创新,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 基于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产品设计,在厘清传统设计策略的基础上,以产品的文化意象为切入点,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器、术、道三个层次的分析,从文化知识的解构和重构角度开展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产品设计路径研究。结论 提出了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产品设计可视化流程模型,探讨了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文化知识转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